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1/3)
外命妇进宫多是上晌,昨儿上晌安平公夫人进了一趟宫。下晌他就受了赐宅旨意,看来宁安公是迫切地想要把他嫁于火上。
只是这样对宁安公有何益呢?宁安公是勋贵又是京中九门提督,跟他们文臣井水不犯河水,为何会有此举动?
周中对京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了解不多,一时半会也猜不透宁安公的心思。
只是景仁帝能下旨意,必是赞同宁安公的意见。想到此,周中心头猛地一紧,原来景仁帝是不介意他给架在火上烤一烤的。
宁安公的心思他猜不着,景仁帝的心思倒好猜。无它,不过帝王心术罢了。
他是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周中骤然浑身生寒,他可以理解景仁帝,但不代表他能接受。
他周中毕竟来自现代,对皇权无惧。
忽地周中嘴角扯出一丝苦笑,怕正是他的这种无惧让景仁帝起了心思,起了震慑他的心思。
景仁帝要用他,自然要把他完全收服在手心里,让他臣服。若是他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怕是会感激涕零景仁帝的给予的机会。然他不是,他是从千年之后穿越而来的灵魂,他绝不可能做一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臣。在他眼里,他的命很重即便这命是偷来的。他也没想过在这个时代和皇权作对,在皇权面前他不过一介蝼蚁,他更不愿意让无辜的周家人遭受灭门之祸。
周中呆坐良久,方长叹一声,此处不是安居之所。
至于景仁帝赐下的宅子,周中先谢过景仁帝,又言案子一日未破,他一日不敢入住。
自此他告了假,天天往刑部,大理寺,京兆府跑,问案子的进展。不过几日,这几个衙门主审案子的大人们见着周中就跑。
周中仍不慌不慢,走了大理寺少卿有大理寺卿,走了刑部右侍郞,有左侍郞,更有刑部尚书,至于京兆府,周中更是把里面的大大小小官员识了一个遍。
在周中每日的拜访下,三个衙门越发的齐心协力,倒也真找出一丝线索,只是等他们寻了去,也只是见着一具尸体。
三个衙门的人唉声叹气,怕周中这个牛皮膏药是扯不下来了。
不想周中三个衙门俱没去,反而进宫一趟,跟景仁帝请求外放。
“为何?”
“臣怕再来一场大火,臣可没那么好命了。”
景仁帝沉默不语,他有些看不懂周中。他似乎跟他其他的臣子有些不一样,权利名望钱财,他似乎都不看重。
他看着周中好一会才道:“也罢,既然你要外放,那就帮朕看看两准的盐政吧。”
周中捧着一叠折子跌跌撞撞地离开了皇宫。
景仁帝望着周中的背影,忽地笑了。
先帝曾教导他,有人求权,有人求名,有人求利,还有一种人求志向,施展心中抱负,周中显然就是最后一种人。
希望他没看走眼。
而周中一路走一路脑海里不停地旋转着:两准巡盐御史。
巡盐御史,天下皆知,好肥的大肥差事。
景仁帝对于他的不逊不识趣,不是应该重重地惩罚,把他发配到偏远的地儿做个小官儿吗?
周中迷迷瞪瞪地回了家,拿出手抄的折子一页页地看起来。两准出现在大规模的私盐,屡禁不止。最奇怪的是官府兵丁捉拿住的私盐贩子手上却没有私盐,盐税少了一大缺口。
怪道前些日子皇长孙私下问他,如何解决永绝私盐。
他记得他当时随口答了一句,“只要盐价便宜,那里会有私盐?”就如现代,那有私盐之说,一块来钱一包盐足够吃大半年的。
不想这么一句话,就给他扔来一个大摊子,亏他先前还想着这是一个大肥差呢,说不定还是掉脑袋的差事。
然周中对景仁帝的感观却改观许多,若是因兴盐利而死,他死而无憾。
周中巡盐御史的任命书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就签发了下来,也有人眼红,但却没有人再跳了出来。放火案成了无头公案,但隐隐透出来的消息却让大家对周中任巡盐御史一职缄口。
好歹周中不是皇孙师傅,皇孙们,连带太子再不会受周中的荼毒,少了这么大一个祸害,损了一个巡盐御史也值得。
周中吩咐周秀和周举发卖京郊的庄子,早前的一把火烧得净光,周家也无甚行李收拾,简单的一番收拾就择了一个日子出发。
苏侍郎听说了周中出发日子,在家里思虑半晌,叹道:“把这些银票送回去。”
苏夫人道:“何必如此麻烦,我让人备上程仪,捎带上这些银票即可。”
“不可。”苏侍郎道,“哎,早先收到家中的信就该把银票送过去。”
“这也不怪老爷,谁想到周大人能入了皇上的眼,成了皇孙师傅。我们那时上门,岂不成了攀附之辈。”
“算了,派人回去把京中的事告诉家中,一句不漏,找个妥当之人。”苏侍郎道,“周大人去的是两准,离家中近,正好由家里亲自过去致谢也显得诚意。”
苏夫人抿嘴笑了笑,下去安排人手。
周中走前,正好听了谢名之侍父孝名传来。原来谢父在姨娘屋里欢愉甚过,得了马上风,
只是这样对宁安公有何益呢?宁安公是勋贵又是京中九门提督,跟他们文臣井水不犯河水,为何会有此举动?
