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70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再睁开眼睛时是因为听到了脚步声。
    他睁开眼睛时脸上就带了笑容,看到相携而来的魏知和刘尚书老唐大人,立即站直,冲着三人微微弯腰,笑道:“三位大人来了,请稍等,咱家先通报一声。”
    魏知三人见古忠竟然不随侍在皇帝身边,而是守在门外,便不由对视了一眼,心头都有些凝重。
    古忠已经是皇帝很重要的心腹了,什么事能让他守在外面?
    端午节才过没多久,最近朝堂没发生什么事啊。
    古忠进去禀报,不一会儿后出来,弯腰道:“大人们请进。”
    殿里只有皇帝和太子。
    皇帝示意太子将密折给他们看。
    太子也看完了,此时正心绪起伏,转手递给了魏知。
    父子两个都没说话,显然是等他们看完了再一起说。
    魏知一目十行的扫完整张密折,然后又重头看了一遍,确认白善没与他们开玩笑后便将折子递给了老唐大人。
    老唐大人嫌弃他过于墨迹,拿到手上后直接拉着刘尚书一起看。
    看到中间,俩人忍不住对视一眼,然后低下头去继续看。
    殿内久久没有言语,皇帝目光扫过三位大臣的脸,幽幽地道:“此事若为真,那我大晋能产盐的地方将比当下多十倍,产盐的数量和质量也远超当下。除江南外,凡沿海地区都可产盐,不必再揪心于柴薪之缺,以及煮盐技术的缺失。”
    刘尚书下意识的道:“可北海县愿意将此法上交吗?”
    屋里的其余四人都瞥了他一眼,白善的密折上都说得这么清楚明白了,肯定就是愿意的啊。
    刘尚书也感觉到自己说了傻话,摸了一把脸道:“是臣懵了,陛下,此法要怎么用?”
    老唐大人:“宣扬开来,让其他盐场也试用此法?”
    “不可!”刘尚书和魏知异口同声,看了彼此一眼,都顿了一下,最后还是刘尚书道:“此法要先保密。”
    第2936章 答应巡视
    老唐大人看向他,活像看着一个无理取闹,心脏脸黑的贪官。
    刘尚书不理他,和皇帝道:“陛下,此法若果真如白善说的那样,那我大晋的盐政就要改一改了,从盐价到盐税都要改变,变法之大非一日能完成,所以此法此时绝对不能外传,须有了万全之策才能公开,到时候方不会有乱势。”
    说是公开,却也不是直接放出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的,而是在可以晒盐的官衙间公开。
    知道的还是内部人,就好比现在的煮盐法,除了煮盐的官衙和技艺工人,还有谁会这个方法?
    没看路县令要开办新盐场都要先往旧盐场里塞人学习煮盐法,等学会了才把人带出来吗?
    但这种范围的公开对于大晋来说已经足够了。
    魏知此时心中也激荡不已,和皇帝道:“陛下,江南弊政或许可以趁此机会一扫而空。”
    老唐大人闻言立即进入角色,江南的问题一直不少,因为往前近两百年的时间,北方一直处于混战之中,世家和政权曾经难移到南边,再回来时大晋对江南的控制便有些减弱。
    目前藏民现象最严重的就是江南一带,除此之外就是盐税的事了。
    皇帝可一直堵着一口气呢。
    皇帝也是想趁此动手,他眼睛亮晶晶的:“盐政关乎民生大计,以前朕要倚靠他们出盐,现在嘛……”
    太子则想到了旧恨,于是跃跃欲试,“父皇,儿臣愿往江南走一趟。”
    皇帝就瞥了他一眼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你去江南做什么?”
    魏知就问,“那陛下认为谁去合适?”
    皇帝就沉思起来。
    他思考了许久,迟疑了又迟疑,还是忍不住问,“爱卿们认为杨长博如何?”
    老唐大人和魏知刘尚书相视一眼,都沉吟着没说话。
    刘尚书等了半天,还是没忍住道:“陛下,杨氏在江南的势力不弱,以前便没少插手盐政,虽说几年前被打压下去了,但他姻亲故旧不少,派杨长博去,恐怕不妥吧?”
    老唐大人因为儿子和杨长博的关系极好,比刘尚书更了解杨长博,提议道:“陛下不如问一问杨长博的意思,问他是否愿往。”
    魏知道:“他若愿往,那此事便又多了三成的胜算。”
    不仅在于他的身份,也在于他的才能。
    皇帝就看向太子,“太子以为呢?”
    太子虽然不太喜欢杨氏,但也不得不承认,杨长博有君子之风,他要是答应了,那应该就不会反水,除非是他们父子先负他。
    不过太子觉得他和父皇只要不脑残都不会无故负这样的重臣,于是点头,“到时候让他把家人留在京城,我让太子妃多关照他家人便是。”
    既是做人质,更是保护,让他无后顾之忧。
    皇帝微微点了点头。
    皇帝决定将杨长博叫到京城来谈一谈,不过在此之前,他将眼前的盐罐推给他们,道:“你们尝尝看吧,我觉着这盐还不错。”
    三人上前捻了一点尝了尝,味道的确不错,不比外头的中等盐差。
    这东西是晒海水就能晒出来的?
    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