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2/2)
前进了。”
虞璁凑近了几步,去看这其中的联动装置。
当初他绘制了大致的图纸,又有意的提点了几句,可以说在绝大部分的器件设计上,都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个蒸汽机的初代之所以不能正常运行,还是材料和传动装置的设计有问题。
明代有非常发达的瓷器烧制技术,但更多的在于工艺性的表达,而不是用于汽缸的耐高温高压的性能。
在配方和烧制手法不断改良的同时,第二个问题就是力和动能的传导。
虞璁看到这初代机的时候,愣了半天。
他突然想起来,中国古代的齿轮,跟现代意义的……差距很大。
似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相关的记载了。
当初去博物馆的时候,自己瞥见过青铜的齿轮,可是完全没有往那个地方想过。
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的齿轮,是如同车轮般厚实而且笨重的存在。
看似简单而小巧的普通东西,其实承载着整个工业的发展。
当初在北平建立军工厂的时候,皇帝提出了流水线的建立,还奇怪为什么都是人力的流水线传递,而不是靠齿轮的联动设计。
现在等他真的看到初代机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
轮子,齿轮,履带。
这三样,可以完成一个力的转换和交接……
皇帝低着头拨弄了下那个尺寸和契合度颇高的活塞,不紧不慢道:“赏。”
这句话一出,刚才那些还神情忐忑的大臣们都有点懵。
东西都没造出来,这就开始赏了?
虞璁被剧透了上下五百年,自然不会告诉他们,这蒸汽机应该是两百年以后才有的玩意儿……你们能造出一半来都已经可歌可泣了。
“陶瓷汽缸如果容易开裂和炸碎的话,可以考虑换土和窑子。”虞璁想了想道:“拿纸笔来。”
他凭借着现世的记忆,画了几样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齿轮。
“这个应该用精钢铸造,会比现在这轮子般的玩意好用很多。”
中国古代没有太多系统性的工艺传承,但起码铸造技术是刚需,还是能跟上日益发展的需要。
在军工厂被建造出来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匠被相当优厚的条件吸引了过来。
赵璜照着已有的制度筛选了一批人下来,让他们埋首于火炮和火铳的改良和研发。
从前工部那边场地有限,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他们有专门的车间进行各种材料和时间的试炼,每一次的锤炼和烧制都有完整的前后记录和整理,无形中推进了各进程的发展速度。
虞璁开完会之后,特意去大学里面转了一圈。
他还记得朱载壡提过的事情。
如果说从前接手的明朝,是一个暮年的老人。
那他就像一个医生,在不断地改进这老人的心肺,让他渐渐地能够正常呼吸。
但是……还远远不够。
无论是私塾,又或者说学校的普及程度,还是医疗制度的设计,都是一团的虚无。
在寻仙考推出之后,虞璁心里就觉得不太对劲。
毕竟能够接触到数理,并且能够通过这些考试的,大多都跟出身和家庭有关。
比如沈如婉在未出嫁之前要给家里的亲戚算账,戚灵也是如此。
而真正书香世家出身,如同杨慎这样的人物,是断然不会有功夫和心思去看什么数理数论的。
可是国家如今缺的,就是这些能够参与理工方向发展的人。
他现在有意的把牛顿定律以及各种现代的概念扔进来,但是别说消化的程度了,理工大学如今的招生名额都有空缺——哪怕教部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应试范围和参考书籍,这个年代又没有新华书店,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
能够通过寻仙考和新科举,进入朝廷和大学的,到底还是幸运儿。
朱载壡原本在西殿里跟着徐渭温书,又被黄公公唤了出来。
和他一起出来的,还有两个妹妹。
当初在中央医院的时候,虞璁就有意的让虞鹤去整理他们的言语。
朱载壡自然不必说,看问题的角度宏观而且非常有见地。
虞璁凑近了几步,去看这其中的联动装置。
当初他绘制了大致的图纸,又有意的提点了几句,可以说在绝大部分的器件设计上,都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个蒸汽机的初代之所以不能正常运行,还是材料和传动装置的设计有问题。
明代有非常发达的瓷器烧制技术,但更多的在于工艺性的表达,而不是用于汽缸的耐高温高压的性能。
在配方和烧制手法不断改良的同时,第二个问题就是力和动能的传导。
虞璁看到这初代机的时候,愣了半天。
他突然想起来,中国古代的齿轮,跟现代意义的……差距很大。
似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相关的记载了。
当初去博物馆的时候,自己瞥见过青铜的齿轮,可是完全没有往那个地方想过。
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的齿轮,是如同车轮般厚实而且笨重的存在。
看似简单而小巧的普通东西,其实承载着整个工业的发展。
当初在北平建立军工厂的时候,皇帝提出了流水线的建立,还奇怪为什么都是人力的流水线传递,而不是靠齿轮的联动设计。
现在等他真的看到初代机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
轮子,齿轮,履带。
这三样,可以完成一个力的转换和交接……
皇帝低着头拨弄了下那个尺寸和契合度颇高的活塞,不紧不慢道:“赏。”
这句话一出,刚才那些还神情忐忑的大臣们都有点懵。
东西都没造出来,这就开始赏了?
虞璁被剧透了上下五百年,自然不会告诉他们,这蒸汽机应该是两百年以后才有的玩意儿……你们能造出一半来都已经可歌可泣了。
“陶瓷汽缸如果容易开裂和炸碎的话,可以考虑换土和窑子。”虞璁想了想道:“拿纸笔来。”
他凭借着现世的记忆,画了几样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齿轮。
“这个应该用精钢铸造,会比现在这轮子般的玩意好用很多。”
中国古代没有太多系统性的工艺传承,但起码铸造技术是刚需,还是能跟上日益发展的需要。
在军工厂被建造出来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匠被相当优厚的条件吸引了过来。
赵璜照着已有的制度筛选了一批人下来,让他们埋首于火炮和火铳的改良和研发。
从前工部那边场地有限,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他们有专门的车间进行各种材料和时间的试炼,每一次的锤炼和烧制都有完整的前后记录和整理,无形中推进了各进程的发展速度。
虞璁开完会之后,特意去大学里面转了一圈。
他还记得朱载壡提过的事情。
如果说从前接手的明朝,是一个暮年的老人。
那他就像一个医生,在不断地改进这老人的心肺,让他渐渐地能够正常呼吸。
但是……还远远不够。
无论是私塾,又或者说学校的普及程度,还是医疗制度的设计,都是一团的虚无。
在寻仙考推出之后,虞璁心里就觉得不太对劲。
毕竟能够接触到数理,并且能够通过这些考试的,大多都跟出身和家庭有关。
比如沈如婉在未出嫁之前要给家里的亲戚算账,戚灵也是如此。
而真正书香世家出身,如同杨慎这样的人物,是断然不会有功夫和心思去看什么数理数论的。
可是国家如今缺的,就是这些能够参与理工方向发展的人。
他现在有意的把牛顿定律以及各种现代的概念扔进来,但是别说消化的程度了,理工大学如今的招生名额都有空缺——哪怕教部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应试范围和参考书籍,这个年代又没有新华书店,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
能够通过寻仙考和新科举,进入朝廷和大学的,到底还是幸运儿。
朱载壡原本在西殿里跟着徐渭温书,又被黄公公唤了出来。
和他一起出来的,还有两个妹妹。
当初在中央医院的时候,虞璁就有意的让虞鹤去整理他们的言语。
朱载壡自然不必说,看问题的角度宏观而且非常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