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节(1/3)
“啊?哈哈,妈,你是咱们村里最好的妈!”苏醒为了哄妈开心,还真是啥话都说得出来。
方荷花得意地打打大儿子的手,“哼,虽然妈知道这是你哄妈的话,不过听上去倒是顺耳得很。”
苏醒爽朗大笑,他老妈挺有意思的。
腊梅抱着明明过来问:“妈,大姐夫……大哥,你们在笑啥?”
方荷花故作认真脸,“说涨养老钱的事,让你多交三百块,成不?”
三百块对腊梅还真算不上什么,笑着说:“当然成了,这都多少年了,不能再按以前的给,根本不够花的。”
晚上的年夜饭,还是苏醒掌勺,不过苏醒这回做了几道北京菜,当然也结合了本地的风味,一家子直夸他南北通吃,啥都做得出来。
老屋子倒了,一大家子人是在腊梅家吃年夜饭,顺便在她家看春节晚会,不再像以前那样各自在各家看。
整个屋里挤满了人,说说笑笑,吃零嘴喝果汁,特别热闹。方荷花和苏保国就喜欢这样的气氛,瞧瞧这个瞧瞧那个,心里甭提多舒畅了。
红梅带头给了养老钱,按苏醒说的,从今年起多给三百,另三家当然照办。
现在大家都是小富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百块钱都当命似的。
桂芝还笑着提议,“以后每隔五年就得涨一次,得跟得上物价嘛。回头逢年过节,我也不能只给我娘家五十,得涨到一百了。”
肖燕听桂芝当婆婆的面说给娘家钱,她心里笑了笑没说话。她每年在这边过了年之后都要回一趟四川的,她这几年都给娘家八百,前段时间她妹妹肖琴结婚,她还送了六五百块的大礼。她大弟读高中,她又寄了五百。她每年给娘家花的钱,没下过两千,比给婆家多得多。
她可不敢跟婆婆说这些,要是让公婆知道她每年给娘家那么多钱,心里肯定生气,觉得她娘家胃口大。
她娘家穷,两个弟弟又要读书,花费大得很,如果她不帮衬一些,那日子不知要过成啥样。
但肖燕自己心里明白,自己能过上好日子,还能帮衬娘家,这都是因为嫁给了喜子,还有一对开明的公婆,否则日子过不顺,所以她平时没事就从小卖部里带些日用品回来给婆婆,这样婆婆也不用跑腿出去买了。
红梅和腊梅也不好说给娘家多少钱,其实以陈贵和李桂花的性子,他们哪里肯收很多钱,平时她们姐妹仨逢年过节都给一百,多给爹娘不要啊。
另外,因为东东在读书,红梅每个学期给他寄个三五百的,足够东东花销的了。师范学校本来每月就有五十块钱的补助,他爹还每月给一百,就已经够东东的生活费了。红梅给他的钱,他一般用来买书和衣服,多出来的钱就攒上,时不时往家里添些小东西。
红梅见过不少女人自己不挣钱,还把自己男人挣的钱偷偷攒下来给娘家。如果婆家有人生病需要她出点钱,就跟要她命似的,她还跟自己男人闹个没完,说自己都养不活,还养什么公婆。
这种人红梅还真看不起,你给娘家钱也行,但起码你得挣得起这个钱呀!如果是在家带孩子挣不了钱也没关系,给娘家钱要光明正大的吧,而且也要舍得给公婆养老钱。
娘家爹妈是人,公婆也是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两边公平对待,不要厚此薄彼,这样家庭才会和睦。
方荷花和苏保国还真是大度的人,他们从来不管儿媳妇给她们娘家多少钱,只要给自己的养老钱没少就行。
儿子儿媳给了养老钱,方荷花就开始给孙辈们压岁钱了。以前每年给二十,今年也得涨啊,现在每人包五十,六个孩子,就给出了三百。
苏醒趁这个时候还特意去了苏成栋和苏冬的家,给他们俩包了大红包。其实前两天苏醒已经让苏成栋帮忙给每位工人发了红包,但苏成栋和苏冬是作坊管理人员,这边几乎全靠他们俩,大年三十苏醒当然还要给他们俩补个大红包才行。
回到家后苏醒和红梅打算守夜,因为公婆二老不想守岁了,老屋子倒了,他们俩也老了,守夜也守不动了,看了四个小时的春节晚会,到了凌晨出门放串鞭炮就回屋睡觉去了。
现在守夜的活儿交给苏醒和红梅了,其实就是通宵不睡。往年没电灯,点的是油灯或蜡烛,大年三十晚上不熄灯,所以得有人守夜看着火烛。
苏家的守夜习惯延续了几十年,哪怕现在用的是电灯也不能取消。
红梅和苏醒坐在堂屋里,围着旺旺的火盆,嗑着瓜子喝着茶水,聊着以前的事,从当年怎么认识的到现在家里的情况,再到对未来的展望,把这些一件件的聊过去天就差不多要亮了。
*
一九九二年。
正月十六,苏醒和红梅带着俩孩子又要去北京了,方荷花和苏保国在路边送他们坐班车去火车站。
班车开了许久,已经没一丁点影子了,他们二老仍眯眼眺望着,真的是不舍啊。
到了北京,红梅开始布置新家,一样样往家里买,家具家电全都买齐了,沙发她特意挑了款布艺的,说便宜又舒服,如果是皮质沙发容易被孩子抠破也容易弄脏,而布艺的却很好拆下来洗。
家里布置得漂漂亮亮,挂上了好看
方荷花得意地打打大儿子的手,“哼,虽然妈知道这是你哄妈的话,不过听上去倒是顺耳得很。”
苏醒爽朗大笑,他老妈挺有意思的。
腊梅抱着明明过来问:“妈,大姐夫……大哥,你们在笑啥?”
