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想不到(1/2)
灭掉大理境内所有士子文臣……密令就是这样的。
这是要把大理打回到百年前,甚至更远的时代吗?
吕公著看到的就是这个。密令是通过皇城司的渠道传过来的,在他看完以后,王中正就烧掉了,连纸灰也收拾的干干净净。
对于这样的密令,吕公著不抗拒。别看他是文臣,但他是大宋的文臣,对于这些蛮夷,不管文武,他从没往心里放。
若不是锰矿和矿城需要矿工,他估计连投降都不会接受。
如今,南征军已经占领了大理的七成领地。不只是打残了高氏杨氏以及诸多部落的联盟,就是那些坐山观虎斗的部落,也震慑了……火器,真不是可以用血肉之躯抗衡的。
这个密令是在皇城司在汴梁行动之前下达的。
若是知道皇城司在汴梁采取这样激烈的手段,或许赵曦不一定下这道命令……谁知道呢,反正已经下达了。
赵曦这时候有些理解历史上记载的那些暴君了……有些事真的是身不由己。
赵曦自问还不是个残忍的人,可他竟然没有责怪老陈琳的意思。
做的不好……对他而言这不能算责怪。
或许帝王就应该寡情吧,要不有一种自称叫寡人呢。
“朝廷把魁元茶坊收了吧,由将作监改造一下。”
“另外,所有在这次疫痢中丧命者,朝廷负责补偿。视其年龄、需要扶养或者赡养的负担,朝廷制定相应的补偿标准……”
算是弥补吧,也算是让自己心里稍微减轻点罪责感。
“官家,此事没有陈例。”
朝廷收了魁元茶坊,这没问题。至于补偿……不得不让韩琦往别处想。
官家这样做,似乎是要告诉世人,这事与朝廷相关。不合适,不管是不是与官家相关,这做法都不合适。
“那就扑卖!总不能因为饮茶而丧命没个说法吧?扑卖所得用于受害者补偿。”
“若是扑卖不成,按我说的做,并且将此法着为永例。”
这应该是个自认倒霉的意外吧,整个汴梁都是这样认为的。除了赵曦。
按照现世的做法,魁元茶坊是会没收,但那些枉死的人,也只能自认倒霉。
可赵曦过不去,心里过不去。不说是皇城司做事造成的,即便真的是意外,朝廷也应该介入。
“这是朝廷的责任。子民纳税供养朝廷,朝廷就有责任维护一个公平。”
赵曦还有很多话想表达,琢磨了半天,还是就这么简单的提了一个理念。
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想树立一个价值观,让整个国朝认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是因为皇城司的原因,赵曦做不到心无旁骛的设定处理原则。
或许政事堂有怀疑,怀疑就怀疑吧,能以魁元茶坊开一个朝廷处置此类事件的先例也算。
很奇怪,就是政事堂的也觉得奇怪。
当官家处理魁元茶坊的原则被市井知晓后,居然没有任何怀疑此事与朝廷相关的议论。
当然,这也与政事堂散布官家言论的方式方法有关。
反正整个汴梁,都赞颂着官家的仁义。
算是告一段落了。
“适当给段思廉透露些战报信息吧。”
南征军几近把大理全境拿下了,而国朝接管大理的谋划好像没有任何进展。
主要是大家根本就没个头绪。
不想被非议,还想拿大理,左右逢源真不是那么简单。
总不能直接说:小段呀,你看你大理连个队伍都没有,我们帮你吧。这跟直接侵占了大理没区别,属于趁人之危趁火打劫。
作为宗主国,还是个特仁义的宗主国,不能做这种事。
关键是,那些本来就反对出战的臣工,正等着用祖宗法度嚷嚷这事呢。
“官家,需要不需要点一下段思廉?”
富弼所说的点,也就是要含蓄的告诉段思廉,国朝要在大理驻军。
“没必要,战事结束,新军是必须回朝的,这一点不可改变。新军回朝将接管汴梁城防,现在的汴梁新军,全数调防到西北。”
嗯,这样安排最合适。
让打下大理的新军继续在大理驻防,任谁这心里都不踏实。
“官家,驻防大理队伍从何处调?”
这是枢密院职责范围,一旦调动某部,文彦博需要考虑队伍轮换的问题。
“国朝不以朝廷之名向大理派驻队伍……”
嗯?到底几个意思?
不是说要拿下大理并向大理派驻队伍吗?怎么又这样了。
难不成官家要改变初衷不成?
这赵家人,还真是一类货色,从来就没个定性,想一出是一出。玩呢?
十万新军,政事堂诸公,都在陪官家玩呢!
大理的军伍被灭了,甚至有些部落连成年丁口都剩不下几个。
一旦南征军撤回,段氏王室没有自己的队伍,而原本亲近段氏的部落保存了实力,这时候也未必再继续以段氏为尊。
更何况还有那些没有任何实力的部落领地。
如此,势必造成整个大理彻底进入混乱状态。
难
这是要把大理打回到百年前,甚至更远的时代吗?
