第114节(1/5)
这样的形制本就是旧时而来,只不过将原本宰执身边的幕僚给明面化了而已。按照林瑜的设想,宰执一届五年,连任两届为限。等宰执推下去之后,可作为国家顾问,依旧出谋划策,只是不再掌权而已。而那些幕僚有了在宰执的内阁中工作过的经验,对他们以后的官途履历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权归中书门下,政令的效率也能得到保障,少了扯皮。牵制也简单,故宋已经给出了答案,中书门下另有一职名为参知政事,实质为副相。若是这一届的宰执强势,则副相如诺诺。相反的,若是宰执的政令引来争议与不满,副相则可以直谏宫中,请皇帝出来平相权。
白安对这些都清楚,但他自己不是恋栈不去之人,也不会拿了权利之后就不愿意放下。想来,这就是林瑜会请白安来做这第一届的宰执的原因。白安本就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替林瑜稳着大后方没有出什么问题,威信已经有了。
他的弟子贵精不贵多,可以轻松的拉起一个内阁,以后解散起来也容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白安本身并不关注宗族利益,否则也不会一走就是数十年。他能够和林瑜保持相一致的步调,两人也能够继续愉快地配合下去。
正当他写信给自己的众位出仕的、未出仕的弟子时,林瑜也看着地图久久不语。
躲在角落中的司马菁已经停下了手中的刷刷之声,他小心地抬头看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的林瑜,接着宽大的袍袖活动了一下手腕。
他在北州呆了很久,还是进了京之后才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即将登基的帝皇。在他的眼里,汉王无疑是忙碌的,特别在这样国家草创的时候,一切都要重新开始的时候,能挤出时间出来和小皇子玩一会儿都是很艰难的事情。
刚才他听见了汉王和白大人的那一番对话,直到现在仍旧一肚子的震惊。司马菁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本子,上面的字因为惊讶,好几个比划都抖了。他不清楚汉王心中到底在想一些什么,却能想象得到他口中描述的未来会是怎样的一副景象。
他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手中的热意告诉他,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激动和难以自持。司马菁想着,有可能他手中纪录下的东西将会前所未有,他的大名也将会不亚于那一位同姓的先人。
“司马修撰。”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就听林瑜开口道。
司马菁忙收回了思绪,行礼道:“汉王殿下。”他有些担心汉王会不会要看自己记录下的东西,因为按照历来的习惯,帝皇是不能看的。而之前,他又刚刚记下了林瑜将人拖走的举动。
林瑜才不会关注这些,他对史书上自己的名声也不是很在意。只是有一些话暂时还不能泄露出去:“刚才本王和白师父在内室所说的话,不可泄露。一会儿你整理的时候,将这一段单独整理出来,放进绝密档案之中,会有人将至归档密藏。”
司马菁一听,不是要看起居注就先松了一口气,至于这样的要求也是应有之义,他连声应诺,跟着一个突然出现的人退下去先整理去了。
就在林瑜看着地图想着外敌的时候,朝鲜李家以及倭国德川家同样也在思考着边上那一个庞大国度的骤然改变。相比于朝鲜上下对林瑜重建衣冠之国而表现出来的喜大普奔,倭国那边就有些纠结了。
林瑜手中的一副牌和他的记忆中相比,可谓是一副好牌了。毕竟这时候,整个东方的意识形态还是以中国为主、以华夏文明为主。
就算是偏居一隅的德川家也不能否认,在林瑜遍扫腥膻、重建文明之国度之后,他们就算嘴上硬着,心里不是不虚的。面对一向的宗主国发来的诏书,德川家这一任的将军颇有些愁眉苦脸的意思。
自明末以来,德川家就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颇有些关上门来自己称王的意思。也是,在隋朝的时候,他们就敢自称日出国,将中华称为日落国。直到被好好教育了一顿,才有了遣隋使、遣唐使,唐时风格直到后世在他们的文化中都有体现,可见他们对当时那种教育印象之深刻。
之前,华夏又是那样的一副景象,他们还有什么不敢说的。这时候,林瑜一封诏书下来,他们可不就是坐蜡了么?
