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1/4)
贾琰道:“这个是万岁的事儿,最多前朝的官员们也能上个折子,我多嘴什么呀?不管怎么样,我也只是您的妃子。”
在这方面,贾琰是很清楚的。这绝对不是她能够插手的。
皇帝愣了一下,自嘲道:“朕可不是糊涂了么。”
贾琰便道:“万岁的确是忙糊涂了。要不,您想想别的,换换心情?”
皇帝笑道:“那你说,朕这会儿应该做什么。”
“比方说,臣妾的新衣裳?”
“嘿~!朕说你……你就不关心你父亲?”
“这有什么好说的?我父亲早就让人送信回来了。说他与东府的敬大伯父珍大哥哥会跟着銮舆回京。这天底下还有人比您的圣驾周围更加安全的地儿吗?”
皇帝道:“那灾民呢?你就不关心?”
贾琰道:“去年的雨雪多,二月里冰雪消融,因此桃花汛来势汹汹,而现在已经是四月,京师到底不在黄河边儿上,就是雨水也与豫州、秦川等地不同,我这里只知道京师的降雨量,却不知道秦川等地的降雨,如何判断。而且要我说,我能做的,也不过是事先准备,让家里的庄子帮着安置流民罢了。”
皇帝道:“就不怕你家的庄子被水淹了?”
贾琰道:“万岁难道忘记了,我们家终究是高门大户,就是我不曾得了万岁的礼聘,我们家要在豫州挑选几块好一点二的地方,也是没有多少难度的。”
一句话,就凭贾家的家世,要在黄河边儿上挑几块不怕淹的地置办庄子,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也许那种百年难得一遇的、让黄河决堤的大洪水,那是没办法。但是,只要是黄河不决堤,那就没有问题。
贾家的庄子,在灾荒之年唯一需要担心的,也不过是流民的冲击罢了。
只要粮食储备足够,下面的庄头管事们足够能干,把这些流民收编,让这些流民有个讨生活的地方,就不怕这些流民闹事儿。
毕竟,豫州、齐鲁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原腹地,这里的百姓接受中原几千年教化吗,最是性格温和又老实本分。只要给他们足够的食物,让他们在灾荒之年能够吃个七分饱,基本上就不用担心民变。不像边关,尤其是西海沿子上,那边周围好多都是蛮族部落,草原部族更是生性彪悍。就是敞开了城池收留他们,还要担心他们回头会袭击城池里面的居民,会盗窃居民的财物,甚至还会吃人!
第147章
皇帝很快就回宫去了,反而是贾母,在送走皇帝之后,身子一软,歪在了邢夫人身上,慌得鸳鸯等丫头们连忙围过来,一个劲儿地叫着老太太。
贾母摆了摆手,定了定神,等缓过气儿来才道:“罢罢罢,我们先去荣庆堂说话。老二,你跟我来。”
贾琰是娇客,又是未进宫的皇妃,因此她只能把皇帝送到大观园门口,而贾母则要带领着儿孙和儿媳妇孙媳妇们把皇帝送到庆荣侯府的大门口,因此贾母才会如此说。
一到荣庆堂,贾母就把儿媳妇孙媳妇还有孙子孙女们都打发下去,这才要过贾政的本章,让鸳鸯读给她听。
鸳鸯虽然已经预料到了几分,但是,当那本奏章被打开的时候,她一扫而过却还是被吓了一跳。
贾母见鸳鸯迟疑,忍不住道:“怎么了?”
鸳鸯无法,只得一点一点地读给贾母听。
贾政的文采也就那样罢了,这本章也不过是官样文章,但是,基本的内容却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替贾琰向皇帝请罪。
鸳鸯还没有读完,贾母就气笑了:
“老二,这就是你的本子?”
多年以来,贾母对贾政多有庇护,就是王夫人犯了那么大的错,贾母也极力把贾政摘出来、把全部的过错都推在了王夫人的身上,因此,在贾政的心中,无论是什么事情,贾母肯定是站在他这边的。
只听他如此道:“老太太,娘娘未进宫就犯下如此大错,怎能……”
贾母怒道:“虽说娘娘犯了错?啊?娘娘犯了什么错?我怎么不知道?证据呢?”
“娘娘要学杨广……”
“那也是为了治理黄河!”贾母又气又恨,忍不住喝道:“你给我跪下!”
贾政哪里敢跟母亲争执,连忙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贾母指着他的鼻子,骂道:“好啊!你真是太好的了!我看你跟你媳妇不像一对,倒是跟她妹子一模一样,绝配!薛家商人之家不知道轻重,任由别人往家里的哥儿身上泼脏水,你也一样!没影儿的事情,你也往娘娘身上扣!你这是当娘娘太得宠了,恨不得她被废为庶人吧?”
贾政吓呆了,连连磕头,道:“老太太,您这话儿子如何当的起?”
“你这本子,娘娘就当的起?我们贾家就当的起?啊?碰到这样的事儿,别人都恨不得躲得远远儿的!你倒好!没有证据的事儿,你也要娘娘担着?”贾母凑近了贾政的耳边,道:“你真本子一上去,那算计诸位皇子的罪名,娘娘就当定了!就是万岁想保我们娘娘,群臣也不会依允。也就是说,我们娘娘等不到进宫,就要吃鸩酒!你可明白?”