吕公著看到的就是这个。密令是通过皇城司的渠道传过来的,在他看完以后,王中正就烧掉了,连纸灰也收拾的干干净净。
对于这样的密令,吕公著不抗拒。别看他是文臣,但他是大宋的文臣,对于这些蛮夷,不管文武,他从没往心里放。
若不是锰矿和矿城需要矿工,他估计连投降都不会接受。
如今,南征军已经占领了大理的七成领地。不只是打残了高氏杨氏以及诸多部落的联盟,就是那些坐山观虎斗的部落,也震慑了……火器,真不是可以用血肉之躯抗衡的。
这个密令是在皇城司在汴梁行动之前下达的。
若是知道皇城司在汴梁采取这样激烈的手段,或许赵曦不一定下这道命令……谁知道呢,反正已经下达了。
赵曦这时候有些理解历史上记载的那些暴君了……有些事真的是身不由己。
赵曦自问还不是个残忍的人,可他竟然没有责怪老陈琳的意思。
做的不好……对他而言这不能算责怪。
或许帝王就应该寡情吧,要不有一种自称叫寡人呢。
“朝廷把魁元茶坊收了吧,由将作监改造一下。”
“另外,所有在这次疫痢中丧命者,朝廷负责补偿。视其年龄、需要扶养或者赡养的负担,朝廷制定相应的补偿标准……”
算是弥补吧,也算是让自己心里稍微减轻点罪责感。
“官家,此事没有陈例。”
朝廷收了魁元茶坊,这没问题。至于补偿……不得不让韩琦往别处想。
官家这样做,似乎是要告诉世人,这事与朝廷相关。不合适,不管是不是与官家相关,这做法都不合适。
“那就扑卖!总不能因为饮茶而丧命没个说法吧?扑卖所得用于受害者补偿。”
“若是扑卖不成,按我说的做,并且将此法着为永例。”
这应该是个自认倒霉的意外吧,整个汴梁都是这样认为的。除了赵曦。
按照现世的做法,魁元茶坊是会没收,但那些枉死的人,也只能自认倒霉。
可赵曦过不去,心里过不去。不说是皇城司做事造成的,即便真的是意外,朝廷也应该介入。
“这是朝廷的责任。子民纳税供养朝廷,朝廷就有责任维护一个公平。”
赵曦还有很多话想表达,琢磨了半天,还是就这么简单的提了一个理念。
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想树立一个价值观,让整个国朝认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是因为皇城司的原因,赵曦做不到心无旁骛的设定处理原则。
或许政事堂有怀疑,怀疑就怀疑吧,能以魁元茶坊开一个朝廷处置此类事件的先例也算。
很奇怪,就是政事堂的也觉得奇怪。
当官家处理魁元茶坊的原则被市井知晓后,居然没有任何怀疑此事与朝廷相关的议论。
当然,这也与政事堂散布官家言论的方式方法有关。
反正整个汴梁,都赞颂着官家的仁义。
算是告一段落了。
“适当给段思廉透露些战报信息吧。”
南征军几近把大理全境拿下了,而国朝接管大理的谋划好像没有任何进展。
主要是大家根本就没个头绪。
不想被非议,还想拿大理,左右逢源真不是那么简单。
总不能直接说:小段呀,你看你大理连个队伍都没有,我们帮你吧。这跟直接侵占了大理没区别,属于趁人之危趁火打劫。
作为宗主国,还是个特仁义的宗主国,不能做这种事。
关键是,那些本来就反对出战的臣工,正等着用祖宗法度嚷嚷这事呢。
“官家,需要不需要点一下段思廉?”
富弼所说的点,也就是要含蓄的告诉段思廉,国朝要在大理驻军。
“没必要,战事结束,新军是必须回朝的,这一点不可改变。新军回朝将接管汴梁城防,现在的汴梁新军,全数调防到西北。”
嗯,这样安排最合适。
让打下大理的新军继续在大理驻防,任谁这心里都不踏实。
“官家,驻防大理队伍从何处调?”
这是枢密院职责范围,一旦调动某部,文彦博需要考虑队伍轮换的问题。
“国朝不以朝廷之名向大理派驻队伍……”
嗯?到底几个意思?
不是说要拿下大理并向大理派驻队伍吗?怎么又这样了。
难不成官家要改变初衷不成?
这赵家人,还真是一类货色,从来就没个定性,想一出是一出。玩呢?
十万新军,政事堂诸公,都在陪官家玩呢!
大理的军伍被灭了,甚至有些部落连成年丁口都剩不下几个。
一旦南征军撤回,段氏王室没有自己的队伍,而原本亲近段氏的部落保存了实力,这时候也未必再继续以段氏为尊。
更何况还有那些没有任何实力的部落领地。
如此,势必造成整个大理彻底进入混乱状态。
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