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3/3)
前一站,她立即便有了压迫感。这个身量,难怪……被称之为高大威武啊。
锦瑟在女尊国的身材算的是中上,可用修长俊秀来形容,然而这费太守则是女儿中的豪杰了,那身量又足足高出了锦瑟半个头,简直堪比女篮运动员,那虎背熊腰,实在是叫锦瑟不“佩服”都不行。
于是忍不住也回礼道:“既然是场误会,还请太守为在下解惑,这满城贴告示的找君某,究竟是……”唱的哪出戏哪?
费太守微笑着请锦瑟坐下,又吩咐侍从上茶,这才慢条斯理地道:“请问小姐,可是前日在灯会上替文公子作画应试的那位高人?”
锦瑟淡淡一笑,轻品了口茶:“确是在下,莫非此事违了靖安府的规矩?”
费太守见她举止斯文优雅,不由更信了她就是那作画之人,看来大师便是大师,瞧那不修边幅的模样和随性的打扮,还有身边那长相出众的男儿家爱慕的眼神,哪里还会有错?
于是不由便改了称呼:“大娘千万别误会了,并非如此。”
锦瑟一口茶立即喷了出来,大?大娘?
不至于吧,她只是扮丑而已,不至于老成这样吧。
费太守见她神色有异,不由关切地问道:“大娘可是觉得这茶不合口味?”说着便唤人重新上了一杯茶。
锦瑟呛得几乎眼泪都要出来了,连连摆手:“不,并非是这茶之故。罢了,你还是说说你为何找我来吧。”
费太守彬彬有礼地道:“大娘为文公子所作的画乃是上佳之作,除了让文公子顺利地得了麟章之外,便连文老丞相也是钦服不已。”
“文老丞相?哪个文老丞相?”锦瑟忽然一愣。
“自然是靖安侯府十年前告老还乡的文老丞相。”
锦瑟忽地脸色一白。
“那那个文公子……”
“正是老丞相掌上明珠,最小的嫡孙。”
完了完了完了,锦瑟连连叫苦,她怎么就忘记了自己当年的夫子便是那个不苟言笑的文丞相文太傅呢?每日一把戒尺拿在手里,莫管你是王爷还是皇女,若是谁诗做的不好便要受罚,那些皇姐妹们哪个没有受过她的惩罚?只除了她,也因此,得到特别对待最多的也是她玉锦瑟。
想当初,文太傅总是日日揪着她逼着她作诗作画,害得她还是幼时便满肚子搜刮肚肠地回忆前世的唐诗宋词,好在文学系的才女,书香门第出来的玉锦瑟不是省油的灯,每次都惹得这位脾气耿直的文太傅看到她的诗便双眼发光,魔障一般地整日里翻来覆去地念叨着,有此徒弟,不枉此生,不枉此生哪。害得锦瑟都不好意思告诉她实话。
但也亏得这位太傅这一生的精心教导,使得锦瑟无论琴棋书画,还是诗词歌赋,样样都在前世的基础上更上了数层楼,也因此,成为大周国第一的才女,她算是功不可没。
本来,路过了靖安,理当拜见自己的老师。
只不过眼前锦瑟是在逃婚,若是一个不当,被皇姐发现了自己的行迹事小,连累了老师事大啊。
而最最重要的是,她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这位不苟言笑在她眼里一直异常正经的文太傅,居然也在卸甲归田,她在京城送行的那日牢牢地抓着她玉锦瑟的手叹道:“唉,可惜老朽膝下的儿子都已出嫁,否则定要让王爷这般的人才做我的儿媳啊,若能诞下孩儿,定然亦是天纵奇才。”
搞的锦瑟不由浑身一个冷战,心中暗念了几百遍阿弥陀佛。
想到此处,不由对着费太守勉强绽出了一个笑脸:“哪里敢叨扰老丞相,其实君某亦有要事,今日便要离开靖安了。”
锦瑟在女尊国的身材算的是中上,可用修长俊秀来形容,然而这费太守则是女儿中的豪杰了,那身量又足足高出了锦瑟半个头,简直堪比女篮运动员,那虎背熊腰,实在是叫锦瑟不“佩服”都不行。
于是忍不住也回礼道:“既然是场误会,还请太守为在下解惑,这满城贴告示的找君某,究竟是……”唱的哪出戏哪?
费太守微笑着请锦瑟坐下,又吩咐侍从上茶,这才慢条斯理地道:“请问小姐,可是前日在灯会上替文公子作画应试的那位高人?”
锦瑟淡淡一笑,轻品了口茶:“确是在下,莫非此事违了靖安府的规矩?”
费太守见她举止斯文优雅,不由更信了她就是那作画之人,看来大师便是大师,瞧那不修边幅的模样和随性的打扮,还有身边那长相出众的男儿家爱慕的眼神,哪里还会有错?
于是不由便改了称呼:“大娘千万别误会了,并非如此。”
锦瑟一口茶立即喷了出来,大?大娘?
不至于吧,她只是扮丑而已,不至于老成这样吧。
费太守见她神色有异,不由关切地问道:“大娘可是觉得这茶不合口味?”说着便唤人重新上了一杯茶。
锦瑟呛得几乎眼泪都要出来了,连连摆手:“不,并非是这茶之故。罢了,你还是说说你为何找我来吧。”
费太守彬彬有礼地道:“大娘为文公子所作的画乃是上佳之作,除了让文公子顺利地得了麟章之外,便连文老丞相也是钦服不已。”
“文老丞相?哪个文老丞相?”锦瑟忽然一愣。
“自然是靖安侯府十年前告老还乡的文老丞相。”
锦瑟忽地脸色一白。
“那那个文公子……”
“正是老丞相掌上明珠,最小的嫡孙。”
完了完了完了,锦瑟连连叫苦,她怎么就忘记了自己当年的夫子便是那个不苟言笑的文丞相文太傅呢?每日一把戒尺拿在手里,莫管你是王爷还是皇女,若是谁诗做的不好便要受罚,那些皇姐妹们哪个没有受过她的惩罚?只除了她,也因此,得到特别对待最多的也是她玉锦瑟。
想当初,文太傅总是日日揪着她逼着她作诗作画,害得她还是幼时便满肚子搜刮肚肠地回忆前世的唐诗宋词,好在文学系的才女,书香门第出来的玉锦瑟不是省油的灯,每次都惹得这位脾气耿直的文太傅看到她的诗便双眼发光,魔障一般地整日里翻来覆去地念叨着,有此徒弟,不枉此生,不枉此生哪。害得锦瑟都不好意思告诉她实话。
但也亏得这位太傅这一生的精心教导,使得锦瑟无论琴棋书画,还是诗词歌赋,样样都在前世的基础上更上了数层楼,也因此,成为大周国第一的才女,她算是功不可没。
本来,路过了靖安,理当拜见自己的老师。
只不过眼前锦瑟是在逃婚,若是一个不当,被皇姐发现了自己的行迹事小,连累了老师事大啊。
而最最重要的是,她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这位不苟言笑在她眼里一直异常正经的文太傅,居然也在卸甲归田,她在京城送行的那日牢牢地抓着她玉锦瑟的手叹道:“唉,可惜老朽膝下的儿子都已出嫁,否则定要让王爷这般的人才做我的儿媳啊,若能诞下孩儿,定然亦是天纵奇才。”
搞的锦瑟不由浑身一个冷战,心中暗念了几百遍阿弥陀佛。
想到此处,不由对着费太守勉强绽出了一个笑脸:“哪里敢叨扰老丞相,其实君某亦有要事,今日便要离开靖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