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有乔松古桧相伴,雨后更是云雾缭绕,说不出的好看。
    而在这海子的另一侧,还有荷花蒹葭与无数野鸟。
    换句话说,在皇城以西,就有天然的一个自然保护区。
    黄锦跟着虞璁在乾清殿里憋了多年,难得出来这么放松的走走,一时间话也多了不少。
    “这西海子有大石桥两座,一唤‘金鳌玉’,一唤‘堆云积翠’。”他示意陛下看向远处东北的万岁山,介绍道:“这儿也被百姓们唤作煤山,下雪的时候可好看了。”
    嗯?
    虞璁刚才还是观光游客的状态,听到煤山两个字的时候抖了一下。
    这将来的崇祯皇帝……可就是吊死在这煤山上的歪脖子树上啊。
    不过按照方位来看,所谓的煤山万岁山,应该就是现在的景山公园那一带吧。
    当年明英宗即位之后,在太液池旁侧建了不少大殿亭楼。
    三殿唤作凝和、迎翠、太素,不过如今已经被虞璁改成了三座小图书馆,专供后妃们来太液池边散步看书,也可以坐在阳光正好的地方打个盹。
    由于明武宗刚走没几年,整个紫禁城也充满了他的遗留气息。
    除了豹房的两百多间房子以外,还有当年他要求修建的香房、酒店、玄明宫等无数景点。
    拆是不可能拆的了,拆掉这些东西也要花钱花人力,还不如扔这吃灰。
    皇帝边逛边听黄公公事无巨细的介绍一遍,就有种至尊vip把故宫景观城包场了的奇妙感觉。
    西苑繁花似锦,有鸟有鱼,他还真的开始琢磨,要不要立个名头以后就窝那了。
    没事跟自家阿彷去琼华岛上散散步,也是相当舒服的啊。
    这逛来逛去,虞璁就想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防火。
    古代人之所以习惯叫走水,是因为他们觉得火是神秘之物,需要避讳。
    一方面确实为了讨个口才,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禁忌。
    紫禁城内的消防补漏和定期核查之前早就定下来了,哪里就算有火灾,一溜太监也能在十分钟内去救火救人。
    皇帝出于他的人道主义行事准则,此刻并不担心自家房子着火,而是关心这外头的情况。
    “黄公公。” 他坐在凉亭里,感受着清凉的带着水汽的长风,慢悠悠开口道:“你在宫外,也住过一些时日吧。”
    黄锦忙不迭点了点头,知道陛下并没有要为难自己的意思。
    “那么你觉得,这宫外的民居什么的,容易走水么?”
    这话一问,黄锦倒是明白了几分。
    虽然如今赵尚书已经调整了京城的排污系统,但是卫生习惯这种东西,还是要慢慢培养的。
    正因如此,很多人群聚集区仍是污浊不堪,臭的让人不想经过。
    黄锦想了想,还是如实道:“回禀陛下,老奴觉得……很不稳妥。”
    “嗯?你跟朕讲讲。”
    原来,这城市民居虽然大部分是砖木结构的瓦房,但是因为之前流民太多,又手头没钱,就修筑草房全供遮风挡雨。
    虽然永乐年间京城常常走水,不得不把很多草房拆除改为瓦屋,但是现在又大量的人口涌入京城,直接造成了许多房子都是挤在一起,房屋之间没有空隙,而且在盛夏的时候,痢疾和瘟疫出现的也非常频繁。
    “这其实有点像南方,”虞璁思考道:“南方人口密集,一家走水就蔓延至无数家,因此才会在墙泥等地方颇下心思,尽可能的防备此事。”
    北方虽然人口密度小,居民基本上防火意识没有南方强,但是京城这种地方又挤满了人,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皇上想了半天,决定回乾清殿里再看一次地图。
    他觉得京城的这个城市规划建设,还是要好好的搞一下。
    旧有的城区已经无法承载,何况政府这边也在不断的征用内城的许多地皮。
    那么……为何不让新商业区成为新城区的中心,而旧城区成为彻底的政治中心?
    本身听赵璜小同学的汇报,现在学校建的速度相当不错,然后大会堂和医院也在设立之中,等再过两年,基本上就会全部投入运行了。
    虞璁一琢磨,吩咐陆炳过来一趟,帮他把能圈能划的区域都标注一下。
    人口肯定是要扩张的,城墙也肯定是要重建的。
    如今经济发展的这么快,城市扩张的速度也空前高涨,很明显要提前做打算了。
    这个时候,一定要用政府来引导房屋的建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