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4/5)
,并无封号。史玉城、刘士央等人封了伯爵,杨成栋、黄仲等一干小的全都得了子爵。但是只要他们继续在军中待下去,只要战事不息,他们还有着大把的封公的机会。
地支中得了爵位的不在少数,但是因为他们工作的特殊性,这些爵位只是出现在他们的档案身份上,并没有随着大众一起册封。
另一个比较特殊的爵位就是郑绍的延平郡王,这个爵位本就是来自南明的册封,也得到了林瑜的承认,被他接到南京荣养的郑氏一族就成为了本朝暂时唯一一个异姓王。
繁琐的仪式过后,林瑜顺便改变了国中历来的大朝会。卯时初的朝会,便是他自己也才醒,何必折腾这些老人家大晚上的还不得安宁,顶着寒风和露水启程。所以,将上班时间改成林瑜印象中的朝九晚五,朝中众臣一致口中称谢,还真没有什么好反驳的,谁会自找不自在呢?
原本擅长喷人的御史台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顶头上司御史台大夫还被退回了家中吃自己呢!虽然林瑜之前的话中颇有些整理好就可以回来的意思,但是圣人之言何其宏大,便是在前汉之时,就有着不一样的派系,他一个人穷首皓经又有什么用。
一个御史台大夫,正三品的官员,也是孔家暂时能接触到的官职最高、也能接触到新帝的官员。别的官员要么潜邸出身根本理都不理他们,在御史台大夫这件事一出之后,之前态度模糊摇摆的人对他们更是一下子避之唯恐不及。结果,孔家接到他传书之后,挑选出来的擅长经义的子弟还没来得及出发,京城这边那个御史台大夫就被吏部一封正式的函件给辞退了。
原因是无故旷工三天。
对,就是旷工。
原御史台大夫心中就算不忿,也没敢去质问。不过,就算他质问也是没有用的。朝廷新的规章制度中的确有这样的一条。他只以为自己被林瑜呵斥之后,就默认自己会被贬谪左迁,没想到会直接接到这样的一封辞退信。
毕竟这是的官员要么自己致仕要么自己挂印而去,等朝廷这边罢黜之后一般紧接着的就是下狱问罪,辞退还真是闻所未闻。
无论如何,这家伙已经没有用了是既成事实,孔家的人在安慰了两句后,第二天就消失了个无影无踪。那人还能说什么,京城中生活本就不容易,这时候自然紧着收拾东西准备回乡。就算在自己的书房中破口大骂也没有什么用,只能怪自己脑子不够用,相信了孔家的花言巧语。
他人的咒骂孔家听不到,他们自己还觉得委屈呢!之前在金陵闹出新式科举的时候,他们完全是将其当做秋后的蚂蚱胡乱蹦跶,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结果,“砰”的一下,改天换地了,新帝要把这一套给用在全国了!
这不是在掘孔家的根是什么,更别说新任的皇帝比之前面靖朝皇帝还不如,他不尊孔!比起林瑜搞出的一套新的科举方式,这才是孔家人更加不能接受的。
毕竟林瑜有言,不承认前朝所封爵位,这针对的不就是他们么?别的有爵位的人家要么已经被战火中被林瑜给搞死了,要么都是满人,这时候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嘎达里头干苦力呢,身上还有爵位的可不就是他们孔家衍圣公。
来京的孔家弟子,不,说弟子还不能显示他的尊贵身份,能指使得动一个三品大员的,可不就是当今的衍圣公本人,孔峄成。在从原本的御史大夫家出来之后,左等右等,不见朝中有人来邀请他参观登基大典的时候,就知道事情不大好了。
孔峄成想得很实在,爵位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实在的。
毕竟当初程朱理学那一套和孔子所言已经没有太大关系的学说通行于天下的时候,也没见有孔家子弟出来说什么。可见他们真心也没讲天下学子学的是什么东西放在心上,或者说,他们很笃定,无论是哪个想要发扬自己的学说,都要借一借孔老夫子的名义,务必要搭上一些边,自称儒家弟子,才有正大光明将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的机会。
因此,无论换了多少的皇朝,孔家弟子总觉得自己的地位是稳的。没有千年的皇朝,但是有千年的世家,不是么?那个皇帝敢不尊孔呢,天下的读书人不答应啊!
他们有恃无恐,所以,当一个手中握着军权的皇帝横空出世,举着手里的刀表示不愿意再尊孔的时候,他们怎么可能不恐慌。否则,能有多大的事,需要“衍圣公”亲自走一趟呢!
登基大典有多热闹,孔峄成心中就有多么的悲凉,尤其是当他看到跟随在仪仗队后面的那些由外番洋人还有一些蕞尔小国派遣来的使臣好奇有赞叹的东张西望的时候。他这时候可没有了嘲笑这些人土包子进城的□□上国的洋洋得意的心态,因为他终于发现也许孔家的地位在林瑜的眼里还比不上这些蛮夷!
