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恩嫔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淑妃母子俩拖去了琼华宫。
    刚才俪妃嘱咐恩嫔的话,裴清殊都听到了。他知道俪妃是想让恩嫔避嫌,尽量减少出现在淑妃面前,以免淑妃总是想起裴清殊不是她亲生的。可是裴清殊是从谁肚子里头爬出来的,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不会因为恩嫔的避让而改变什么。
    既然淑妃有意和恩嫔亲近,那就肯定有淑妃自己的用意,裴清殊觉得也不用过于草木皆兵了。对于淑妃的人品,裴清殊还是信得过的。
    第80章 改制
    自打恩嫔入宫以来,这还是她头一次来到淑妃所在的琼华宫。
    琼华宫的华丽富贵, 和淑妃待裴清殊的亲热, 恩嫔都暗暗看在眼中。再想起淑妃今日所为, 大方得体, 恩嫔心中不由感到庆幸,当初她们真是给裴清殊找了一位好的养母。
    淑妃找恩嫔唠家常的中心思想就是,俪妃不在宫里,恐恩嫔势力单薄,无人照顾。不管怎么说,恩嫔都是裴清殊的姨母。如果得空的时候,不妨多与琼华宫走动走动。琼华宫里现在只有一个老实巴交的信贵人, 淑妃和她没什么共同语言, 欢迎恩嫔常来做客。
    最后, 淑妃笑吟吟地说了一句:“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说一声便是。”
    恩嫔感激地应了。
    其实,淑妃今日去送俪妃也好,拉拢恩嫔也罢, 都是荣贵妃帮她出的主意。
    淑妃刚开始心里头还有一点想不开, 可是她考虑了很久,觉得荣贵妃说的有道理。
    若是想要笼络人心,不让裴清殊难做的话,她主动和俪妃姐妹两个处好关系,的确是最好的办法了。
    况且俪妃不在宫里,恩嫔又是个没有什么大能耐的, 稍微对她亲热一点,裴清殊心里只会对淑妃更加感激。
    恩嫔告辞之后没多久,裴清殊吃饱了点心,又用了一顿午饭,就说要午睡,回了景行轩。
    可回去之后,他却又睡不着了。
    自打半年前邵康乐去了边境驱赶匈奴人之后,裴清殊就一直跟着九皇子的武师父上课。六皇子去世之后,九皇子太过悲痛,根本没心思上课,尤其是骑射课。皇帝诸事缠身,顾不上管他,就由着九皇子去了。
    不过裴清殊觉得,等过了年之后,九皇子差不多就应该回去上课了。到时候他们俩一起学习,还不知道能不能合得来。
    这是最近的烦心事之一。
    烦心事之二就是,教了裴清殊好几年的卢维,今天也领了束脩离宫了。在裴清殊心里,卢维亦师亦友,他一直都把卢维当成一个大哥哥看待。
    卢维这么一走,裴清殊心里忽然觉得空落落的,很是不适应。
    结果等新年过去,皇子们复课之后,裴清殊有点意外地发现,不仅是邵康乐和卢维走了,包括朱先生在内,教授他的几位师父们竟然全都换了人。
    原来,皇后犯下的错误虽说没有祸及家人,可皇帝不知怎么,突然想起教授小皇子们的先生是皇后的亲戚。为了给小皇子们更好的教育,皇帝就给他们换了老师,而且还不止一位。
    这几位新老师,可以说都是大有来头,哪一个说出来都比朱先生资历深,学识好。
    教四书五经的那位先生姓陆,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据说是刚刚致仕的国子监司业,研究了一辈子的国学。
    除了学习儒家经典之外,从今年开始,皇子们还新增了学习算学和律学的任务。
    以前裴清殊他们也学过一点律法和基础的算学,不过都是朱先生一个人带着教的。现在不同了,皇帝给他们找来了专门的老师。
    和陆先生相比,这两人都比较年轻。教算术的那个姓贾,据说是个算学天才。在他那一届的考生之中,他的算学是全国第一名。所以才三十出头,他就已经当上了正六品户部主事,现在又多了一项教授皇子们的兼职。
    教律学的先生姓秦,也是三十多岁,现在在大理寺任职。不过除此之外,他还有一层身份,就是十一皇子的舅舅。
    见到秦先生之后裴清殊才知道,原来十一皇子的生母穆贵嫔,是大理寺卿秦大人的女儿。她哥哥考中进士之后,也进了大理寺。他们一家子都是一个性格,也难怪十一皇子从小便是这么个古板刚正的性子了。
    不过由秦先生,裴清殊想到了很多大齐选官制度上的问题。
    据裴清殊所知,大齐选拔人才,采取的虽然是科举制度,可在实际任官的时候,都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官员的家族和出身背景。
    举例来说,就是像秦先生这样,父亲、祖父都在大理寺任职的,他就会想办法,托关系进大理寺当差,将来好接他父亲的班。说得大胆一点,和皇帝培养太子差不多是一个性质的。
    在遇到秦先生之前,裴清殊就知道钦天监的官员都是百分之百世袭罔替的。太医院虽说不是钟家独大,但也差不了多少。
    如果说钦天监和太医院这两个地方,专业性比较强的话,裴清殊还能理解,各个家族要从小教授孩子相应的技能,以便将来的任职。
    可是像大理寺这种司法机构,并不需要从小学什么特殊的技艺。只要通过学习和培训,很多人才都能做好。所以裴清殊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