贾政浑身发抖,只能连连磕头,说自己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在这方面,贾琰是很清楚的。这绝对不是她能够插手的。
皇帝愣了一下,自嘲道:“朕可不是糊涂了么。”
贾琰便道:“万岁的确是忙糊涂了。要不,您想想别的,换换心情?”
皇帝笑道:“那你说,朕这会儿应该做什么。”
“比方说,臣妾的新衣裳?”
“嘿~!朕说你……你就不关心你父亲?”
“这有什么好说的?我父亲早就让人送信回来了。说他与东府的敬大伯父珍大哥哥会跟着銮舆回京。这天底下还有人比您的圣驾周围更加安全的地儿吗?”
皇帝道:“那灾民呢?你就不关心?”
贾琰道:“去年的雨雪多,二月里冰雪消融,因此桃花汛来势汹汹,而现在已经是四月,京师到底不在黄河边儿上,就是雨水也与豫州、秦川等地不同,我这里只知道京师的降雨量,却不知道秦川等地的降雨,如何判断。而且要我说,我能做的,也不过是事先准备,让家里的庄子帮着安置流民罢了。”
皇帝道:“就不怕你家的庄子被水淹了?”
贾琰道:“万岁难道忘记了,我们家终究是高门大户,就是我不曾得了万岁的礼聘,我们家要在豫州挑选几块好一点二的地方,也是没有多少难度的。”
一句话,就凭贾家的家世,要在黄河边儿上挑几块不怕淹的地置办庄子,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也许那种百年难得一遇的、让黄河决堤的大洪水,那是没办法。但是,只要是黄河不决堤,那就没有问题。
贾家的庄子,在灾荒之年唯一需要担心的,也不过是流民的冲击罢了。
只要粮食储备足够,下面的庄头管事们足够能干,把这些流民收编,让这些流民有个讨生活的地方,就不怕这些流民闹事儿。
毕竟,豫州、齐鲁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原腹地,这里的百姓接受中原几千年教化吗,最是性格温和又老实本分。只要给他们足够的食物,让他们在灾荒之年能够吃个七分饱,基本上就不用担心民变。不像边关,尤其是西海沿子上,那边周围好多都是蛮族部落,草原部族更是生性彪悍。就是敞开了城池收留他们,还要担心他们回头会袭击城池里面的居民,会盗窃居民的财物,甚至还会吃人!
第147章
皇帝很快就回宫去了,反而是贾母,在送走皇帝之后,身子一软,歪在了邢夫人身上,慌得鸳鸯等丫头们连忙围过来,一个劲儿地叫着老太太。
贾母摆了摆手,定了定神,等缓过气儿来才道:“罢罢罢,我们先去荣庆堂说话。老二,你跟我来。”
贾琰是娇客,又是未进宫的皇妃,因此她只能把皇帝送到大观园门口,而贾母则要带领着儿孙和儿媳妇孙媳妇们把皇帝送到庆荣侯府的大门口,因此贾母才会如此说。
一到荣庆堂,贾母就把儿媳妇孙媳妇还有孙子孙女们都打发下去,这才要过贾政的本章,让鸳鸯读给她听。
鸳鸯虽然已经预料到了几分,但是,当那本奏章被打开的时候,她一扫而过却还是被吓了一跳。
贾母见鸳鸯迟疑,忍不住道:“怎么了?”
鸳鸯无法,只得一点一点地读给贾母听。
贾政的文采也就那样罢了,这本章也不过是官样文章,但是,基本的内容却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替贾琰向皇帝请罪。
鸳鸯还没有读完,贾母就气笑了:
“老二,这就是你的本子?”
多年以来,贾母对贾政多有庇护,就是王夫人犯了那么大的错,贾母也极力把贾政摘出来、把全部的过错都推在了王夫人的身上,因此,在贾政的心中,无论是什么事情,贾母肯定是站在他这边的。
只听他如此道:“老太太,娘娘未进宫就犯下如此大错,怎能……”
贾母怒道:“虽说娘娘犯了错?啊?娘娘犯了什么错?我怎么不知道?证据呢?”
“娘娘要学杨广……”
“那也是为了治理黄河!”贾母又气又恨,忍不住喝道:“你给我跪下!”
贾政哪里敢跟母亲争执,连忙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贾母指着他的鼻子,骂道:“好啊!你真是太好的了!我看你跟你媳妇不像一对,倒是跟她妹子一模一样,绝配!薛家商人之家不知道轻重,任由别人往家里的哥儿身上泼脏水,你也一样!没影儿的事情,你也往娘娘身上扣!你这是当娘娘太得宠了,恨不得她被废为庶人吧?”
贾政吓呆了,连连磕头,道:“老太太,您这话儿子如何当的起?”
“你这本子,娘娘就当的起?我们贾家就当的起?啊?碰到这样的事儿,别人都恨不得躲得远远儿的!你倒好!没有证据的事儿,你也要娘娘担着?”贾母凑近了贾政的耳边,道:“你真本子一上去,那算计诸位皇子的罪名,娘娘就当定了!就是万岁想保我们娘娘,群臣也不会依允。也就是说,我们娘娘等不到进宫,就要吃鸩酒!你可明白?”
贾政浑身发抖,只能连连磕头,说自己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