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2/3)
俏都很好,舅母虽然十分嘴碎,可是阿俏却不在意。
她不由得想,若是上一辈子,母亲宁淑从未回来接她,而是任由她在浔镇上自生自灭会怎样——这世外桃源一般的镇子上,民风淳朴,甚少纷争,也许她这一辈子终能够活得轻轻松松,不必独自承受那许多苦楚。
可那样,她便不会再成为那个“阿俏”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舅母似乎打骂得累了,灶间那边终于安静下来,反倒是远处宁老爷子与九叔公的说笑声清晰起来。
忽然,阿俏从门槛上站了起来,眼中带着惊讶,望着青石板路的另一头。
远处一团浓雾中,传来有节奏的“哒哒”声,听起来像是高跟女鞋踏在石板路上的声音。
这镇上的女子,大多如舅母和阿俏一样,脚上穿着自己做的棉布鞋,穿皮鞋的就极少,更不用说高跟的,踏在石板路上如此清脆有声的。
那声音越来越近。不知为何,阿俏有些紧张,一双手紧紧地在身前互握住,双眼则一眨不眨地望着迷雾中渐渐显现的那个身影。
来人是一名身材高挑窈窕的女子,一头时髦的黑发微卷,自然垂在脑后。她似乎非常熟悉这小镇,径直朝宁家的大门口走过来。见到门口立着的阿俏,来人的脚下就顿了顿。
“你是阿俏?”来人借着路灯昏黄的光,看清了阿俏的脸。
阿俏点点头,眼眶已经酸了起来。
来人的脸始终缩在阴影之中,阿俏看不清她的样子。可是这个身形,这个声音,她都再熟悉不过。
“阿俏,果然我一见你就能认出来……我是你的亲娘啊!”
来人又往前踏了一步,路灯的光照在她的脸上,将那张保养得当的秀美容颜照亮。
阿俏看清了那副与自己极相似的眉眼,一时往后退了半步,不知该说什么好——
她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只是比上辈子,这一天似乎来得更早一些。
眼前的人,就是她的生母宁淑,是那个会将她从浔镇带走,带她去看外面世界的那个人。
第3章 菜薹炖河蚌
阿俏独自一个在灶间里,手上举着木棒,冲着案板上一块肥厚的河蚌肉重重地捶下去。
“砰——”
自从生母宁淑出现,她心头就一直乱乱的,闷闷的。
——十五年将她抛在娘家不闻不问,然后突然出现,提出要将她带回阮家,要她认祖归宗?
尽管同样的事儿她上辈子曾经历过一回,可是阿俏心里却到底还是怨的。
母亲宁淑初识父亲阮茂学的时候,阮茂学是个膝下拖着个女儿的鳏夫。宁家人无一看好阮茂学,然而母亲却铁了心要嫁。阮家也是,脸盘有井口那么大,提出宁淑只有为阮家生下儿子,才准进阮家的门。舅父宁沛为此曾当场和父亲阮茂学翻脸。
岂料宁淑却真的放下身段,没名没分地跟着阮茂学,甚至生下长女之后,将阿俏寄放在娘家,自己则一直住在省城。直到生下阿俏的亲弟弟阮浩宇,宁淑才得以正式向阮家长辈敬茶,以继室的身份入主阮家。
算起来,自己的弟弟都已经九岁了,母亲竟然到这时候才想起自己在浔镇上还有一个女儿——
想到这里,阿俏眯了眯双眼,举起手中的木棒,对准了河蚌上肉质最为肥厚的斧足用力捶了下去,“砰砰砰”……直到她浑身都觉出些汗意,阿俏这才甩开手中的木棒:河蚌的肉这样捶过,炖起来会格外酥烂,而她心里的郁闷,也多少消解了一些。
“啧啧,”母亲宁淑的声音在灶间外头响起,“阿俏看起来真是能干。”
“什么叫看起来能干?”舅舅宁沛替阿俏打抱不平,“这镇上所有的姑娘家,阿俏若说是厨艺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了。阿俏,你这是要做什么?”
