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借力借势(1/2)
设置命题,由臣工们破题、解题,到最后公布答案。这样的过程对于经过科举的士大夫们,印象会非常深刻。
每经历一次这样的过程,就相当于赵曦一次执政理念的宣讲。
从这五六年的亲政经历来看,赵曦认为还是初见成效了。
或许是旁观者清,在这些议政的臣工还没有拿出定论时,赵曦接到了富弼对工坊城产品工艺出售的奏折……
国朝的臣子丁忧,到时间后是否回朝,是由朝廷召回的,特别是像富弼这样的臣子。主要是回朝后职位的问题,他不想那些低品级的官员,可以赖在汴梁等。
富弼对工坊城产品工艺出售,表达了很深的担忧,并且详细剖析了产品工艺出售的后果。也提出了应该由官方主导的建议。
未在朝堂,倒是可以撇开那些乱七八糟的利益,以一个真正的臣工的眼光看问题。
这也是在告诉赵曦,他富弼丁忧到时间了。
这事……欧阳修这段时间好像忘记了他要离开政事堂的想法,这富弼要回朝了,欧阳修反倒不再提自请出外的事。
这段时间满朝堂都在市易法和工坊城上,连个弹劾都没有。加上自己又提到过革新官制,又有勤政殿这样的建筑格局…~欧阳老先生该不会不想离开政事堂了吧?
鉴于两世对欧阳修的印象,赵曦还真不好意思随意的就贬黜他。
其实,赵曦很看重欧阳修到讲武堂的作用……
“拟旨……”
原本只有王中正一个人陪伴的勤政殿,瞬间就出现了一群人,从研磨的内监,到制旨诰的翰林,再到记录起居注的中书舍人……
就是一道关于富弼起复的诏令……赵曦也是没办法,才选择了这样的方式。
诏令需要经过政事堂,欧阳修是肯定会看到的。赵曦可以根据欧阳修在看到这道诏令后的反应,再决定下一步怎样做。
按赵曦的腹案,内阁、执政和朝会三级决策制,内阁人员并不是现在政事堂的人数。但在赵曦的腹案里,欧阳修界定在执政层,而不是内阁层,即便就是内阁层,也不想让欧阳修占据政事堂这边的名额。
把欧阳修想错了,老先生还真不是贪恋职权,只是在朝廷的多事之秋,他不想一直以自请出外来叨扰官家。
这不,诏令刚到了政事堂,欧阳修就请求觐见了。
欧阳修手里带着一份奏折……看来老先生时刻准备着。
“欧阳相公,有些话我还是需要跟你说清。自我即位以来,朝堂稳定为第一需要,所以,政事堂乃至朝堂并无多大变动。”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将来的官制改革做准备,也不准备再为离开政事堂、离开朝堂的任何臣工加官进爵。有些风气我要转过来。”
对待欧阳修这样的君子,赵曦不想欺骗,实话实说,把离开政事堂的可能先讲明了。
“陛下,老臣尊陛下之言,频繁于讲武堂,老臣有些看法,当于陛下奏明……”
“臣于讲武堂阅遍陛下制定的条令条例,包括陛下为讲武堂将领、校尉包括军卒拟订的课程和讲义,老臣均以阅读。老臣想问,陛下可是有意教化武将?可是想用武将征战天下?”
这不奇怪,赵曦设立讲武堂,目的就是用忠诚武装军将的头脑。欧阳修能从历年自己撰写的文案中读到这些,并不意外。
“恕臣无礼。不知陛下为何在如此庞大的谋划中将文臣撇开?历经五代十国,太祖以文御武的祖宗法度不会错。臣不否认讲武堂可以凝练武将忠诚意志,可陛下准备以何种方式改变朝堂文武之别?如何堵住朝臣的悠悠之口?”
欧阳修或许是要离开朝堂的核心层了,倒是能这样敞开了奏对。
“欧阳相公,鉴于这般情况,也是无奈之举。我也知道,要改变国朝文武之别的难度有多大,因前朝因武而亡,又经历五代十国的混乱,再有百年以文御武的国朝格局,文武之差已经根深蒂固。”
“恐怕当今的士子,在启蒙时就开始灌输士人高于一切的理念吧?可在我看来,忠诚是为臣核心品质。教化武将,灌输忠诚理念,我还有信心,到对于文臣……就国朝当今朝堂,欧阳相公以为如何?”
“如今士林推崇冯道,那是历经十三朝的千古一人,可谁又想过他冯道辅助十三朝又是几家几姓之天下?”
“我不是对文臣有偏见,事实上我认为文武都是根本,不应该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用怎样的思想去武装他们的头脑,让他能对国朝有怎样的认知才是关键。”
“但朝臣是什么样,士大夫整个阶层又是什么样,想必欧阳相公很清楚。讲武堂不是早年的护卫营,也不是太子亲军,我又正当年,讲武堂对于趋利避害的文臣没有任何吸引力,并不是我要将文臣撇开,而是我捉不准文臣的思想脉络。”
“欧阳相公也应该看到了,我从早年开始,所有的产业布局都连带着臣工归心的意图,甚至将工坊城和讲武堂以及轨道运输独立于朝堂之外,就是想培养出一批忠于国朝,忠于大宋的人才,而不是有千年家族和千年王朝差别的臣子!”