周中对京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了解不多,一时半会也猜不透宁安公的心思。
只是景仁帝能下旨意,必是赞同宁安公的意见。想到此,周中心头猛地一紧,原来景仁帝是不介意他给架在火上烤一烤的。
宁安公的心思他猜不着,景仁帝的心思倒好猜。无它,不过帝王心术罢了。
他是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周中骤然浑身生寒,他可以理解景仁帝,但不代表他能接受。
他周中毕竟来自现代,对皇权无惧。
忽地周中嘴角扯出一丝苦笑,怕正是他的这种无惧让景仁帝起了心思,起了震慑他的心思。
景仁帝要用他,自然要把他完全收服在手心里,让他臣服。若是他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怕是会感激涕零景仁帝的给予的机会。然他不是,他是从千年之后穿越而来的灵魂,他绝不可能做一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臣。在他眼里,他的命很重即便这命是偷来的。他也没想过在这个时代和皇权作对,在皇权面前他不过一介蝼蚁,他更不愿意让无辜的周家人遭受灭门之祸。
周中呆坐良久,方长叹一声,此处不是安居之所。
至于景仁帝赐下的宅子,周中先谢过景仁帝,又言案子一日未破,他一日不敢入住。
自此他告了假,天天往刑部,大理寺,京兆府跑,问案子的进展。不过几日,这几个衙门主审案子的大人们见着周中就跑。
周中仍不慌不慢,走了大理寺少卿有大理寺卿,走了刑部右侍郞,有左侍郞,更有刑部尚书,至于京兆府,周中更是把里面的大大小小官员识了一个遍。
在周中每日的拜访下,三个衙门越发的齐心协力,倒也真找出一丝线索,只是等他们寻了去,也只是见着一具尸体。
三个衙门的人唉声叹气,怕周中这个牛皮膏药是扯不下来了。
不想周中三个衙门俱没去,反而进宫一趟,跟景仁帝请求外放。
“为何?”
“臣怕再来一场大火,臣可没那么好命了。”
景仁帝沉默不语,他有些看不懂周中。他似乎跟他其他的臣子有些不一样,权利名望钱财,他似乎都不看重。
他看着周中好一会才道:“也罢,既然你要外放,那就帮朕看看两准的盐政吧。”
周中捧着一叠折子跌跌撞撞地离开了皇宫。
景仁帝望着周中的背影,忽地笑了。
先帝曾教导他,有人求权,有人求名,有人求利,还有一种人求志向,施展心中抱负,周中显然就是最后一种人。
希望他没看走眼。
而周中一路走一路脑海里不停地旋转着:两准巡盐御史。
巡盐御史,天下皆知,好肥的大肥差事。
景仁帝对于他的不逊不识趣,不是应该重重地惩罚,把他发配到偏远的地儿做个小官儿吗?
周中迷迷瞪瞪地回了家,拿出手抄的折子一页页地看起来。两准出现在大规模的私盐,屡禁不止。最奇怪的是官府兵丁捉拿住的私盐贩子手上却没有私盐,盐税少了一大缺口。
怪道前些日子皇长孙私下问他,如何解决永绝私盐。
他记得他当时随口答了一句,“只要盐价便宜,那里会有私盐?”就如现代,那有私盐之说,一块来钱一包盐足够吃大半年的。
不想这么一句话,就给他扔来一个大摊子,亏他先前还想着这是一个大肥差呢,说不定还是掉脑袋的差事。
然周中对景仁帝的感观却改观许多,若是因兴盐利而死,他死而无憾。
周中巡盐御史的任命书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就签发了下来,也有人眼红,但却没有人再跳了出来。放火案成了无头公案,但隐隐透出来的消息却让大家对周中任巡盐御史一职缄口。
好歹周中不是皇孙师傅,皇孙们,连带太子再不会受周中的荼毒,少了这么大一个祸害,损了一个巡盐御史也值得。
周中吩咐周秀和周举发卖京郊的庄子,早前的一把火烧得净光,周家也无甚行李收拾,简单的一番收拾就择了一个日子出发。
苏侍郎听说了周中出发日子,在家里思虑半晌,叹道:“把这些银票送回去。”
苏夫人道:“何必如此麻烦,我让人备上程仪,捎带上这些银票即可。”
“不可。”苏侍郎道,“哎,早先收到家中的信就该把银票送过去。”
“这也不怪老爷,谁想到周大人能入了皇上的眼,成了皇孙师傅。我们那时上门,岂不成了攀附之辈。”
“算了,派人回去把京中的事告诉家中,一句不漏,找个妥当之人。”苏侍郎道,“周大人去的是两准,离家中近,正好由家里亲自过去致谢也显得诚意。”
苏夫人抿嘴笑了笑,下去安排人手。
周中走前,正好听了谢名之侍父孝名传来。原来谢父在姨娘屋里欢愉甚过,得了马上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