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1/3)
“你看, 你之前不是在县水利局工作吗?那么,对水利什么的,你肯定很熟了。现在田地里的庄稼正饱受旱灾之苦, 乡亲们虽说每天都在积极担水浇地, 但这样做, 又累人,效果又不显著。你看……”
黎燕燕略微想了想,说道:“要不, 在河边架水车吧?”
“水车?我在课本上倒是见过,不过我们这边没人会造这种东西。而且整个公社的地,占的面积也不小。要把所有地都浇灌到,那得修多少水车啊?”
“不需要的,只要修两座大型水车就可以解决问题。至于怎么造嘛,我这次下乡,随身带了专业书籍的。书上有图纸跟水车制作详解。这个你可以放心。”
这下李向阳来了兴趣,请她继续解说。
作为提水灌溉的工具,水车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可谓十分悠久。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
最初还需要以人力推动水车运作。但到了唐床时期,已经进步到能用水力作动力的地步,且功效也更大了。
只可惜,再好的工具也只能被文化人士,以及专门制造水车的工匠所掌握。而且,知识分子掌握的,还只是书面上的内容。
幸好黎燕燕除了是知识分子外,还是水利局出来的。对水车的了解自然比别人要多。
她告诉李向阳,一辆大水车就可以灌溉六、七百亩农田。水车和运水的栈道都可以用好的木材来制作。
并且,运水栈道只需要修建到社里最高的那亩稻田就可以了。然后,挖好运水沟渠,并在那亩稻田的田埂上挖出水缺,这样,水就会顺着水缺流到其它地势较低的田里去。
等把地势低的田灌好水了,再把低田的水缺堵上,水自然就会灌溉低田相邻的田。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稻田所处位置高低不一,还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过,大致的原理就是这样了。
没有看到实物,就这么听她说,李向阳听得有些懵懂。
黎燕燕看他没听明白,对他道:“我这次下乡,随身带了些专业书藉。你等等,我去把水车的图样找给你看。”
“好好,辛苦你了。”
她回了宿舍,把茶饼放到行李箱里,却没立即去翻自己的那些书,反而是从箱子里翻找出一只包装盒来。盒里,装着只手绘釉下青花瓷的盖碗。
这只盖碗原本是她备着自己喝茶用的。只是宿舍里人多,这瓷的瓷胎又薄,稍有磕碰很容易就会碎掉。她也就一直没拿出来用。
“哟,这盖碗儿还真好看。”同宿舍的一名女干部瞅着盖碗说道。
她微微笑了笑,把盒盖盖上,放到床上。又把行李箱锁了起来,开始认真翻找起自己的专业书籍来。
“这么好看的盖碗,怎么以前都没见你用啊?”另一个女干部也凑上来看。
她依旧是抬头礼貌性地微笑,并未答话。
“我那儿还有点茶叶,你要不要试试?”人家又问了一句。
“不用了,谢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原本对她颇有敌意的女人,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她也明白,这大约是跟李向阳在人前,总是对她客客气气地有关。
下放干部现在归公社管,李向阳也就是她们的领导。领导的言行举止有任何偏好或厌恶,下面的人,风向也会变得特别快。
只是,有了前面的不愉快。现在,她们对她态度再好,她也只好跟她们保持距离。
跟气量无关。只是,她们态度变得如此之快,她没办法相信她们而已。
翻找到图样,和有关水车的介绍后,黎燕燕将那页书折好角,再拿起盒子出门而去。
刚刚还说要拿茶叶给她的那名女干部,冷哼了一声:“刘芳说得对,她果然在勾引李副社。瞧瞧,这么好的盖碗,自己都舍不得用,现在拿着往人家办公室里跑。”
“送只盖碗算什么呀?说不定人家送的礼,贵着呢!”
说着,宿舍里的女干部们心领神会地互相对望一眼,呵呵笑了起来。
偏偏有个傻的,愣是问出来了:“送的啥礼?投怀送抱?”
其他人哪里敢接?
大家前面说的,都还只是黎燕燕一个人的闲话。可“投怀送抱”几个字,得罪的可就不止一个人了。
呼啦啦一下全散了。
黎燕燕走到李向阳办公室门口,又要敲门。但她左手拿书,右手执盒,还真是不方便。
正为难之际,李向阳已经迎了出来,下意识地帮她把看起来块头更大的那只盒子接住了。
“送你的。”她说。
李向阳怔了一下,突然尴尬起来。这是……他是不是接得太自然了啊?!“我……我……没有跟你讨东西的意思。我是看你拿着不方便,我……”
看他傻愣愣的模样,黎燕燕有些失笑,走到自己刚刚坐的位置,回头望他:“我知道。我本来就是拿过来送你的。打开看看,喜不喜欢?”