阿俏侧过身,对舅舅说:“家里没什么旁的菜了,就做个菜薹河蚌。我去片两片火腿下来。”
说着她麻利地爬上梯子,将梁上挂着的一块金华火腿取了下来,片出了几片薄薄的火腿。宁淑留神看她的手法,见她手劲均匀,片出来的火腿大小厚薄完全一致,胭脂色的火腿,衬着雪白的蚌肉、翠绿的菜薹,十分好看。
阿俏便将蚌肉、火腿和菜薹都放在砂锅里上火炖,转脸对母亲与舅舅说:“你们先聊,一会儿河蚌炖好了我送到堂屋来。”
少时河蚌炖好了,阿俏自己尝了一口,觉得这河蚌的鲜味被火腿一吊,已经尽数被吊了出来,融在汤头里。温润的味道,热乎乎的汤水,刚好可以祛一祛人们心头的寒气。
她小心翼翼地捧着滚烫的砂锅,慢慢往堂屋过去。
大约是见到宁淑回来,外人都已告辞了。宁家如今就宁老爷子、舅舅宁沛、舅母张英陪着宁淑坐在堂屋里。表兄宁有信搬了个小板凳正坐在堂屋门口,见到阿俏就跳了起来。
阿俏小心地将砂锅放在桌上,淡淡地对宁淑说:“……娘,外头寒气重,你喝口热汤,再和……舅舅舅母谈事儿。”
她以前管宁沛叫“阿爸”,管张英叫“妈”,如今可得一一改过口来。
只这一声,宁沛的脸色已经黯然。阿俏一瞥眼,舅母张英看上去已经要哭出来了。
她不由得想,若是上一辈子,母亲宁淑从未回来接她,而是任由她在浔镇上自生自灭会怎样——这世外桃源一般的镇子上,民风淳朴,甚少纷争,也许她这一辈子终能够活得轻轻松松,不必独自承受那许多苦楚。
可那样,她便不会再成为那个“阿俏”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舅母似乎打骂得累了,灶间那边终于安静下来,反倒是远处宁老爷子与九叔公的说笑声清晰起来。
忽然,阿俏从门槛上站了起来,眼中带着惊讶,望着青石板路的另一头。
远处一团浓雾中,传来有节奏的“哒哒”声,听起来像是高跟女鞋踏在石板路上的声音。
这镇上的女子,大多如舅母和阿俏一样,脚上穿着自己做的棉布鞋,穿皮鞋的就极少,更不用说高跟的,踏在石板路上如此清脆有声的。
那声音越来越近。不知为何,阿俏有些紧张,一双手紧紧地在身前互握住,双眼则一眨不眨地望着迷雾中渐渐显现的那个身影。
来人是一名身材高挑窈窕的女子,一头时髦的黑发微卷,自然垂在脑后。她似乎非常熟悉这小镇,径直朝宁家的大门口走过来。见到门口立着的阿俏,来人的脚下就顿了顿。
“你是阿俏?”来人借着路灯昏黄的光,看清了阿俏的脸。
阿俏点点头,眼眶已经酸了起来。
来人的脸始终缩在阴影之中,阿俏看不清她的样子。可是这个身形,这个声音,她都再熟悉不过。
“阿俏,果然我一见你就能认出来……我是你的亲娘啊!”
来人又往前踏了一步,路灯的光照在她的脸上,将那张保养得当的秀美容颜照亮。
阿俏看清了那副与自己极相似的眉眼,一时往后退了半步,不知该说什么好——
她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只是比上辈子,这一天似乎来得更早一些。
眼前的人,就是她的生母宁淑,是那个会将她从浔镇带走,带她去看外面世界的那个人。
第3章 菜薹炖河蚌
阿俏独自一个在灶间里,手上举着木棒,冲着案板上一块肥厚的河蚌肉重重地捶下去。
“砰——”
自从生母宁淑出现,她心头就一直乱乱的,闷闷的。
——十五年将她抛在娘家不闻不问,然后突然出现,提出要将她带回阮家,要她认祖归宗?
尽管同样的事儿她上辈子曾经历过一回,可是阿俏心里却到底还是怨的。
母亲宁淑初识父亲阮茂学的时候,阮茂学是个膝下拖着个女儿的鳏夫。宁家人无一看好阮茂学,然而母亲却铁了心要嫁。阮家也是,脸盘有井口那么大,提出宁淑只有为阮家生下儿子,才准进阮家的门。舅父宁沛为此曾当场和父亲阮茂学翻脸。
岂料宁淑却真的放下身段,没名没分地跟着阮茂学,甚至生下长女之后,将阿俏寄放在娘家,自己则一直住在省城。直到生下阿俏的亲弟弟阮浩宇,宁淑才得以正式向阮家长辈敬茶,以继室的身份入主阮家。
算起来,自己的弟弟都已经九岁了,母亲竟然到这时候才想起自己在浔镇上还有一个女儿——
想到这里,阿俏眯了眯双眼,举起手中的木棒,对准了河蚌上肉质最为肥厚的斧足用力捶了下去,“砰砰砰”……直到她浑身都觉出些汗意,阿俏这才甩开手中的木棒:河蚌的肉这样捶过,炖起来会格外酥烂,而她心里的郁闷,也多少消解了一些。
“啧啧,”母亲宁淑的声音在灶间外头响起,“阿俏看起来真是能干。”
“什么叫看起来能干?”舅舅宁沛替阿俏打抱不平,“这镇上所有的姑娘家,阿俏若说是厨艺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了。阿俏,你这是要做什么?”
阿俏侧过身,对舅舅说:“家里没什么旁的菜了,就做个菜薹河蚌。我去片两片火腿下来。”
说着她麻利地爬上梯子,将梁上挂着的一块金华火腿取了下来,片出了几片薄薄的火腿。宁淑留神看她的手法,见她手劲均匀,片出来的火腿大小厚薄完全一致,胭脂色的火腿,衬着雪白的蚌肉、翠绿的菜薹,十分好看。
阿俏便将蚌肉、火腿和菜薹都放在砂锅里上火炖,转脸对母亲与舅舅说:“你们先聊,一会儿河蚌炖好了我送到堂屋来。”
少时河蚌炖好了,阿俏自己尝了一口,觉得这河蚌的鲜味被火腿一吊,已经尽数被吊了出来,融在汤头里。温润的味道,热乎乎的汤水,刚好可以祛一祛人们心头的寒气。
她小心翼翼地捧着滚烫的砂锅,慢慢往堂屋过去。
大约是见到宁淑回来,外人都已告辞了。宁家如今就宁老爷子、舅舅宁沛、舅母张英陪着宁淑坐在堂屋里。表兄宁有信搬了个小板凳正坐在堂屋门口,见到阿俏就跳了起来。
阿俏小心地将砂锅放在桌上,淡淡地对宁淑说:“……娘,外头寒气重,你喝口热汤,再和……舅舅舅母谈事儿。”
她以前管宁沛叫“阿爸”,管张英叫“妈”,如今可得一一改过口来。
只这一声,宁沛的脸色已经黯然。阿俏一瞥眼,舅母张英看上去已经要哭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