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九连环解出来的进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曦对九连环把握真的不大,他只记得:上俩下一个,再动后一个;上一个下俩,再动后一个……这口诀总纲。
    依稀记得需要三百多步,还记得后世的最短记录是两三分钟。
    他当初看着口诀,一步一步几乎用了半个小时。当时他似乎是掌握了某种规律,可惜,当初他认为不算难,只是太繁琐,所以就没继续。
    早知道……谁能知道自己会死半拉来大宋玩这个。
    也只能试着来了。
    赵曦选择鲁班锁,就是给自己留了后路,即便是解不开这九连环,聪慧之名也算是落下了。
    第一环很好解下,第二环似乎也不难,然而第三环……
    赵曦不得不再把第一第二环套上去。
    这样的操作倒是让杜衍颔首,最起码老头子不会觉得这鄂王爷是有所准备了。
    “杜相……”
    “王爷此举正常。”
    相公也看着赵曦忙乎,压低声音交谈。
    “这环环相扣,实为难解,一二可自由上下,如何窥明其中玄机,并非易事。”
    “韩相公此言有理,我曾试过,每每到四五环便混乱了。”
    “儿戏而已,奇淫巧术与国无益。”
    “永叔兄,此言差矣。儿戏不错,绝不可等同奇淫巧术。连环之解,蕴含数理推演,同时也是演绎。非常人所能至,孩童解之,可知其聪慧,并因材施教……”
    杜衍持重,但对于欧阳修如此武断之言,也是长篇驳斥。
    “少时了了,老未必佳。”
    赵曦看似专心在掇弄九连环,其实在他上下第一第二环时,已经想起了当初自己拆解时的规律。只是这玩意儿……怎么说呢,总觉得还需要磨蹭点时间。
    也正好听听这相公们扯什么咸淡……
    “欧阳相公,开关早,关关迟,放书生过关了吗?”
    赵曦一出口,就知道自己唐突了。后世有欧阳修这故事,谁知道现在是不是已经流传了。恐怕自己说出来没来由呀。
    “王爷,永叔武断了。敬请谅解。”
    这……赵曦愣住了。这老小子居然没恼怒,而是如此做派,倒让他不知所谓了。
    “欧阳相公,曦儿童言,还望相公不计较。是吾教之过。”
    唉?咋皇后接茬了?也好,省得自己不知道说什么好。
    “娘娘不必如此。王爷所言极是,孩童未定性,后天教育为重。金溪仲永有例在先,永叔也是前车之鉴。”
    哪跟哪呀?赵曦真有点不适应士人的这种坦诚,让人无从着手。本来挺丢人的事儿,被他这么一白呼,得,成了范例,成大才的范例了。
    看诸位相公和老爹那样子,似乎本该如此。
    倒是这韩琦和富弼盯着赵曦,让他有些不自在。
    反正自己是孩子,不是说童言无忌嘛,哥就这么说了,爱咋想咋想吧。
    不跟你们玩瞪眼,哥玩九连环去。
    被这样盯着,还真有点心虚,不是被窥探的心虚,而是知晓这故事的心虚。
    他那知道,此时诸位相公心中的惊涛。知道欧阳修故事不奇怪,这本就是传唱的故事。只是鄂王爷三岁幼童,居然可以针对欧阳修‘少时了了,老未必佳’,而找到最合适的反驳依据。
    这才是诸位相公惊诧的,惊诧程度甚至强过了赵曦解开鲁班锁。
    鲁班锁是儿戏,倒是赵曦的这这番话,很明显表达了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天赋。
    有一个或许聪慧的帝王,对于他们是好是坏真不好说。
    而范仲淹则是一脸惊喜,为新政老头算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了,但偏偏反复与陛下讲述,陛下仍不知所云。
    倘若陛下有鄂王爷之聪慧,那朝是君臣同心,岂会有如今摇摆不定之局面。
    只是此时鄂王爷已经在上下拆解九连环了,不是贺喜陛下时机……
    赵曦这时候已经有把握解开了,只是他在考虑,是不是需要在五六环时再重复一次,来一次恍然大悟的做作。
    第二次就这么解开,会不会太惊人了?
    超过常人一尺你还是人,超常人一丈算是妖孽了,若是超常人一里怕不会再用人来定义了。
    用不着他故意,这玩意儿不熟练,即便是知道其中原理,也得专心致志。赵曦心有所思,再上下拆装时真就乱了……
    杜衍又是一次颔首,反复很认同赵曦的这番操作。
    不用装了,也正好。当赵曦再次套好了九连环,稚嫩的小手便没有再停下。
    众人看着他上下掇弄着那些环,听着叮叮当当的铜圈声,全都死盯着赵曦。
    “哗啦啦”
    所有的环已经解开了……
    “这……”
    “富相勿躁,且看下面。”
    就见赵曦又一次摆弄着已经散下来的铜环……他要装上去。
    装和卸,本来就是这游戏的本意,自不能拆下来不管了。
    “鄂王爷……”
    “相公,其实解此环关键是找准规律,其余只是繁琐而已。所谓规律也只是顺序特异。”
    “解环除一二环外,其余均须隔环而解下一环,顺序必须是自后向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