去?派什么级别的使臣去,该进贡什么样规格的礼,才能既表达出他们不卑不亢的意愿、国力的强大以至于不被小瞧,又不太肉痛,还能继续闭关锁国。新任的汉帝可是东番发家,而且还和边上的很多国家乃至于洋人都有贸易往来,这一点德川家还是知道的。
不去?那边的汉帝手中可是掌握着军队,重要的是,还掌握着水军。日出国的确不怕,但是白白添上战火,也不是德川家愿意看到的。若是不去,怎样才能回一封措辞恭敬的话,才能不惹的汉帝大怒,以至于发兵前来。
德川家的左右为难,说到底都是所谓的自尊心作祟罢了。不像是棒子国,这个国家一向以小中华自称,也不看林瑜愿不愿意承认。
一般而言,小国想要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生存智慧。就像是棒子国,他们有一个词,叫做‘事大’。就算再不愿意,之前靖朝之时,他们还是要‘事大’的。但是看到林瑜在重建华夏之后,他们这时候的欢欣雀跃也是真实的。
谁让他们自称
权归中书门下,政令的效率也能得到保障,少了扯皮。牵制也简单,故宋已经给出了答案,中书门下另有一职名为参知政事,实质为副相。若是这一届的宰执强势,则副相如诺诺。相反的,若是宰执的政令引来争议与不满,副相则可以直谏宫中,请皇帝出来平相权。
白安对这些都清楚,但他自己不是恋栈不去之人,也不会拿了权利之后就不愿意放下。想来,这就是林瑜会请白安来做这第一届的宰执的原因。白安本就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替林瑜稳着大后方没有出什么问题,威信已经有了。
他的弟子贵精不贵多,可以轻松的拉起一个内阁,以后解散起来也容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白安本身并不关注宗族利益,否则也不会一走就是数十年。他能够和林瑜保持相一致的步调,两人也能够继续愉快地配合下去。
正当他写信给自己的众位出仕的、未出仕的弟子时,林瑜也看着地图久久不语。
躲在角落中的司马菁已经停下了手中的刷刷之声,他小心地抬头看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的林瑜,接着宽大的袍袖活动了一下手腕。
他在北州呆了很久,还是进了京之后才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即将登基的帝皇。在他的眼里,汉王无疑是忙碌的,特别在这样国家草创的时候,一切都要重新开始的时候,能挤出时间出来和小皇子玩一会儿都是很艰难的事情。
刚才他听见了汉王和白大人的那一番对话,直到现在仍旧一肚子的震惊。司马菁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本子,上面的字因为惊讶,好几个比划都抖了。他不清楚汉王心中到底在想一些什么,却能想象得到他口中描述的未来会是怎样的一副景象。
他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手中的热意告诉他,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激动和难以自持。司马菁想着,有可能他手中纪录下的东西将会前所未有,他的大名也将会不亚于那一位同姓的先人。
“司马修撰。”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就听林瑜开口道。
司马菁忙收回了思绪,行礼道:“汉王殿下。”他有些担心汉王会不会要看自己记录下的东西,因为按照历来的习惯,帝皇是不能看的。而之前,他又刚刚记下了林瑜将人拖走的举动。
林瑜才不会关注这些,他对史书上自己的名声也不是很在意。只是有一些话暂时还不能泄露出去:“刚才本王和白师父在内室所说的话,不可泄露。一会儿你整理的时候,将这一段单独整理出来,放进绝密档案之中,会有人将至归档密藏。”
司马菁一听,不是要看起居注就先松了一口气,至于这样的要求也是应有之义,他连声应诺,跟着一个突然出现的人退下去先整理去了。
就在林瑜看着地图想着外敌的时候,朝鲜李家以及倭国德川家同样也在思考着边上那一个庞大国度的骤然改变。相比于朝鲜上下对林瑜重建衣冠之国而表现出来的喜大普奔,倭国那边就有些纠结了。
林瑜手中的一副牌和他的记忆中相比,可谓是一副好牌了。毕竟这时候,整个东方的意识形态还是以中国为主、以华夏文明为主。
就算是偏居一隅的德川家也不能否认,在林瑜遍扫腥膻、重建文明之国度之后,他们就算嘴上硬着,心里不是不虚的。面对一向的宗主国发来的诏书,德川家这一任的将军颇有些愁眉苦脸的意思。
自明末以来,德川家就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颇有些关上门来自己称王的意思。也是,在隋朝的时候,他们就敢自称日出国,将中华称为日落国。直到被好好教育了一顿,才有了遣隋使、遣唐使,唐时风格直到后世在他们的文化中都有体现,可见他们对当时那种教育印象之深刻。
之前,华夏又是那样的一副景象,他们还有什么不敢说的。这时候,林瑜一封诏书下来,他们可不就是坐蜡了么?
去?派什么级别的使臣去,该进贡什么样规格的礼,才能既表达出他们不卑不亢的意愿、国力的强大以至于不被小瞧,又不太肉痛,还能继续闭关锁国。新任的汉帝可是东番发家,而且还和边上的很多国家乃至于洋人都有贸易往来,这一点德川家还是知道的。
不去?那边的汉帝手中可是掌握着军队,重要的是,还掌握着水军。日出国的确不怕,但是白白添上战火,也不是德川家愿意看到的。若是不去,怎样才能回一封措辞恭敬的话,才能不惹的汉帝大怒,以至于发兵前来。
德川家的左右为难,说到底都是所谓的自尊心作祟罢了。不像是棒子国,这个国家一向以小中华自称,也不看林瑜愿不愿意承认。
一般而言,小国想要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生存智慧。就像是棒子国,他们有一个词,叫做‘事大’。就算再不愿意,之前靖朝之时,他们还是要‘事大’的。但是看到林瑜在重建华夏之后,他们这时候的欢欣雀跃也是真实的。
谁让他们自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