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节(2/3)
的执政者上位,清除旧党,是必须要行的一步,换谁都是如此,所以也没人敢触那个霉头帮李家求情。
李家被判夷三族,李因被判凌迟。
尽管朝臣百般求情,说,李因虽然谋反,罪该万死,但李氏毕竟出了两代皇帝,太上皇拓跋泓,幼帝拓跋宏的生母,都是李氏家族的。虽然大家都知道太后跟李家有仇,但这事,总不好做的太难看,是以都劝她。杨度在身边也劝他:“当年的事已经过去,臣知道娘娘心中怀恨,但李氏毕竟也死了,李因,看在皇上的面子,赐死也就罢了。真要凌迟,,反而让人议论,皇上心里也有想法。”
然而太后不听任何意见。
第125章 不同
她固执到底了。
一上午, 好几个大臣进宫,见她都是说这事。杨信看她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难看, 分明是生气了。
她在里头动怒,他也不敢离开, 一直守在殿外听着, 那叫兰因的老御史一边摇头, 一边叹气地从殿内出来,正要离去, 看到杨信在不远, 遂走过来, 叫道:“杨大人, 杨大人。”
杨信而今是太后跟前的红人了,又手握重权,朝廷大臣, 都对他有些畏惧。但这人除了办事果决狠厉, 平日里并不嚣张跋扈,相反为人极其低调谦和,待人友善,遇事也肯通融。上次孟兰田在广平王府抓了人,后来又被杨信给放了。这一抓一放玩的好,既展示了他手上有权力,又表达了宽厚仁慈, 不知道的,尽恨孟兰田, 当他是个好人,知道的都明白他是个厉害角色了,敬畏者有之。
他向对方颔首,眉眼间尽是和气,看起来是个体面的好人,兰因道:“杨大人,太后信重你,这件事,你倒是也说几句话,劝劝她呀。李因好歹也是皇上的亲舅舅,皇亲国戚,多多少少,留一点脸面,这也是为了太后的名声。否则此事传扬出去,我怕太后遭人非议。”
杨信说:“太后的心思,你也知道,我怕没人能劝得了她。”
兰因说:“话虽如此,可毕竟这样太不合适,对皇亲国戚如此处置,有刻薄寡恩之嫌,也不好开这种先例。”
杨信点点头,送对方走:“我会尽力劝劝太后的。”
兰因前脚离去,殿内一小太监出来,向杨信道:“杨大人,刚太后发话了,让传与众臣知道,说谁再替李因求情,就替他去死。”
杨信听这话心一跳:“太后的原话?”
小太监道:“是原话。”
杨信道:“好,我知道了。”
他道:“那你在这殿外守着吧,要是有人进宫来求见,你就把这话告诉他。”
小太监道:“好嘞。”
杨信定了定,转身进殿去了。
她站在殿中,什么也没做,只是站着,背对着殿外,像是在压抑某种情绪。
听到脚步声,转过头来,脸上怒气仍未散,见是杨信,冷冰冰道:“你也是来劝我网开一面的吗?”
杨信上前道:“臣是担心娘娘被那些个多嘴多舌的大臣气坏了身子,所以进来劝劝娘娘:那些人就是闲的,芝麻绿豆大的事都要议论一番,娘娘不要理会他们就是了,犯不着跟他们生气。”
冯凭听到这话,脸色才稍解。
杨信道:“娘娘别气了,我扶娘娘去榻上坐一坐。”
她没有拒绝,杨信扶着她手,往席上坐了。她大概是很有心事了,坐在那,闭着眼睛,长喘气,也不说话。
杨信知道,她大概是想起李益了。
她大概这会,心里是堵的厉害。每逢遇到堵心事时,都是这个样子。他揽着她肩膀,手上下用力摩挲着她臂膊给她解压,想帮她释放出来。
她声音平静道:“我不在乎别人说我刻薄寡恩。”
杨信附和道:“娘娘不用在意他们怎么说,他们不是娘娘,也不懂娘娘的心思。”
她道:“我也不在乎别人说我是公报私仇,说我是为了李益,为了报复才不饶李因的。”
她无声地喘出一口气:“我而今也不图什么了,只图个自己心里痛快。谁不让我痛快,我就不让他痛快。”
作为一个执政的皇太后,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合适的,然而杨信绝不跟她顶嘴,赞同地说:“人活一世,不就是活个痛快么。要那么多金钱,权力在手,却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活的痛快,事事还要听别人聒噪,受别人的指挥,那要那金钱权力又有何用呢?”
她没有再接话,默然不语。
杨信抚摸着她肩膀安慰道:“娘娘别往心里去了。”
他知道她在想李益,道:“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人早晚都得有一死,逝者早已安息,娘娘也该放开了。”
冯凭没有回这句话,许久,道:“赦令发下去了吗?”
那是给李家的赦令,杨信想办法让李因承认,当年李益的案子是他故意构陷,证实李益是被冤枉。而后太后发布赦令,赦免了李家的罪过,恢复其爵位,由其子继承。同时召李羡逃亡在外的二子进京,命其将李益和李羡的遗骨迁出,带回故乡安葬。
杨信道:“已经发下去了。”
冯凭道:“李羡的儿子,什么时候进京来?”
