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些壮年妇女。
    村里妇女和剩下的男人平时还是能顶半边天的,只是春耕和秋收就有些忙不过来了。
    村里只好停了梯田的修建,全部投入劳动中。毕竟,粮食才是一切的根本。
    如此一来,姚家村开始了最苦的日子。
    农忙后,壮年男人又山上修田。只是山上的地种着小麦,村里的干部又不想毁了这些庄稼,只能在原有的地坎上重新搭建,同时还要注意不能损坏了小麦。这样一来工程就慢了很多。
    而农闲时,张卫华原本想动员山周边十来个村子在山顶修蓄水池的,可除了姚家村,其他几个村子都不是怎么愿意。他们觉得在山上造田这事难成,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陈国强心里有些动摇了,但田耿生和张卫华说服他,开弓没有回头箭,又坚持了下。于是,姚家村增加了新的工作,村里的男女老少在山顶慢慢地挖水塘。
    造田挖塘是个长期的活,姚家村村民随着时间的拉长,积极性也越来越低,上工越来越没有精神。
    张卫华和田耿生商量一番后,决定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村干部立即召开了一个会议,然后决定,村民可以在家里自行养猪,到时候在国营猪厂以村子的名义挂靠就可以了。年底交了国营猪厂规定的猪肉数量后,剩余的都属于个人。
    这下子,村民的心沸腾了起来,积极性一下子增长了上来。
    姚奶奶申请了一头小猪仔,一块五毛钱,而后精细地养着。
    对于村里造田的事情,姚奶奶觉得是对子孙有助的好事,大力支持田梗生和张卫华。姚耀荣干活也跟着张卫华和田梗生冲在前面。一时,田梗生和姚耀荣的关系因此缓和了很多,两人相处好像自然了很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一年,姚家村修了半山的梯田,稻谷的粮食产量跃到了整个镇子的前五名。第二年,村子左边整个山的梯田修建好了,姚家村所有的供应粮都用稻谷上交了,直接轰动了整个镇子。
    就连县里也知晓了一二,派人下来探寻。
    当看到姚家村的梯田后,领导大力表扬姚家村的村干部。其他村子也开始效仿了。姚家村也大方,积极地传授经验。而挨着姚家村左右两侧山的村子想与姚家村共用山顶的蓄水池。
    陈国强没有为难,只是要求他们扩大蓄水池,以后大家可以共用。其他村子同意后,开始组织村民晚上出义务工。
    而姚家村的村民更加来劲了。
    因为有了前两年的经验,第三年,姚家村一口气把右边山的梯田全部修好了。
    这一次这么快速也是因为山地里的庄稼今年都没有种了,大伙儿能放开手脚,一门心思造田修田坎,测试水田漏水情况以及修补。再也不用顾忌庄家。于是很快地完成了梯田的建造。
    如此一来,姚家村只剩下的一座村前的山林了。
    村前的山脉比较陡峭,村干部不打算动。毕竟姚家村烧火做饭用的柴还得从山里弄的。所以这座山就保留了下来。
    而姚家村的村民细细一算,即使不动这座山,姚家村也增加了近两倍的水田。
    稻谷的产量在第四年,相较于第一年就翻近四倍,亩产达到了八百多斤。
    这样一来,整个县里轰动了,毕竟这个时候,亩产也不过五百斤左右。县里开始陆续有记者下来报告采访。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张卫华下乡带着村民四年量产翻了四倍的时间传遍了全国。
    而同一时间还有一个村子火了,那就是江南的某个村子,也有一位下乡青年带着村子做了改革,整体规划生产,统一劳作,大大提高了劳动和生产量。亩产比姚家村还高,达到了千斤。
    于是,全国轰动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