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1/4)
“家师一向身正清廉,我是他的学生,自要维护家师的声誉,又岂能四处张扬,我也不合自给人家说我能当官都是因为家师。”
“明白明白。”
邵云安马上正正表情:“康宁大哥,我还有一个买卖,我之所以一直没有把茶叶拿给您品尝,倒不是想隐瞒,就是因为那个买卖的时间还没到,我本想和那个买卖一起拿给您的。”
“是什么?”
“酒。我用羊奶子果,也就是红酸果酿的酒。”
“果酒?”
“对,果酒。康宁大哥知道葡萄酒吗?”
蒋康宁点点头:“喝过,家师那里不少好东西,我经常偷拿,不过不怎么好喝。”
“咳咳……”这种事就不用说了吧。
邵云安喝了口茶,说:“我酿的果酒肯定好喝。不过还没到开封的时间,大概还需要等十来天,我是想届时连着果酒和茶叶一起拿给您。这果酒放置的时间越久,味道才越好。”
蒋康宁道:“我相信你酿的一定不同。不过云安,你确定要把这茶叶交给我家兄来做?我家兄的生意仅限于京城。我虽有家师,但事关我自己的私事,却是不好总找家师帮忙,但一丈轩的背后东家却不一样。一丈轩的大东家是京城恒远侯府魏家的嫡次子,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可以说大燕国哪里都有他家的生意。你若与他合作,挣得绝对比与我合作挣得多。”
邵云安亳不所动,只说了一句:“他生意做得再大,我也不认识他啊。我就认识康宁大哥你,我还指看您以后升了官,继续给我家做靠山呢。”
邵云安的不假思索令蒋康宁感动不已,他深吸口气:“你和石井直接唤我大哥吧。这‘康宁’大哥,我听看都累。”
邵云安立刻顺杆爬:“大哥!”又暗中戳戳王石井,王石井闷声喊了句“大哥”。怎么看也看不出蒋康宁比他大,蒋康宁似乎看出了王石井的疑惑,说:“为兄今年二十有六,三月生人,”
王石井也是二十六,是七月生的,确实比蒋康宁小。
邵云安:“您真年轻。”
“呵呵。”蒋康宁笑笑,“也只是看着不老罢了。”心却很老了。
邵云安没有不长眼地多问,而是继续刚才的话题,说:“大哥,不管是果酱,还是菊花茶,包括我这茶叶、果酒,永远不可能只掌握在一个、或几个人的手里,总有一天,这些手艺都会传播出去,成为一种常态。到那时,谁家能卖得出去,卖得好,就各凭本事了。
于大燕国来说,这其实是好事,会的人多,竞争就激烈,竞争激烈,每家都会绞尽脑汁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卖得更好,才能续出好的价钱,那整个行业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如果这手艺、方子始终保持在几个人的手里,成为垄断。没有人能与之竞争,久而久之,东西只会越做越差,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就是恶性的循环。”
“我这制茶的手艺也同样不认为只能留在我一个人的手里,日后我会传授出去。我要做的就是,不管有多少人会制茶,我制的茶都是口味最好,都是令人趋之若骛的。这就好比开酒馆,世上酒唁千千万,出名的也就那么几家。只要我能保证我自己茶叶的品质,又何愁没有买家,何愁卖不出好价钱,茶是如此,酒也是如此。”
蒋康宁听得很认真,邵云安的这番言论在他心里激起了莫大的波浪,王石井则是全神贯注地看看自己的媳妇,就觉得此刻的媳妇好耀眼。
“所以只要我能保证我的品质,那我与谁合作又有什么关系。我认得大哥你,不认得那侯爷次子,我想大哥能一直给我家做靠山,所以我要与大哥你合作。”
蒋康宁的喉结动了动,一点都不生气邵云安要他做靠山的直白,反而很窝心。
第42章
邵云安明知故问:“大哥,咱大燕国很穷吧?”
蒋康宁叹息地点点头:“是啊。上上下下都要银子,朝廷却又拿不出银子,只能征税,征了税,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朝廷就更穷。”
邵云安道:“这就是恶性循环。要我说,朝廷要银子,不能总盯看农户。农户靠天吃饭,一家子人再多又能种几亩田?要想富,就要发展商业。”
“怎么说?”蒋康宁顿时有些急切。
邵云安道:“无论哪个朝代,商人都是最会挣钱,也是最有钱的。朝廷大力发展商业,商人们都很有钱,朝廷的税收重点放在商人身上,那么不仅农户的压力会减轻许多,朝廷的税收也能有所保障。农户的压力减轻了,日子好过了,那于朝廷来说就是安稳。商人虽然交税多了,但由于朝廷的扶持,他们挣得也多了。朝廷拿收来的税款建设家园,改善民生,加强军备,这样不就国泰民安?”
蒋康宁舔舔嘴:“确实有些道理。但又要如何发展,商业?还有,这大家都去做买卖,那谁来种田?没有粮是绝对不行的。”
这也是历史上大部分的朝代都重农轻商的原因。邵云安道:“咱大燕国的农户肯定是最多的,就算开放了商业,鼓励大家做买卖,真正能做起来的又能占多少?这做买卖可不是种田,这其中的讲究、弯弯绕绕可不是普通人能做通透的。对农户来说,有田有地始终是根
“明白明白。”
邵云安马上正正表情:“康宁大哥,我还有一个买卖,我之所以一直没有把茶叶拿给您品尝,倒不是想隐瞒,就是因为那个买卖的时间还没到,我本想和那个买卖一起拿给您的。”
“是什么?”