一听到本来就是送他的,李向阳难得地脸红了。他打开盒子,里面装的盖碗一看就风雅气十足。有远山,有近水,还有小桥与坐在牛背上的吹笛牧童。
颜色也简简单单地,只有流畅
黎燕燕略微想了想,说道:“要不, 在河边架水车吧?”
“水车?我在课本上倒是见过,不过我们这边没人会造这种东西。而且整个公社的地,占的面积也不小。要把所有地都浇灌到,那得修多少水车啊?”
“不需要的,只要修两座大型水车就可以解决问题。至于怎么造嘛,我这次下乡,随身带了专业书籍的。书上有图纸跟水车制作详解。这个你可以放心。”
这下李向阳来了兴趣,请她继续解说。
作为提水灌溉的工具,水车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可谓十分悠久。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
最初还需要以人力推动水车运作。但到了唐床时期,已经进步到能用水力作动力的地步,且功效也更大了。
只可惜,再好的工具也只能被文化人士,以及专门制造水车的工匠所掌握。而且,知识分子掌握的,还只是书面上的内容。
幸好黎燕燕除了是知识分子外,还是水利局出来的。对水车的了解自然比别人要多。
她告诉李向阳,一辆大水车就可以灌溉六、七百亩农田。水车和运水的栈道都可以用好的木材来制作。
并且,运水栈道只需要修建到社里最高的那亩稻田就可以了。然后,挖好运水沟渠,并在那亩稻田的田埂上挖出水缺,这样,水就会顺着水缺流到其它地势较低的田里去。
等把地势低的田灌好水了,再把低田的水缺堵上,水自然就会灌溉低田相邻的田。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稻田所处位置高低不一,还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过,大致的原理就是这样了。
没有看到实物,就这么听她说,李向阳听得有些懵懂。
黎燕燕看他没听明白,对他道:“我这次下乡,随身带了些专业书藉。你等等,我去把水车的图样找给你看。”
“好好,辛苦你了。”
她回了宿舍,把茶饼放到行李箱里,却没立即去翻自己的那些书,反而是从箱子里翻找出一只包装盒来。盒里,装着只手绘釉下青花瓷的盖碗。
这只盖碗原本是她备着自己喝茶用的。只是宿舍里人多,这瓷的瓷胎又薄,稍有磕碰很容易就会碎掉。她也就一直没拿出来用。
“哟,这盖碗儿还真好看。”同宿舍的一名女干部瞅着盖碗说道。
她微微笑了笑,把盒盖盖上,放到床上。又把行李箱锁了起来,开始认真翻找起自己的专业书籍来。
“这么好看的盖碗,怎么以前都没见你用啊?”另一个女干部也凑上来看。
她依旧是抬头礼貌性地微笑,并未答话。
“我那儿还有点茶叶,你要不要试试?”人家又问了一句。
“不用了,谢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原本对她颇有敌意的女人,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她也明白,这大约是跟李向阳在人前,总是对她客客气气地有关。
下放干部现在归公社管,李向阳也就是她们的领导。领导的言行举止有任何偏好或厌恶,下面的人,风向也会变得特别快。
只是,有了前面的不愉快。现在,她们对她态度再好,她也只好跟她们保持距离。
跟气量无关。只是,她们态度变得如此之快,她没办法相信她们而已。
翻找到图样,和有关水车的介绍后,黎燕燕将那页书折好角,再拿起盒子出门而去。
刚刚还说要拿茶叶给她的那名女干部,冷哼了一声:“刘芳说得对,她果然在勾引李副社。瞧瞧,这么好的盖碗,自己都舍不得用,现在拿着往人家办公室里跑。”
“送只盖碗算什么呀?说不定人家送的礼,贵着呢!”
说着,宿舍里的女干部们心领神会地互相对望一眼,呵呵笑了起来。
偏偏有个傻的,愣是问出来了:“送的啥礼?投怀送抱?”
其他人哪里敢接?
大家前面说的,都还只是黎燕燕一个人的闲话。可“投怀送抱”几个字,得罪的可就不止一个人了。
呼啦啦一下全散了。
黎燕燕走到李向阳办公室门口,又要敲门。但她左手拿书,右手执盒,还真是不方便。
正为难之际,李向阳已经迎了出来,下意识地帮她把看起来块头更大的那只盒子接住了。
“送你的。”她说。
李向阳怔了一下,突然尴尬起来。这是……他是不是接得太自然了啊?!“我……我……没有跟你讨东西的意思。我是看你拿着不方便,我……”
看他傻愣愣的模样,黎燕燕有些失笑,走到自己刚刚坐的位置,回头望他:“我知道。我本来就是拿过来送你的。打开看看,喜不喜欢?”
一听到本来就是送他的,李向阳难得地脸红了。他打开盒子,里面装的盖碗一看就风雅气十足。有远山,有近水,还有小桥与坐在牛背上的吹笛牧童。
颜色也简简单单地,只有流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