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2/4)
出事了,我便找先生请了几天假,好帮沈家打探一下消息。”
这话一出,屋内两位女人的眉头都是一皱。
当着宋氏的面,鲁氏从不掩饰她的真性情,伸出手指戳着边静玉的额头,恨铁不成钢地说:“便是我这样的妇道人家,都知道沈家这回在劫难逃。你不说离他们远些,竟还主动凑上去了!气死我了!”
“娘……沈家这门亲,我们不能退。”边静玉赶紧说。
按说婚姻之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边静玉本人说话的份。然而,祖母和母亲囿于内宅,虽是一心为边静玉好的,到底少了些政治眼光。因此,在婚约一事上,边静玉不得不自己拿些主意了。
鲁氏愣了下,怀疑自己听错了,见边静玉脸上表情认真,她直接站了起来,不怎么高兴地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你真看上沈家那位了?不对啊,你们何时见过面?我这当娘的怎么不知道?!”
祖母宋氏忙拉着鲁氏重新坐下,道:“你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沈伯父为官清廉、做事谨慎、人品正直,这回遭此大劫,十有八-九是代人受过了。”边静玉语气淡然地说,“他为人义气,为官二十多年里结下了善缘无数。如今圣上正在气头上,沈伯父的诸多好友不敢直接帮沈家说话,但他们肯定会在暗中看顾沈家一二,所以沈家不至于就此彻底落败。娘放心,沈家的事牵连不到我们身上的。反倒是我们匆匆忙忙去退了亲,落在旁人眼中,会有背信弃义之嫌。”
边静玉心里清楚,母亲虽一直对这门亲事不满,但那是因为她不愿意让自己的亲儿子娶个不能生子的男媳妇回来,这份不满是冲着执意结下这门亲事的安平伯去的,她对于沈家倒是没有什么恶感。
鲁氏只是太看重边静玉了。丈夫不可靠,她能依靠的就唯有儿子了。
于是,边静玉在说服母亲时就特意拿自己前途说事,道:“娘,儿子是读书人,日后是要走科举出仕的,一旦有了背信弃义的坏名声,难免会叫人轻看一眼。所以,沈家这门亲事,我们绝对不能退。”
“那……若是我们暗中给沈家一些银子,帮他们疏通一下关系,然后暗示他们主动来退婚呢?”鲁氏的脑子转得很快,“对啊!就该让他们主动来退婚!他们若是真的有心,就不该继续带累我儿了。”
见母亲还是坚决要退婚,边静玉叹了一口气,只得说了实话,道:“娘,儿子不愿意退婚。”
鲁氏和宋氏都一脸吃惊地看着边静玉。鲁氏直接问:“莫非你与沈家那位……”
边静玉哭笑不得地说:“娘,自我和沈二定亲后,我何时与他私底下见过面了?便是节礼,因着沈二的特殊情况,走的都是两府公账,我与他私下从未曾交换过什么小物件。说句实话,我至今连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都不清楚。只是,我既与他定亲,如今他阖府遭难,我总不能就这样丢下他不管了。”
鲁氏的眼眶立时就红了,道:“我儿就是心软,千错万错都是你父亲的错……”
满府的人都知道,在两个儿子中,安平伯虽不至于苛待边静玉,但明显更重视前头原配生下的嫡长子边嘉玉。边嘉玉每年的生辰之礼都办得极为热闹,但到了边静玉生辰时,总是静悄悄就过去了。
边静玉想了想,给了祖母一个眼神暗示。宋氏意会,立刻叫伺候的人全都退下去了,还叫心腹在门边守着。边静玉这才压低了声音说:“我恐这次……沈伯父不是替一般人受过,而是替太子受过。”
宋氏心口猛跳。
边静玉缓缓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皇上自登基后,一年一小选,三年一大选,如今宫里的娘娘不少,成年的皇子都有十一位了。这其中,太子排行第三,前头两位哥哥、底下几位弟弟都对他的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但就现在的局势来说,太子之位还是稳的。这一次,也不知道是其他皇子于暗中谋划陷害了太子,还是太子确实治下不严,总之太子门下有人打着太子的名义买官鬻爵。经查,此事证据确凿。然而,皇上向来偏爱太子,连失察之罪这样的罪名都舍不得安在太子的身上,于是就把沈侍郎推了出去,以便能草草了结此案。
“……我始终觉得,沈伯父这回是被冤枉的,皇上心里有数,所以沈家未必没有起复的可能。”边静玉冷静地分析说,“经历此事,太子也得记着沈家的好。他不能在明面上看顾沈家,却肯定要托别人在暗中帮衬一二。正好我们与沈家结亲,若是我们待沈家至诚,顺嫔娘娘就能去皇后面前卖个好了。”
顺嫔是安平伯的妹妹,也就是边静玉的姑姑,还是宋氏的亲生女儿。她于十年前入宫,如今膝下养着一名公主。她不算得宠,但因为生了公主,好歹有些脸面。后宫里有诸多派系,那宫墙内的事情比着寻常的内宅后院要乱上十倍百倍。顺嫔娘娘选择依附于皇后来生存,故需要偶尔为皇后排忧解。
太子在前朝落了把柄,皇后肯定要在后宅帮他描补一二。
太子若真坦然地把沈家当了替罪羊,任由他们落难而不理会,朝中的大臣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但太子又不能直接出面照顾沈家,毕竟皇上金口玉言判了沈家的罪。他的照顾必须是不流于痕
这话一出,屋内两位女人的眉头都是一皱。
当着宋氏的面,鲁氏从不掩饰她的真性情,伸出手指戳着边静玉的额头,恨铁不成钢地说:“便是我这样的妇道人家,都知道沈家这回在劫难逃。你不说离他们远些,竟还主动凑上去了!气死我了!”