“酒。我用羊奶子果,也就是红酸果酿的酒。”
“果酒?”
“对,果酒。康宁大哥知道葡萄酒吗?”
蒋康宁点点头:“喝过,家师那里不少好东西,我经常偷拿,不过不怎么好喝。”
“咳咳……”这种事就不用说了吧。
邵云安喝了口茶,说:“我酿的果酒肯定好喝。不过还没到开封的时间,大概还需要等十来天,我是想届时连着果酒和茶叶一起拿给您。这果酒放置的时间越久,味道才越好。”
蒋康宁道:“我相信你酿的一定不同。不过云安,你确定要把这茶叶交给我家兄来做?我家兄的生意仅限于京城。我虽有家师,但事关我自己的私事,却是不好总找家师帮忙,但一丈轩的背后东家却不一样。一丈轩的大东家是京城恒远侯府魏家的嫡次子,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可以说大燕国哪里都有他家的生意。你若与他合作,挣得绝对比与我合作挣得多。”
邵云安亳不所动,只说了一句:“他生意做得再大,我也不认识他啊。我就认识康宁大哥你,我还指看您以后升了官,继续给我家做靠山呢。”
邵云安的不假思索令蒋康宁感动不已,他深吸口气:“你和石井直接唤我大哥吧。这‘康宁’大哥,我听看都累。”
邵云安立刻顺杆爬:“大哥!”又暗中戳戳王石井,王石井闷声喊了句“大哥”。怎么看也看不出蒋康宁比他大,蒋康宁似乎看出了王石井的疑惑,说:“为兄今年二十有六,三月生人,”
王石井也是二十六,是七月生的,确实比蒋康宁小。
邵云安:“您真年轻。”
“呵呵。”蒋康宁笑笑,“也只是看着不老罢了。”心却很老了。
邵云安没有不长眼地多问,而是继续刚才的话题,说:“大哥,不管是果酱,还是菊花茶,包括我这茶叶、果酒,永远不可能只掌握在一个、或几个人的手里,总有一天,这些手艺都会传播出去,成为一种常态。到那时,谁家能卖得出去,卖得好,就各凭本事了。
于大燕国来说,这其实是好事,会的人多,竞争就激烈,竞争激烈,每家都会绞尽脑汁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卖得更好,才能续出好的价钱,那整个行业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如果这手艺、方子始终保持在几个人的手里,成为垄断。没有人能与之竞争,久而久之,东西只会越做越差,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就是恶性的循环。”
“我这制茶的手艺也同样不认为只能留在我一个人的手里,日后我会传授出去。我要做的就是,不管有多少人会制茶,我制的茶都是口味最好,都是令人趋之若骛的。这就好比开酒馆,世上酒唁千千万,出名的也就那么几家。只要我能保证我自己茶叶的品质,又何愁没有买家,何愁卖不出好价钱,茶是如此,酒也是如此。”
蒋康宁听得很认真,邵云安的这番言论在他心里激起了莫大的波浪,王石井则是全神贯注地看看自己的媳妇,就觉得此刻的媳妇好耀眼。
“所以只要我能保证我的品质,那我与谁合作又有什么关系。我认得大哥你,不认得那侯爷次子,我想大哥能一直给我家做靠山,所以我要与大哥你合作。”
蒋康宁的喉结动了动,一点都不生气邵云安要他做靠山的直白,反而很窝心。
第42章
邵云安明知故问:“大哥,咱大燕国很穷吧?”
蒋康宁叹息地点点头:“是啊。上上下下都要银子,朝廷却又拿不出银子,只能征税,征了税,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朝廷就更穷。”
邵云安道:“这就是恶性循环。要我说,朝廷要银子,不能总盯看农户。农户靠天吃饭,一家子人再多又能种几亩田?要想富,就要发展商业。”
“怎么说?”蒋康宁顿时有些急切。
邵云安道:“无论哪个朝代,商人都是最会挣钱,也是最有钱的。朝廷大力发展商业,商人们都很有钱,朝廷的税收重点放在商人身上,那么不仅农户的压力会减轻许多,朝廷的税收也能有所保障。农户的压力减轻了,日子好过了,那于朝廷来说就是安稳。商人虽然交税多了,但由于朝廷的扶持,他们挣得也多了。朝廷拿收来的税款建设家园,改善民生,加强军备,这样不就国泰民安?”
蒋康宁舔舔嘴:“确实有些道理。但又要如何发展,商业?还有,这大家都去做买卖,那谁来种田?没有粮是绝对不行的。”
这也是历史上大部分的朝代都重农轻商的原因。邵云安道:“咱大燕国的农户肯定是最多的,就算开放了商业,鼓励大家做买卖,真正能做起来的又能占多少?这做买卖可不是种田,这其中的讲究、弯弯绕绕可不是普通人能做通透的。对农户来说,有田有地始终是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