杨信道:“估
李家被判夷三族,李因被判凌迟。
尽管朝臣百般求情,说,李因虽然谋反,罪该万死,但李氏毕竟出了两代皇帝,太上皇拓跋泓,幼帝拓跋宏的生母,都是李氏家族的。虽然大家都知道太后跟李家有仇,但这事,总不好做的太难看,是以都劝她。杨度在身边也劝他:“当年的事已经过去,臣知道娘娘心中怀恨,但李氏毕竟也死了,李因,看在皇上的面子,赐死也就罢了。真要凌迟,,反而让人议论,皇上心里也有想法。”
然而太后不听任何意见。
第125章 不同
她固执到底了。
一上午, 好几个大臣进宫,见她都是说这事。杨信看她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难看, 分明是生气了。
她在里头动怒,他也不敢离开, 一直守在殿外听着, 那叫兰因的老御史一边摇头, 一边叹气地从殿内出来,正要离去, 看到杨信在不远, 遂走过来, 叫道:“杨大人, 杨大人。”
杨信而今是太后跟前的红人了,又手握重权,朝廷大臣, 都对他有些畏惧。但这人除了办事果决狠厉, 平日里并不嚣张跋扈,相反为人极其低调谦和,待人友善,遇事也肯通融。上次孟兰田在广平王府抓了人,后来又被杨信给放了。这一抓一放玩的好,既展示了他手上有权力,又表达了宽厚仁慈, 不知道的,尽恨孟兰田, 当他是个好人,知道的都明白他是个厉害角色了,敬畏者有之。
他向对方颔首,眉眼间尽是和气,看起来是个体面的好人,兰因道:“杨大人,太后信重你,这件事,你倒是也说几句话,劝劝她呀。李因好歹也是皇上的亲舅舅,皇亲国戚,多多少少,留一点脸面,这也是为了太后的名声。否则此事传扬出去,我怕太后遭人非议。”
杨信说:“太后的心思,你也知道,我怕没人能劝得了她。”
兰因说:“话虽如此,可毕竟这样太不合适,对皇亲国戚如此处置,有刻薄寡恩之嫌,也不好开这种先例。”
杨信点点头,送对方走:“我会尽力劝劝太后的。”
兰因前脚离去,殿内一小太监出来,向杨信道:“杨大人,刚太后发话了,让传与众臣知道,说谁再替李因求情,就替他去死。”
杨信听这话心一跳:“太后的原话?”
小太监道:“是原话。”
杨信道:“好,我知道了。”
他道:“那你在这殿外守着吧,要是有人进宫来求见,你就把这话告诉他。”
小太监道:“好嘞。”
杨信定了定,转身进殿去了。
她站在殿中,什么也没做,只是站着,背对着殿外,像是在压抑某种情绪。
听到脚步声,转过头来,脸上怒气仍未散,见是杨信,冷冰冰道:“你也是来劝我网开一面的吗?”
杨信上前道:“臣是担心娘娘被那些个多嘴多舌的大臣气坏了身子,所以进来劝劝娘娘:那些人就是闲的,芝麻绿豆大的事都要议论一番,娘娘不要理会他们就是了,犯不着跟他们生气。”
冯凭听到这话,脸色才稍解。
杨信道:“娘娘别气了,我扶娘娘去榻上坐一坐。”
她没有拒绝,杨信扶着她手,往席上坐了。她大概是很有心事了,坐在那,闭着眼睛,长喘气,也不说话。
杨信知道,她大概是想起李益了。
她大概这会,心里是堵的厉害。每逢遇到堵心事时,都是这个样子。他揽着她肩膀,手上下用力摩挲着她臂膊给她解压,想帮她释放出来。
她声音平静道:“我不在乎别人说我刻薄寡恩。”
杨信附和道:“娘娘不用在意他们怎么说,他们不是娘娘,也不懂娘娘的心思。”
她道:“我也不在乎别人说我是公报私仇,说我是为了李益,为了报复才不饶李因的。”
她无声地喘出一口气:“我而今也不图什么了,只图个自己心里痛快。谁不让我痛快,我就不让他痛快。”
作为一个执政的皇太后,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合适的,然而杨信绝不跟她顶嘴,赞同地说:“人活一世,不就是活个痛快么。要那么多金钱,权力在手,却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活的痛快,事事还要听别人聒噪,受别人的指挥,那要那金钱权力又有何用呢?”
她没有再接话,默然不语。
杨信抚摸着她肩膀安慰道:“娘娘别往心里去了。”
他知道她在想李益,道:“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人早晚都得有一死,逝者早已安息,娘娘也该放开了。”
冯凭没有回这句话,许久,道:“赦令发下去了吗?”
那是给李家的赦令,杨信想办法让李因承认,当年李益的案子是他故意构陷,证实李益是被冤枉。而后太后发布赦令,赦免了李家的罪过,恢复其爵位,由其子继承。同时召李羡逃亡在外的二子进京,命其将李益和李羡的遗骨迁出,带回故乡安葬。
杨信道:“已经发下去了。”
冯凭道:“李羡的儿子,什么时候进京来?”
杨信道:“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