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1/4)
而孙姨娘的孩子也在今年十月份生下来了,是个男孩,方道如给他起名为之业。
又多了一个庶出的弟弟,说不难受,肯定不是真的,但反应已经没有方之青当年出生的时候大了,毕竟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他既然没办法改变,那就只能学会让自己忍受,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总是寄希望于别人,才不会患得患失。
本以为生子以后会猖狂起来的孙姨娘,反倒低调起来了,每日深居简出,逗弄儿子。
宋氏并不像一些嫡妻一样,把庶子抱到自己院里养。对此,方之平倒是很赞成,养好了怕他妨碍嫡子,养不好又会带累主母的名声。左右,宋氏也不缺儿子,何必去做那般出力不讨好的事。
除此之外,方之平并不太关注后宅之事,一方面,他相信母亲的能力不至于吃亏,另一方面,他实是没有多余的经历去管,单是功课就已经占了他不少的时间,为了能有一个好的身体,他又求父亲方道如给他请了一个习武的师傅,这样一来,他就彻底没时间了。
习武的师傅只教了他射箭和一套普通的拳法,不过他已经很满足了,毕竟他习武只是为了强健体魄,并非是要走武将的路。
虽然这花费了他许多的时间,但一个好的身体才是一切的基础嘛,而科举也是很考验人的身体素质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几天几夜呆在一个小房子里应考。他可不想和红楼梦里的贾珠一样因科举英年早逝。
第3章 县试
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方之平也从一个小萝卜头变成身姿挺拔的少年,肖似宋氏的面庞虽精致却不显女气,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朝气,瞳仁灵动,如同黑宝石一般的吸引人。
三年的时间足够方夫子将四书五经通讲一遍,一年前他就已经开始让方之平和高锦宁几个人准备童试,这几年,方夫子的学堂里又出了两名童生,许志谦也在前年考上秀才,至于李浩然和郑睿,方夫子觉得他们火候还不到。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分廪生、增生、附生三等。生员经科试合格,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而县试的考试内容为墨义,就是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主要考察对四书五经的掌握。府试则是在经义的基础上多加了诗赋。
对县试和府试方之平倒是很有信心,毕竟从宋氏给他开蒙开始,他就不曾懈怠,等到上学堂以后就更是认真了,虽然他在诗赋上没什么灵气,但勤能补拙,还是能做出一些能过关的诗。
县试必须回永安郡老家参加,为了赶上二月份的县试,刚过年没几天,方之平就要往老家赶。
宋氏虽对心爱的儿子十岁就可以参加县试感到骄傲,但更忧心于儿子年龄小照顾不好自己,除了收拾了一马车的东西外,又去外祖家问了考试时要带的东西,准备了一些易得食物。
又让身边的赵嬷嬷和大丫鬟竹兰跟着去,加上方之平自己的两个丫鬟石榴和樱桃,还有两个小厮方刚和刘时,他们两个都是府里的家生子,从小就跟着方之平,其中方刚就是府里的二管家方全的儿子。
再加上一个马夫,这样一来,跟在方之平身边的人就有七个。虽然方之平不是很想让这么多的人跟着,但为了安宋氏的心也只得答应。
方道如对儿子去老家参加县试这件事很是开心,不仅在过年时的家宴上表扬了他一番,让其他兄弟向他学习,又在年后,族人来府里拜访时把他领出来炫耀了一番。
方之平倒是理解他的心思,毕竟这些年,方道如在仕途上没什么建树,家里只剩一个爵位,与之交往的郧贵们情况也是每况愈下,家里出了个十岁去参加童试的儿子,在清流里可能不显眼,但在郧贵里就很是突出了。
老祖宗也勉励了他一番,赏了他几本孤本(老祖宗娘家也是武将起家,当年随太祖打天下时没少收罗了一些前朝大族的珍宝),倒是让方之平开心不已,要知道往年老祖宗就赏他几个看着漂亮的摆件,当然除了大哥以外的兄弟姐妹还不如他呢。
毕竟是自己孙儿,老太太虽然偏心嫡长孙,但对方之平也不能算不慈,给方之平那几本孤本的原因一是看他有长进送他些读书人喜欢的玩意,二则是方之铭对这些孤本之类的根本不敢兴趣,既然她大孙子没兴趣,送给其他人也就没什么了。
大哥方之铭对方之平要去参加县试的事情并没什么反应,这四年他们两兄弟除了逢年过节时陪长辈以外,每天都只在正院吃晚饭时才能见面,方家用餐时是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的,一家四口总是静默着吃完晚饭,之后方道如有时会过问两个儿子的功课,或是同宋氏聊一下会。
在方之铭看来,是方之平的出生让宋氏把满腔母爱都给了这个小他五岁的弟弟,要知道在方之平出生以前,宋氏除了每日去老祖宗那里请安以外,还会经常找时间去老祖
