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此这般,科技、人才、社会的发展就十分缓慢。
    长此以往,百姓们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就变成了折磨,难有幸福感,成年累代郁积下来的苦难和怨愤,一旦爆发出来,像隋末动乱这样,说是撼天动地也不为过了。
    贺盾原先是把目光放在提高粮食产量上,她在长安的时候跟着司农卿跑了好几个月,这几日把收集来的资料翻了个遍,发现她这个后来人,在种地这一块上基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对大天[朝而言,农业从古至今都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一直是世界领先水平。
    从亩产量来说,拥有工业革命的欧洲国家,追平大天[朝两汉时期的亩产量,也要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后,这还是引进大中华耕种技术和耕种工具的前提下,差远了。
    农业技术才是古代天[朝人最牛最顶尖的技术。
    贺盾仔细研究了一番,影响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比如耕种工具、耕种方式,优良种子的培育,水利灌溉设施、合理施肥、人力畜力这些,方方面面大天[朝都处在并且长期处在领先水平,她研究来研究去,发现她懂的还不如农民伯伯多。
    不是她在这自己人吹嘘自己人。
    事实就是如此,这时候百姓们习以为常的垄耕种植法,早先于欧洲国家一千多年,加上先进的农具一经传入,欧洲人如获至宝。
    水利灌溉设施就不用说了,大中华的建设规模和技术自古以来都是世界第一。
    其他包括轮耕保持土地的地力;种植豆科类增加其他农作物的亩产量;人工培植绿肥肥沃土地;温室反季节栽培果蔬花木;耕种农具相关的林林总总,包含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在内的方法和要点,都整整齐齐记载在贺盾面前的这几本书里了。
    主要是三本书,其中《四民月令》是后世已经失传了的,《氾胜之书》总共几万字后世只剩下几千字,贺盾这次也看了一整本,再加上位列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首的《齐民要术》,结合着她在长安跟着司农卿跑的那几个月,看完这些珍惜的古本,贺盾对大天[朝古代的农科技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事实上隋这时候的农业水平,就已经是精细化耕种的成熟时期,她脑子里记着的那些流于表皮的提产办法,不是早已经有了,就是换个说法早已经存在了。
    贺盾先前知道自己的祖先很厉害,但现在看起来似乎还是低估了不少。
    震惊佩服先人的智慧是必然的。
    只是贺盾回过神就被现实的问题难住了。
    除非她能把社会发展史上某一阶段曾经大面积使用的人工合成化肥搞出来,否则她想不出什么即符合现在的政治经济制度,又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方法,能让亩产量飞速的提升起来。
    真是抓破脑袋都没有个头绪了。
    杨广自兵营回了王府,听铭心说王妃从地州上回来又在书房里坐了一整日,饭食茶点都用得少,微微蹙眉,将马鞭扔给铭心,身上的铠甲也未换,径自去了书房,见她专注出神连他进来都不知,在她对面坐下来,曲指弹了她一下,叹气道,“贼进来你都不知道。”
    贺盾回过神见是陛下,嘿笑了一声算是打过了招呼,“阿摩,你今日去兵营按时喝药了没。”伤筋动骨,他身上旧伤加新伤,虽是没什么致命的伤口,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他闲不下来,成年累月的忙碌,就更要注意调养了。
    杨广应了,看着她,含笑道,“就是每日去兵营送药的人是你就好了。”
    贺盾乐了一声,举了举手里的农书,“我正发愁呢。”
    杨广随手翻了一些,案几上放着的都是水工水文地州志还有农书,猜也不用猜都知道她在愁什么了。
    杨广拉过贺盾的指尖,指腹摩挲了一下,发现还是一样的润泽幼滑,心里松口气,蹙眉道,“莫要太奔波,你这样太累了。”
    贺盾摇头,“阿摩,你有没有算过,其实百姓们上完税以后,已经没留下多少粮食了。”
    这问题历朝历代都要讨论一番,每每不见成效,父亲这里也是一样,年年拿出来商讨,没一次有定论的,杨广回得漫不经心,“不是种不出来,是受田不足,高熲虞庆则巡查各地,回来禀报了结果,便是广阔的宽乡,受田也只能算勉强跟得上,大部分州县还是不够的,地都在贵族门阀、地方豪强的手里,百姓们种什么。”
    他可真是一针见血。
    贺盾点头,任何政令一旦牵扯到门阀贵族的利益,真是要慎之又慎,像均田这件事,连杨坚都要避之三分,在这一块上动一动,都会扯出滔天的波浪来,眼下杨坚定然是不肯的,也动不了。
    杨广见贺盾愁得不行,便问道,“阿月你是有什么想法么?”
    贺盾现在脑子里想的都是能大幅度提高产量的化肥。
    人工合成的各种化肥。
    这就跟天上的月亮一样,你看得见她就在那里,但摘不下来。
    贺盾理着思路道,“阿摩,我在想如何提高亩产量,大家都知道给庄稼浇粪能让庄稼长得更好,其实呢,粪便里面对收成起作用的氮磷钾等等,都可以人工合成,但这个需要一整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