“娘……沈家这门亲,我们不能退。”边静玉赶紧说。
按说婚姻之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边静玉本人说话的份。然而,祖母和母亲囿于内宅,虽是一心为边静玉好的,到底少了些政治眼光。因此,在婚约一事上,边静玉不得不自己拿些主意了。
鲁氏愣了下,怀疑自己听错了,见边静玉脸上表情认真,她直接站了起来,不怎么高兴地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你真看上沈家那位了?不对啊,你们何时见过面?我这当娘的怎么不知道?!”
祖母宋氏忙拉着鲁氏重新坐下,道:“你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沈伯父为官清廉、做事谨慎、人品正直,这回遭此大劫,十有八-九是代人受过了。”边静玉语气淡然地说,“他为人义气,为官二十多年里结下了善缘无数。如今圣上正在气头上,沈伯父的诸多好友不敢直接帮沈家说话,但他们肯定会在暗中看顾沈家一二,所以沈家不至于就此彻底落败。娘放心,沈家的事牵连不到我们身上的。反倒是我们匆匆忙忙去退了亲,落在旁人眼中,会有背信弃义之嫌。”
边静玉心里清楚,母亲虽一直对这门亲事不满,但那是因为她不愿意让自己的亲儿子娶个不能生子的男媳妇回来,这份不满是冲着执意结下这门亲事的安平伯去的,她对于沈家倒是没有什么恶感。
鲁氏只是太看重边静玉了。丈夫不可靠,她能依靠的就唯有儿子了。
于是,边静玉在说服母亲时就特意拿自己前途说事,道:“娘,儿子是读书人,日后是要走科举出仕的,一旦有了背信弃义的坏名声,难免会叫人轻看一眼。所以,沈家这门亲事,我们绝对不能退。”
“那……若是我们暗中给沈家一些银子,帮他们疏通一下关系,然后暗示他们主动来退婚呢?”鲁氏的脑子转得很快,“对啊!就该让他们主动来退婚!他们若是真的有心,就不该继续带累我儿了。”
见母亲还是坚决要退婚,边静玉叹了一口气,只得说了实话,道:“娘,儿子不愿意退婚。”
鲁氏和宋氏都一脸吃惊地看着边静玉。鲁氏直接问:“莫非你与沈家那位……”
边静玉哭笑不得地说:“娘,自我和沈二定亲后,我何时与他私底下见过面了?便是节礼,因着沈二的特殊情况,走的都是两府公账,我与他私下从未曾交换过什么小物件。说句实话,我至今连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都不清楚。只是,我既与他定亲,如今他阖府遭难,我总不能就这样丢下他不管了。”
鲁氏的眼眶立时就红了,道:“我儿就是心软,千错万错都是你父亲的错……”
满府的人都知道,在两个儿子中,安平伯虽不至于苛待边静玉,但明显更重视前头原配生下的嫡长子边嘉玉。边嘉玉每年的生辰之礼都办得极为热闹,但到了边静玉生辰时,总是静悄悄就过去了。
边静玉想了想,给了祖母一个眼神暗示。宋氏意会,立刻叫伺候的人全都退下去了,还叫心腹在门边守着。边静玉这才压低了声音说:“我恐这次……沈伯父不是替一般人受过,而是替太子受过。”
宋氏心口猛跳。
边静玉缓缓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皇上自登基后,一年一小选,三年一大选,如今宫里的娘娘不少,成年的皇子都有十一位了。这其中,太子排行第三,前头两位哥哥、底下几位弟弟都对他的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但就现在的局势来说,太子之位还是稳的。这一次,也不知道是其他皇子于暗中谋划陷害了太子,还是太子确实治下不严,总之太子门下有人打着太子的名义买官鬻爵。经查,此事证据确凿。然而,皇上向来偏爱太子,连失察之罪这样的罪名都舍不得安在太子的身上,于是就把沈侍郎推了出去,以便能草草了结此案。
“……我始终觉得,沈伯父这回是被冤枉的,皇上心里有数,所以沈家未必没有起复的可能。”边静玉冷静地分析说,“经历此事,太子也得记着沈家的好。他不能在明面上看顾沈家,却肯定要托别人在暗中帮衬一二。正好我们与沈家结亲,若是我们待沈家至诚,顺嫔娘娘就能去皇后面前卖个好了。”
顺嫔是安平伯的妹妹,也就是边静玉的姑姑,还是宋氏的亲生女儿。她于十年前入宫,如今膝下养着一名公主。她不算得宠,但因为生了公主,好歹有些脸面。后宫里有诸多派系,那宫墙内的事情比着寻常的内宅后院要乱上十倍百倍。顺嫔娘娘选择依附于皇后来生存,故需要偶尔为皇后排忧解。
太子在前朝落了把柄,皇后肯定要在后宅帮他描补一二。
太子若真坦然地把沈家当了替罪羊,任由他们落难而不理会,朝中的大臣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但太子又不能直接出面照顾沈家,毕竟皇上金口玉言判了沈家的罪。他的照顾必须是不流于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