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林芝还不说话,老板急了,“你说啊!不是配比不能乱吗?到底给几斤鱼骨?”
    “人家熬汤的方子,干嘛非得告诉你呀?”
    “是啊。你汤宝用得好,就继续用汤宝呗,反正也方便省事。”
    “以后我去隔壁回春面吃得了。那儿虽然也用浓汤宝,但价格便宜,一碗面才八块,还送小菜。”
    “回春面是还可以,摆明了是快餐面,从不吹自己熬的老汤,偶尔吃点不妨事。”
    “听说他们用的浓汤宝是飞猪牌的,大品牌有质量保证,我家都用那个。”
    “啧,这家卖这么贵,还用杂牌……”
    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地挤在店中央,二楼也有不少探头下望,议论声嗡嗡作响。
    老板不是没听见,可就是硬着头皮盯住林芝,一心想从她嘴里撬出鱼骨的配比。
    一碗清汤面,煮得规规矩矩,半点错都挑不出来。
    先不说味道了,只看煮溏心蛋的手艺,就能说明林芝并不是外行。
    再看林芝的年纪,又不像是有自己开店,如果家里有做类似的生意,就说得通了。
    吃多了好面汤,再来吃浓汤宝兑的汤水,当然能尝得出哪里有问题,说出勾兑比例也不足为奇。
    重要的是刚刚谈及的骨汤配比,正对了店里的路子,又是在原基础上进行提高,光听她说的那些配材就想得出味道能鲜出好几个层次,傻子才会错过!
    “不好意思,这是我家店里的老方,不能随便外传。”看老板眼巴巴望着自己,林芝笑了笑。
    看林芝年纪不大,老板本想着多问问兴许就能问出来,看她这么机灵地闭口不谈,越发着急了。
    店里的汤方确实是老方子,但以前的口味跟现在的口味哪能一样?
    又得煮一晚上,又得给人守着熬,连多久搅一次都有讲究,时间长了谁受得住?
    现在人吃东西讲究个鲜口,老板自己没能力改换配比,就只能在浓汤宝上下功夫。
    研究得多了,找出最合大众口味的勾兑比例,就一直用了这么些年。
    可汤宝到底是汤宝,像林芝这样舌头灵便的客人不在少数,吃两回知道了,就不再来。
    生意越来越差,还弄到要出活动拉客。
    做吃食生意,味道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机会改善,怎么能错过?
    “这怎么算是外传呢?你家开面馆,我家也开,咱们就是同行之间互相交流。再说了,我不也把自己的汤方告诉你了吗?”老板试探地说。
    “加了浓汤宝,对我来说不是正宗汤头。你的汤方就算给我,我也没用啊。”
    “那……我买!你给我按刚刚说的熬锅汤出来,如果尝着味道正,我就买下来!给你……两千块?”
    老板咬咬牙,伸出两根手指头。
    “两千块?”朱娟转头看向林芝,“你那个煎牛排的方子就听说卖了十万啊?这个人出两千还要你帮着煮汤,这也太抠了……”
    “是太抠了。”林芝点头。
    老板还想说话,被挤过来的客人推到了后头。
    “你家真有面馆吗?开在哪儿呢?刚刚煮的鸡蛋面有没有卖?”
    “能说下地址吗?”
    一堆客人涌上前来,七嘴八舌地问。
    朱娟被林芝一块被挤桌边,轻轻扯了她一把,“这下可好,你家哪有面卖?”
    林芝先是被吓到,再看到刚刚尝面的几个客人也都挤过来要地址,突然灵光一闪。
    “现在不开,以后可以开啊。”
    “以后?谁开?”
    朱娟正纳闷,就看到林芝笑眯眯举着手机,让大家扫她自己的微信号。
    “家里是做网络销售的,只有工厂没有店面。最近正过年,厂子放假了,要吃面的话得等年后。大家加我微信,具体什么时候开卖到时候群发通知。”
    “网络销售是什么意思?”陆续有几人加了微信,却还没弄明白。
    “这还不懂?就跟搜食网一样,买了就给你快递到家里,天冷都不用特意出来找店。”
    “外卖?”
    “面怎么能外卖呢?到家不坨了?还能进口?”
    “那我不是吃不着了?”新来的客人有点着急,“我是钟川市过来旅游的,就这两天有时间。”
    “没问题,全国各地都能送。”
    林芝解释,“面煮好后真空包装,配料和汤汁都会单独放在打包盒里,回家热一热就能吃。不过……鸡蛋面的鸡蛋得自己配,配蛋的霜糖我也会依份量放好,只要煮出溏心蛋,再放霜糖粉里滚一滚就行。”
    “还能这样?”有人讶异。
    “当然可以了,这种鲜湿面网络上卖得很多,我就买来吃过几回。最有名的那个酸笋粉知道吗?网上卖得最火那一家就没有店面,全靠网络销售。”
    有吃过的人这么一解释,大家就都懂了。
    又问了林芝几句煮面的火候什么的,知道操作简单,自己在家煮味道绝不会比林芝做的差,都放了心。
    一碗鸡蛋面,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吃到嘴不可。
    何况又是这样的售卖方式,还得等到年后,觉得麻烦的一些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