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2/3)
敷了一会,竟引来了源头活水……
再后来,小两口就没功夫扯皮拉筋了。
李小郎羚羊挂角地轻轻一抛,红烛稳稳当当地插回到大红的烛台上。
喜桌上,烛光双映;幔帐中,玉股交缠。花蕊轻绽,欢愉漫过了微痛;光电溅射,驰骋不知疲倦。
春宵易逝,几十年没这么痛快过的李某人,哪怕顶了一脸的指印,一夜过后,心里竟没存住一丝火气。
反正都是自己人,丢个脸,怕啥?
李彦锦心态极佳地敬了茶,坦然接受了老丈人和娘子的愧疚,心里觉得自己好像还赚到了……
谢家的喜事过后,很快左邻右舍就都听说,谢老板打算回祖籍去请个族谱回来。
因新人入门,上家谱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老谢幼年孤身流落至卫川的事,也不是什么秘密。所以,此时听说他要回老家一趟,实在是合情合理。
寻常百姓出远门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谢栋先在馆子外挂了牌子,告知各位老客,谢家饭馆暂时会关张一段时间。待老板办完家事后,才会继续开张。
随后,他就要给一家人去衙门办理路引。
虽然有掏钱打点,待路引办好时,也到了四月中旬。
这段时间里,谢沛并没停止存粮。但她没有再把粮食运回家里,而是借口家中无人看管的理由,统统运到古德寺,交给了慧安方丈。
当然了,在这运来运去的过程中,谢沛还陆续又采购了些柴米油盐。
慧安听说智通也想走一趟蜀中,他琢磨了几日后,最终还是同意请府城的师弟——慧达僧正,给智通开具一份路引。
凭着这个路引加上古德寺的度碟,智通外出时,若是遇到寺庙佛堂,留宿、过夜什么的,肯定没有问题。
谢沛把家里的存粮都运到古德寺时,特意与方丈大师交代,这些粮虽然是暂时寄存于此,可若是寺中遇到难处,都可自行取用。待难关过去后,再行补偿就可以了。
慧安原本是想着,帮徒弟一把,才同意保管这些米粮的。毕竟古德寺可一点不缺粮食,他们自己还每年朝外卖粮呢。
可他听了谢沛这番话后,倒有些愣住了。
虽然二娘没有明说,但她话中之意却十分明白。
人家这是觉得今后怕是要闹饥荒,所以才有这么一番交代的吧……
想到这里,方丈又找来副寺询问了一番银钱结余。几日后,他下定决心,既然暂时不缺钱,古德寺今年的产粮就不再出售了。顺带着,还在田庄和寺庙中新修了几个结实耐用的粮仓出来。
此时,来参加谢沛和李彦锦婚事的李长仓夫妻俩早就离开了。
只是他俩走时,得知谢家要去一趟蜀中,就留下了三个手下。再加上也要同去的李长奎,这一下,出行的队伍就从四人变成了八人。
这多出来的四人,自己身上就带着路引,不需谢家操心。
眼看出发的日子快到了,谢家人就把家里稍微值钱点的东西,都封存到了阁楼的二楼上。关好门窗后,其他房间里就只留下了粗笨沉重的几张空床。
只是,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智通却从古德寺中把觉明带了过来。
原来,这位大和尚师父还真挺有心的。他觉得自己这些人走了,码头上的炸豆腐摊子就要停了。古德寺卖豆腐的那点赚头自然也就没了。
既然这样,还不如直接让古德寺的人把这炸豆腐的摊子接下来。
平日出摊回来,就留在谢家。多少还能起个看家护院的作用,真可谓是两全其美。
对此,谢家一点意见都没。家里有个人照看着,那自然是再好没有的。
谢沛把炸豆腐的几种蘸酱都教给了觉明。细长眼的觉明和尚是个心思灵巧之人,半天功夫就得了真传。
家里的事都安置好后,谢老板终于能够放心出发了。
临走前,谢老板又按之前说好的,给阿寿付了半年的工钱。两人约好,若是谢家归来时,阿寿还愿意回来,那就接着继续干。若是阿寿找到了活计,谢家也绝不会多言。
阿寿一家对此很是感激,如今像谢老板这么讲良心的,实在是不多了。
升和十五年,过了端午后,初八这天下午,谢家一行八人赶了一辆骡车,谢老板和谢二娘各骑了一头小黑驴就这样离了卫川县。
这骡车和黑驴都是李长仓走前给他们备好的。
原本是想弄马车的,可谢老板死活不愿意。毕竟不管是马还是马车对平头百姓而言,那都是极其昂贵的奢侈品。
李长仓和蔡钰一商量,也是,弄了马车和马匹来,路上搞不好还要招了人眼。倒不如低调点,少些麻烦。
因此,最后就弄来了一头青花大走骡,配上了车架子。此外还寻来了一头叫驴和一头草驴,这一公一母两头驴子都长得油光水滑,今后不用了,配种生下小驴也是个极好的事情。
此时谢老板就骑着那头白嘴公驴,喜滋滋地对身边走着路的女婿道:“阿锦啊,你累不累?这黑驴有劲,驮着我,一点事儿都没有,你要不要来试试?”