方荷花故作认真脸,“说涨养老钱的事,让你多交三百块,成不?”
三百块对腊梅还真算不上什么,笑着说:“当然成了,这都多少年了,不能再按以前的给,根本不够花的。”
晚上的年夜饭,还是苏醒掌勺,不过苏醒这回做了几道北京菜,当然也结合了本地的风味,一家子直夸他南北通吃,啥都做得出来。
老屋子倒了,一大家子人是在腊梅家吃年夜饭,顺便在她家看春节晚会,不再像以前那样各自在各家看。
整个屋里挤满了人,说说笑笑,吃零嘴喝果汁,特别热闹。方荷花和苏保国就喜欢这样的气氛,瞧瞧这个瞧瞧那个,心里甭提多舒畅了。
红梅带头给了养老钱,按苏醒说的,从今年起多给三百,另三家当然照办。
现在大家都是小富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百块钱都当命似的。
桂芝还笑着提议,“以后每隔五年就得涨一次,得跟得上物价嘛。回头逢年过节,我也不能只给我娘家五十,得涨到一百了。”
肖燕听桂芝当婆婆的面说给娘家钱,她心里笑了笑没说话。她每年在这边过了年之后都要回一趟四川的,她这几年都给娘家八百,前段时间她妹妹肖琴结婚,她还送了六五百块的大礼。她大弟读高中,她又寄了五百。她每年给娘家花的钱,没下过两千,比给婆家多得多。
她可不敢跟婆婆说这些,要是让公婆知道她每年给娘家那么多钱,心里肯定生气,觉得她娘家胃口大。
她娘家穷,两个弟弟又要读书,花费大得很,如果她不帮衬一些,那日子不知要过成啥样。
但肖燕自己心里明白,自己能过上好日子,还能帮衬娘家,这都是因为嫁给了喜子,还有一对开明的公婆,否则日子过不顺,所以她平时没事就从小卖部里带些日用品回来给婆婆,这样婆婆也不用跑腿出去买了。
红梅和腊梅也不好说给娘家多少钱,其实以陈贵和李桂花的性子,他们哪里肯收很多钱,平时她们姐妹仨逢年过节都给一百,多给爹娘不要啊。
另外,因为东东在读书,红梅每个学期给他寄个三五百的,足够东东花销的了。师范学校本来每月就有五十块钱的补助,他爹还每月给一百,就已经够东东的生活费了。红梅给他的钱,他一般用来买书和衣服,多出来的钱就攒上,时不时往家里添些小东西。
红梅见过不少女人自己不挣钱,还把自己男人挣的钱偷偷攒下来给娘家。如果婆家有人生病需要她出点钱,就跟要她命似的,她还跟自己男人闹个没完,说自己都养不活,还养什么公婆。
这种人红梅还真看不起,你给娘家钱也行,但起码你得挣得起这个钱呀!如果是在家带孩子挣不了钱也没关系,给娘家钱要光明正大的吧,而且也要舍得给公婆养老钱。
娘家爹妈是人,公婆也是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两边公平对待,不要厚此薄彼,这样家庭才会和睦。
方荷花和苏保国还真是大度的人,他们从来不管儿媳妇给她们娘家多少钱,只要给自己的养老钱没少就行。
儿子儿媳给了养老钱,方荷花就开始给孙辈们压岁钱了。以前每年给二十,今年也得涨啊,现在每人包五十,六个孩子,就给出了三百。
苏醒趁这个时候还特意去了苏成栋和苏冬的家,给他们俩包了大红包。其实前两天苏醒已经让苏成栋帮忙给每位工人发了红包,但苏成栋和苏冬是作坊管理人员,这边几乎全靠他们俩,大年三十苏醒当然还要给他们俩补个大红包才行。
回到家后苏醒和红梅打算守夜,因为公婆二老不想守岁了,老屋子倒了,他们俩也老了,守夜也守不动了,看了四个小时的春节晚会,到了凌晨出门放串鞭炮就回屋睡觉去了。
现在守夜的活儿交给苏醒和红梅了,其实就是通宵不睡。往年没电灯,点的是油灯或蜡烛,大年三十晚上不熄灯,所以得有人守夜看着火烛。
苏家的守夜习惯延续了几十年,哪怕现在用的是电灯也不能取消。
红梅和苏醒坐在堂屋里,围着旺旺的火盆,嗑着瓜子喝着茶水,聊着以前的事,从当年怎么认识的到现在家里的情况,再到对未来的展望,把这些一件件的聊过去天就差不多要亮了。
*
一九九二年。
正月十六,苏醒和红梅带着俩孩子又要去北京了,方荷花和苏保国在路边送他们坐班车去火车站。
班车开了许久,已经没一丁点影子了,他们二老仍眯眼眺望着,真的是不舍啊。
到了北京,红梅开始布置新家,一样样往家里买,家具家电全都买齐了,沙发她特意挑了款布艺的,说便宜又舒服,如果是皮质沙发容易被孩子抠破也容易弄脏,而布艺的却很好拆下来洗。
家里布置得漂漂亮亮,挂上了好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