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被她抱着,仰头露出小脸,道:“妈妈,你怕打雷吗?”
    她笑了笑,说:“不怕,只是吵醒了,睡不着。”
    拓跋宏搂着她脖子,说:“你要是睡不着,就叫宏儿,宏儿过来陪你。”
    她摸了摸他脑袋,没说话。
    他像小时候一样,紧紧偎依在她胸口,她是他所爱的那样,温暖,柔软而芬芳。妈妈需要他,这让他感到很满足。
    由打雷而起,拓跋宏发现,她其实并不真的强大。
    她怕很多东西。
    她怕喝药。
    她怕苦,一喝药就皱眉头,总抱怨,杨信千方百计地哄她,还是不能把她哄高兴。她总是为这个闹事情。
    她怕痛。
    她身体不好,经常生病,说这里痛那里痛,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拓跋宏看她生病,感觉她比自己想象的要脆弱的多。
    第133章 委屈
    八岁的拓拔宏, 理想是成为一名好皇帝。
    怎么才能成为好皇帝?
    他的太傅,高盛给他授课, 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他翻来放开面前的诗经。
    《诗经·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 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 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 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 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 我独不卒!
    ……
    年幼的他, 内心震动。他看到那句“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悲凉,一瞬间,几乎感到有眼泪要出来。原来没有父母,就是失了恃怙。诗里是这样说的,没有父母的孩子, 多么可怜。他从小长在太后身边,从小没有母亲, 听到别人说起自己的父母,偶尔也有些迷茫。但太后是疼爱他的,他并未吃过苦。
    他从来没感觉自己可怜。
    直到看了这篇诗,他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可怜人。
    父母生我,养我,我身上流着父母的血,我从母亲的腹中出来。父母是孩子的至亲、至爱。没有父母的孩子,就像是路边杂生的野蒿,无依无靠。
    他的母亲早早就死了,他的父亲在不久前也死了。
    而今的他,也是野蒿了吗?
    他脑海里,没有丝毫关于母亲的印象。他也从未从任何人口中听说过自己的母亲。他一直以为,这个人是不重要的,原来这个人很重要,而且应该是他在世间最重要的那个。
    怀胎十月。分娩了他,给了他生命,将他带到这世上的人。
    本该抚养他,照顾他,爱护他一生的那个人。
    他应该感恩,孝顺的那个人。
    那个人是谁呢?
    他怎么从来没有听过她,也没有见过她?
    她长的什么样?
    她死了,还是活着?死了,埋葬在哪?活着?又活在什么地方?
    死了,她是怎么死的?是生病死的,还是被人所害?病死的,她有留给他什么遗言吗?她爱他吗?她死的瞑目吗?有没有什么遗憾。被人害死的……是谁害死她的!谁是他的杀母仇人!
    活着,她有在思念他吗?他怎么才可以见到她?
    他太好奇了。
    这几乎是人类的本能,每个孩子都会想知道自己的父母。幼年隐隐约约的感情,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强烈。
    他的父亲,他已经知道了,他现在只想知道自己的母亲。那个从未谋面过的至亲。
    他假装不解,问面前的太傅:“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太傅高盛,花白胡子的老头,是拓拔宏自幼心中学问最渊博,最尊敬的老师。高盛解释说:“诗经·小雅·蓼莪,说的是子女思念父母的感情。”
    高盛说:“是人都有父母。”
    他心想:是人都有父母,原来是这样,为何我没有。
    高盛道:“父母是孩子的至亲,给予生命的人。孩子是父母血脉的传承,生命的延续。父母爱护、怜恤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子女孝顺父母,回报父母,也是天经地义。可有的时候,天不遂人愿。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遇到这种事,做子女的,自然心中悲痛难过。这篇蓼莪,便是诗人在抒发自己父母离世,无法尽孝的悲痛之情。”
    高盛道:“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皇上有听说过吗?”
    拓拔宏摇了摇头,说:“没有听说过,是什么意思?”
    高盛道:“羔羊跪着吮乳,是感激母亲的哺育之恩。乌鸦老了,它的孩子会给它喂食物,使它免于挨饿。这是动物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回报生育养育自己的母亲。畜生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
    拓拔宏听到这话,脸有些微微的发热。
    他感到很惭愧。
    诗人的父母离世,这样悲伤,痛不欲生。羔羊会跪乳,乌鸦长大也会反哺。而他,连自己的母亲是谁,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岂不是畜生都不如呢。
    他问太傅道:“如果父母从未谋过面呢?孩子并未见过自己的父母,无从尽孝,这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