李彦锦看着岳父美滋滋地摸着驴脖子,忍着笑,说道:“爹啊,这驴还没骟,您可
再后来,小两口就没功夫扯皮拉筋了。
李小郎羚羊挂角地轻轻一抛,红烛稳稳当当地插回到大红的烛台上。
喜桌上,烛光双映;幔帐中,玉股交缠。花蕊轻绽,欢愉漫过了微痛;光电溅射,驰骋不知疲倦。
春宵易逝,几十年没这么痛快过的李某人,哪怕顶了一脸的指印,一夜过后,心里竟没存住一丝火气。
反正都是自己人,丢个脸,怕啥?
李彦锦心态极佳地敬了茶,坦然接受了老丈人和娘子的愧疚,心里觉得自己好像还赚到了……
谢家的喜事过后,很快左邻右舍就都听说,谢老板打算回祖籍去请个族谱回来。
因新人入门,上家谱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老谢幼年孤身流落至卫川的事,也不是什么秘密。所以,此时听说他要回老家一趟,实在是合情合理。
寻常百姓出远门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谢栋先在馆子外挂了牌子,告知各位老客,谢家饭馆暂时会关张一段时间。待老板办完家事后,才会继续开张。
随后,他就要给一家人去衙门办理路引。
虽然有掏钱打点,待路引办好时,也到了四月中旬。
这段时间里,谢沛并没停止存粮。但她没有再把粮食运回家里,而是借口家中无人看管的理由,统统运到古德寺,交给了慧安方丈。
当然了,在这运来运去的过程中,谢沛还陆续又采购了些柴米油盐。
慧安听说智通也想走一趟蜀中,他琢磨了几日后,最终还是同意请府城的师弟——慧达僧正,给智通开具一份路引。
凭着这个路引加上古德寺的度碟,智通外出时,若是遇到寺庙佛堂,留宿、过夜什么的,肯定没有问题。
谢沛把家里的存粮都运到古德寺时,特意与方丈大师交代,这些粮虽然是暂时寄存于此,可若是寺中遇到难处,都可自行取用。待难关过去后,再行补偿就可以了。
慧安原本是想着,帮徒弟一把,才同意保管这些米粮的。毕竟古德寺可一点不缺粮食,他们自己还每年朝外卖粮呢。
可他听了谢沛这番话后,倒有些愣住了。
虽然二娘没有明说,但她话中之意却十分明白。
人家这是觉得今后怕是要闹饥荒,所以才有这么一番交代的吧……
想到这里,方丈又找来副寺询问了一番银钱结余。几日后,他下定决心,既然暂时不缺钱,古德寺今年的产粮就不再出售了。顺带着,还在田庄和寺庙中新修了几个结实耐用的粮仓出来。
此时,来参加谢沛和李彦锦婚事的李长仓夫妻俩早就离开了。
只是他俩走时,得知谢家要去一趟蜀中,就留下了三个手下。再加上也要同去的李长奎,这一下,出行的队伍就从四人变成了八人。
这多出来的四人,自己身上就带着路引,不需谢家操心。
眼看出发的日子快到了,谢家人就把家里稍微值钱点的东西,都封存到了阁楼的二楼上。关好门窗后,其他房间里就只留下了粗笨沉重的几张空床。
只是,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智通却从古德寺中把觉明带了过来。
原来,这位大和尚师父还真挺有心的。他觉得自己这些人走了,码头上的炸豆腐摊子就要停了。古德寺卖豆腐的那点赚头自然也就没了。
既然这样,还不如直接让古德寺的人把这炸豆腐的摊子接下来。
平日出摊回来,就留在谢家。多少还能起个看家护院的作用,真可谓是两全其美。
对此,谢家一点意见都没。家里有个人照看着,那自然是再好没有的。
谢沛把炸豆腐的几种蘸酱都教给了觉明。细长眼的觉明和尚是个心思灵巧之人,半天功夫就得了真传。
家里的事都安置好后,谢老板终于能够放心出发了。
临走前,谢老板又按之前说好的,给阿寿付了半年的工钱。两人约好,若是谢家归来时,阿寿还愿意回来,那就接着继续干。若是阿寿找到了活计,谢家也绝不会多言。
阿寿一家对此很是感激,如今像谢老板这么讲良心的,实在是不多了。
升和十五年,过了端午后,初八这天下午,谢家一行八人赶了一辆骡车,谢老板和谢二娘各骑了一头小黑驴就这样离了卫川县。
这骡车和黑驴都是李长仓走前给他们备好的。
原本是想弄马车的,可谢老板死活不愿意。毕竟不管是马还是马车对平头百姓而言,那都是极其昂贵的奢侈品。
李长仓和蔡钰一商量,也是,弄了马车和马匹来,路上搞不好还要招了人眼。倒不如低调点,少些麻烦。
因此,最后就弄来了一头青花大走骡,配上了车架子。此外还寻来了一头叫驴和一头草驴,这一公一母两头驴子都长得油光水滑,今后不用了,配种生下小驴也是个极好的事情。
此时谢老板就骑着那头白嘴公驴,喜滋滋地对身边走着路的女婿道:“阿锦啊,你累不累?这黑驴有劲,驮着我,一点事儿都没有,你要不要来试试?”
李彦锦看着岳父美滋滋地摸着驴脖子,忍着笑,说道:“爹啊,这驴还没骟,您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