又多了一个庶出的弟弟,说不难受,肯定不是真的,但反应已经没有方之青当年出生的时候大了,毕竟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他既然没办法改变,那就只能学会让自己忍受,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总是寄希望于别人,才不会患得患失。
本以为生子以后会猖狂起来的孙姨娘,反倒低调起来了,每日深居简出,逗弄儿子。
宋氏并不像一些嫡妻一样,把庶子抱到自己院里养。对此,方之平倒是很赞成,养好了怕他妨碍嫡子,养不好又会带累主母的名声。左右,宋氏也不缺儿子,何必去做那般出力不讨好的事。
除此之外,方之平并不太关注后宅之事,一方面,他相信母亲的能力不至于吃亏,另一方面,他实是没有多余的经历去管,单是功课就已经占了他不少的时间,为了能有一个好的身体,他又求父亲方道如给他请了一个习武的师傅,这样一来,他就彻底没时间了。
习武的师傅只教了他射箭和一套普通的拳法,不过他已经很满足了,毕竟他习武只是为了强健体魄,并非是要走武将的路。
虽然这花费了他许多的时间,但一个好的身体才是一切的基础嘛,而科举也是很考验人的身体素质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几天几夜呆在一个小房子里应考。他可不想和红楼梦里的贾珠一样因科举英年早逝。
第3章 县试
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方之平也从一个小萝卜头变成身姿挺拔的少年,肖似宋氏的面庞虽精致却不显女气,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朝气,瞳仁灵动,如同黑宝石一般的吸引人。
三年的时间足够方夫子将四书五经通讲一遍,一年前他就已经开始让方之平和高锦宁几个人准备童试,这几年,方夫子的学堂里又出了两名童生,许志谦也在前年考上秀才,至于李浩然和郑睿,方夫子觉得他们火候还不到。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分廪生、增生、附生三等。生员经科试合格,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而县试的考试内容为墨义,就是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主要考察对四书五经的掌握。府试则是在经义的基础上多加了诗赋。
对县试和府试方之平倒是很有信心,毕竟从宋氏给他开蒙开始,他就不曾懈怠,等到上学堂以后就更是认真了,虽然他在诗赋上没什么灵气,但勤能补拙,还是能做出一些能过关的诗。
县试必须回永安郡老家参加,为了赶上二月份的县试,刚过年没几天,方之平就要往老家赶。
宋氏虽对心爱的儿子十岁就可以参加县试感到骄傲,但更忧心于儿子年龄小照顾不好自己,除了收拾了一马车的东西外,又去外祖家问了考试时要带的东西,准备了一些易得食物。
又让身边的赵嬷嬷和大丫鬟竹兰跟着去,加上方之平自己的两个丫鬟石榴和樱桃,还有两个小厮方刚和刘时,他们两个都是府里的家生子,从小就跟着方之平,其中方刚就是府里的二管家方全的儿子。
再加上一个马夫,这样一来,跟在方之平身边的人就有七个。虽然方之平不是很想让这么多的人跟着,但为了安宋氏的心也只得答应。
方道如对儿子去老家参加县试这件事很是开心,不仅在过年时的家宴上表扬了他一番,让其他兄弟向他学习,又在年后,族人来府里拜访时把他领出来炫耀了一番。
方之平倒是理解他的心思,毕竟这些年,方道如在仕途上没什么建树,家里只剩一个爵位,与之交往的郧贵们情况也是每况愈下,家里出了个十岁去参加童试的儿子,在清流里可能不显眼,但在郧贵里就很是突出了。
老祖宗也勉励了他一番,赏了他几本孤本(老祖宗娘家也是武将起家,当年随太祖打天下时没少收罗了一些前朝大族的珍宝),倒是让方之平开心不已,要知道往年老祖宗就赏他几个看着漂亮的摆件,当然除了大哥以外的兄弟姐妹还不如他呢。
毕竟是自己孙儿,老太太虽然偏心嫡长孙,但对方之平也不能算不慈,给方之平那几本孤本的原因一是看他有长进送他些读书人喜欢的玩意,二则是方之铭对这些孤本之类的根本不敢兴趣,既然她大孙子没兴趣,送给其他人也就没什么了。
大哥方之铭对方之平要去参加县试的事情并没什么反应,这四年他们两兄弟除了逢年过节时陪长辈以外,每天都只在正院吃晚饭时才能见面,方家用餐时是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的,一家四口总是静默着吃完晚饭,之后方道如有时会过问两个儿子的功课,或是同宋氏聊一下会。
在方之铭看来,是方之平的出生让宋氏把满腔母爱都给了这个小他五岁的弟弟,要知道在方之平出生以前,宋氏除了每日去老祖宗那里请安以外,还会经常找时间去老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