这衍圣公的爵位难道要绝在他这个不肖子孙的手中吗?若说这时候的孔峄成心中还只是惶恐的话,等登基大典结束之后,论功赏爵完全没有他们孔家的份时,他彻底栽倒了。
他想得不错,在林瑜的眼中,他还真的不如这些金毛碧眼的外番人来的重要。
这时候的国中无论是丝绸、茶叶还是瓷器,都是洋人所梦寐以求的产品,毫不客气的说,只要开放通商
地支中得了爵位的不在少数,但是因为他们工作的特殊性,这些爵位只是出现在他们的档案身份上,并没有随着大众一起册封。
另一个比较特殊的爵位就是郑绍的延平郡王,这个爵位本就是来自南明的册封,也得到了林瑜的承认,被他接到南京荣养的郑氏一族就成为了本朝暂时唯一一个异姓王。
繁琐的仪式过后,林瑜顺便改变了国中历来的大朝会。卯时初的朝会,便是他自己也才醒,何必折腾这些老人家大晚上的还不得安宁,顶着寒风和露水启程。所以,将上班时间改成林瑜印象中的朝九晚五,朝中众臣一致口中称谢,还真没有什么好反驳的,谁会自找不自在呢?
原本擅长喷人的御史台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顶头上司御史台大夫还被退回了家中吃自己呢!虽然林瑜之前的话中颇有些整理好就可以回来的意思,但是圣人之言何其宏大,便是在前汉之时,就有着不一样的派系,他一个人穷首皓经又有什么用。
一个御史台大夫,正三品的官员,也是孔家暂时能接触到的官职最高、也能接触到新帝的官员。别的官员要么潜邸出身根本理都不理他们,在御史台大夫这件事一出之后,之前态度模糊摇摆的人对他们更是一下子避之唯恐不及。结果,孔家接到他传书之后,挑选出来的擅长经义的子弟还没来得及出发,京城这边那个御史台大夫就被吏部一封正式的函件给辞退了。
原因是无故旷工三天。
对,就是旷工。
原御史台大夫心中就算不忿,也没敢去质问。不过,就算他质问也是没有用的。朝廷新的规章制度中的确有这样的一条。他只以为自己被林瑜呵斥之后,就默认自己会被贬谪左迁,没想到会直接接到这样的一封辞退信。
毕竟这是的官员要么自己致仕要么自己挂印而去,等朝廷这边罢黜之后一般紧接着的就是下狱问罪,辞退还真是闻所未闻。
无论如何,这家伙已经没有用了是既成事实,孔家的人在安慰了两句后,第二天就消失了个无影无踪。那人还能说什么,京城中生活本就不容易,这时候自然紧着收拾东西准备回乡。就算在自己的书房中破口大骂也没有什么用,只能怪自己脑子不够用,相信了孔家的花言巧语。
他人的咒骂孔家听不到,他们自己还觉得委屈呢!之前在金陵闹出新式科举的时候,他们完全是将其当做秋后的蚂蚱胡乱蹦跶,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结果,“砰”的一下,改天换地了,新帝要把这一套给用在全国了!
这不是在掘孔家的根是什么,更别说新任的皇帝比之前面靖朝皇帝还不如,他不尊孔!比起林瑜搞出的一套新的科举方式,这才是孔家人更加不能接受的。
毕竟林瑜有言,不承认前朝所封爵位,这针对的不就是他们么?别的有爵位的人家要么已经被战火中被林瑜给搞死了,要么都是满人,这时候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嘎达里头干苦力呢,身上还有爵位的可不就是他们孔家衍圣公。
来京的孔家弟子,不,说弟子还不能显示他的尊贵身份,能指使得动一个三品大员的,可不就是当今的衍圣公本人,孔峄成。在从原本的御史大夫家出来之后,左等右等,不见朝中有人来邀请他参观登基大典的时候,就知道事情不大好了。
孔峄成想得很实在,爵位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实在的。
毕竟当初程朱理学那一套和孔子所言已经没有太大关系的学说通行于天下的时候,也没见有孔家子弟出来说什么。可见他们真心也没讲天下学子学的是什么东西放在心上,或者说,他们很笃定,无论是哪个想要发扬自己的学说,都要借一借孔老夫子的名义,务必要搭上一些边,自称儒家弟子,才有正大光明将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的机会。
因此,无论换了多少的皇朝,孔家弟子总觉得自己的地位是稳的。没有千年的皇朝,但是有千年的世家,不是么?那个皇帝敢不尊孔呢,天下的读书人不答应啊!
他们有恃无恐,所以,当一个手中握着军权的皇帝横空出世,举着手里的刀表示不愿意再尊孔的时候,他们怎么可能不恐慌。否则,能有多大的事,需要“衍圣公”亲自走一趟呢!
登基大典有多热闹,孔峄成心中就有多么的悲凉,尤其是当他看到跟随在仪仗队后面的那些由外番洋人还有一些蕞尔小国派遣来的使臣好奇有赞叹的东张西望的时候。他这时候可没有了嘲笑这些人土包子进城的□□上国的洋洋得意的心态,因为他终于发现也许孔家的地位在林瑜的眼里还比不上这些蛮夷!
这衍圣公的爵位难道要绝在他这个不肖子孙的手中吗?若说这时候的孔峄成心中还只是惶恐的话,等登基大典结束之后,论功赏爵完全没有他们孔家的份时,他彻底栽倒了。
他想得不错,在林瑜的眼中,他还真的不如这些金毛碧眼的外番人来的重要。
这时候的国中无论是丝绸、茶叶还是瓷器,都是洋人所梦寐以求的产品,毫不客气的说,只要开放通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