赵曦很直白的对欧阳修解惑,毫不客气的点明了文臣心底话肮脏和
每经历一次这样的过程,就相当于赵曦一次执政理念的宣讲。
从这五六年的亲政经历来看,赵曦认为还是初见成效了。
或许是旁观者清,在这些议政的臣工还没有拿出定论时,赵曦接到了富弼对工坊城产品工艺出售的奏折……
国朝的臣子丁忧,到时间后是否回朝,是由朝廷召回的,特别是像富弼这样的臣子。主要是回朝后职位的问题,他不想那些低品级的官员,可以赖在汴梁等。
富弼对工坊城产品工艺出售,表达了很深的担忧,并且详细剖析了产品工艺出售的后果。也提出了应该由官方主导的建议。
未在朝堂,倒是可以撇开那些乱七八糟的利益,以一个真正的臣工的眼光看问题。
这也是在告诉赵曦,他富弼丁忧到时间了。
这事……欧阳修这段时间好像忘记了他要离开政事堂的想法,这富弼要回朝了,欧阳修反倒不再提自请出外的事。
这段时间满朝堂都在市易法和工坊城上,连个弹劾都没有。加上自己又提到过革新官制,又有勤政殿这样的建筑格局…~欧阳老先生该不会不想离开政事堂了吧?
鉴于两世对欧阳修的印象,赵曦还真不好意思随意的就贬黜他。
其实,赵曦很看重欧阳修到讲武堂的作用……
“拟旨……”
原本只有王中正一个人陪伴的勤政殿,瞬间就出现了一群人,从研磨的内监,到制旨诰的翰林,再到记录起居注的中书舍人……
就是一道关于富弼起复的诏令……赵曦也是没办法,才选择了这样的方式。
诏令需要经过政事堂,欧阳修是肯定会看到的。赵曦可以根据欧阳修在看到这道诏令后的反应,再决定下一步怎样做。
按赵曦的腹案,内阁、执政和朝会三级决策制,内阁人员并不是现在政事堂的人数。但在赵曦的腹案里,欧阳修界定在执政层,而不是内阁层,即便就是内阁层,也不想让欧阳修占据政事堂这边的名额。
把欧阳修想错了,老先生还真不是贪恋职权,只是在朝廷的多事之秋,他不想一直以自请出外来叨扰官家。
这不,诏令刚到了政事堂,欧阳修就请求觐见了。
欧阳修手里带着一份奏折……看来老先生时刻准备着。
“欧阳相公,有些话我还是需要跟你说清。自我即位以来,朝堂稳定为第一需要,所以,政事堂乃至朝堂并无多大变动。”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将来的官制改革做准备,也不准备再为离开政事堂、离开朝堂的任何臣工加官进爵。有些风气我要转过来。”
对待欧阳修这样的君子,赵曦不想欺骗,实话实说,把离开政事堂的可能先讲明了。
“陛下,老臣尊陛下之言,频繁于讲武堂,老臣有些看法,当于陛下奏明……”
“臣于讲武堂阅遍陛下制定的条令条例,包括陛下为讲武堂将领、校尉包括军卒拟订的课程和讲义,老臣均以阅读。老臣想问,陛下可是有意教化武将?可是想用武将征战天下?”
这不奇怪,赵曦设立讲武堂,目的就是用忠诚武装军将的头脑。欧阳修能从历年自己撰写的文案中读到这些,并不意外。
“恕臣无礼。不知陛下为何在如此庞大的谋划中将文臣撇开?历经五代十国,太祖以文御武的祖宗法度不会错。臣不否认讲武堂可以凝练武将忠诚意志,可陛下准备以何种方式改变朝堂文武之别?如何堵住朝臣的悠悠之口?”
欧阳修或许是要离开朝堂的核心层了,倒是能这样敞开了奏对。
“欧阳相公,鉴于这般情况,也是无奈之举。我也知道,要改变国朝文武之别的难度有多大,因前朝因武而亡,又经历五代十国的混乱,再有百年以文御武的国朝格局,文武之差已经根深蒂固。”
“恐怕当今的士子,在启蒙时就开始灌输士人高于一切的理念吧?可在我看来,忠诚是为臣核心品质。教化武将,灌输忠诚理念,我还有信心,到对于文臣……就国朝当今朝堂,欧阳相公以为如何?”
“如今士林推崇冯道,那是历经十三朝的千古一人,可谁又想过他冯道辅助十三朝又是几家几姓之天下?”
“我不是对文臣有偏见,事实上我认为文武都是根本,不应该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用怎样的思想去武装他们的头脑,让他能对国朝有怎样的认知才是关键。”
“但朝臣是什么样,士大夫整个阶层又是什么样,想必欧阳相公很清楚。讲武堂不是早年的护卫营,也不是太子亲军,我又正当年,讲武堂对于趋利避害的文臣没有任何吸引力,并不是我要将文臣撇开,而是我捉不准文臣的思想脉络。”
“欧阳相公也应该看到了,我从早年开始,所有的产业布局都连带着臣工归心的意图,甚至将工坊城和讲武堂以及轨道运输独立于朝堂之外,就是想培养出一批忠于国朝,忠于大宋的人才,而不是有千年家族和千年王朝差别的臣子!”
赵曦很直白的对欧阳修解惑,毫不客气的点明了文臣心底话肮脏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