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空袭日本航母舰队(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8月28日,中午12时许,黄海海面距离青岛不足十几海里的海面上,停泊着二十余艘悬挂日本国旗的军舰,正是赶来支援青岛日军的航母编队。
    这些军舰里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那艘甲板上停满舰载机的‘凤翔号’航母了,虽然它不是此时日本国内最先进的航母,但是却是日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航母,但是正是由于这艘航母的“出生”太早,所以有太多的缺陷,例如满载战机只能达到21架,不过这是这艘不算先进的落后航母对于此时的华夏来说要想拥有它也是奢望。
    这次配合‘凤翔号’一起出动的还有两艘战列舰‘金刚号’和‘扶桑号’,一艘航母两艘重型战列舰一起出动就是为了支援青岛的日军部队,这样一支海上力量还是很强大的,由此可见日军对于国防军还是很忌惮的,全华夏也只有国防军才会让日军有此‘待遇’。
    北川清大佐作为‘凤翔号’航母的舰长,也是此次日军航母舰队的指挥官,本来北川清以为这次来青岛支援福田彦助防守青岛的第六师团余部,根本就无他们海军的用武之地,北川清不相信有着一艘航母和两艘战列舰的威慑,那支那国防军还敢冒大不韪进攻青岛,这使得北川清越发的看不起陆军在济南的所为。
    直到北川清收到福田彦助的求援电报前,他还在‘凤翔号’航母的舰长室里还开着玩笑的对着‘金刚号’以及‘扶桑号’两艘战列舰的舰长吉田善吾大佐和市村久雄大佐,说道:“陆军那些马粪真是越来越差劲了,你看看他们在济南打得那叫什么仗,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军队什么时候不是那支那猪的对手了,真替我们帝国军人丢脸!”
    吉田善吾和市村久雄大佐也都点头同意道,吉田善吾说道:“我看大本营这次派我们来支援福田彦助,防备支那国防军的偷袭,简直就是小题大做了,有我们海军在,那些陆地上的支那军还能游过来和我们作战,如果那些懦弱的支那猪真的来了,正好让他们见识一下我们帝国海军的厉害,我们海军可不是那些陆军马粪可以相比的。”
    “哈哈,吉田君说的一点都没错。”市村久雄听后极力赞同道。
    不过就在三人的谈话刚刚结束不久,北川清还真的收到了福田彦助从青岛发来的求援电报,电报上提到国防军开始猛攻青岛要塞,要塞外围的堡垒已经全部失守,要求海军部队立刻派出舰载机提供战术指导,也就是支援的意思,同时希望使用战列舰上面的火炮炮击国防军的进攻部队。
    看到福田彦助发来的求援电报,北川清在愤怒的同时还感到一丝兴奋,他愤怒是因为国防军明明知道他们海军就在附近海面,赵汉青还敢派兵进攻青岛,这明显不把他们海军放在眼里,但是同时他又有一丝兴奋,北川清知道这是他们海军立功的机会,他正愁没机会和支那国防军交手呢,现在这机会就来了。
    虽然北川清看不起陆军那些马粪,但是他却不能不救援福田彦助,于是他下令‘凤翔号’上所有的舰载机全部挂弹起飞,飞往青岛上空支援陆军防守青岛,同时他又命令‘金刚’和‘扶桑’两艘战列舰按照福田彦助提供的坐标炮击国防军进攻青岛的部队。
    日本航母舰队的参战,使得国防军进攻青岛的难度极度增加,本来这次日军防守的青岛要塞就是日军在一战后从德国接手的,之后又被日本修缮扩建了规模,扩建后的要塞甚至号称可以抵抗200毫米以上口径重炮的连续轰击,防御能力极强,虽然国防军在兵力上占据极大的优势,但是面对这样一个‘铁乌龟’式的要塞,要想攻占下来也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而现在再加上青岛海面上日军航母舰队的支援,国防军就算真的拿下了青岛要塞,付出的代价也绝对不是现在的国防军可以承受的。
    但是赵汉青在日本海军参战之后,并没有下令让进攻日军青岛要塞的国防军退下来,反而加大了进攻力度,此时国防军的防空能力还很弱,而为了应对战争需要,西北武器研究所最近一个月里奉赵汉青的命令,紧急研究出了一款防空炮,取名‘卫士’,但产量一时还上不去,为了准备这次在青岛的战事,赵汉青在从西北调来战机的同时,也调来了一批刚刚出场的‘卫士’防空炮,一共12门。
    国防军‘卫士’这款防空炮是仿照后世德国著名的88毫米防空炮设计研制的,这款防空炮是由当时世界著名的火炮制造商克虏伯公司在二十年代末设计的,最后成为德国军队的主要防空武器之一,由于其优秀的性能,二战期间,令它成为盟军空、陆两军的噩梦。
    之后赵汉青又专门成立了防空部队,练习使用这款防空武器,而此时进攻青岛要塞的国防军部队,就只能凭借着12门防空炮以及众多机枪组成的防空火力网稍微抵抗一下日军战机的进攻,不过由于训练的不足,使得此时的国防军战士还不能充分灵活的使用这款防空武器,以至于取得的战绩几乎为零,不过还是好歹威慑了一下天空猖狂的日军战机,让他们不敢随意低空扫射国防军的阵地,为国防军部队减轻了不少的伤亡。
    国防军的进攻从28日上午十点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左右,国防军连续发起了十余次进攻,不仅拿下了青岛要塞的所有外围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