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围(1/3)
任何事情在准备阶段,怎样想怎样觉得不充分,总觉得有些缺憾,一旦进行了,不充分也就是那样。
开始也就开始了,没什么妥当不妥当。
就如现在大朝会,从参政的提案议案递交答复,再到赵曦横生枝节的五年计划,不管是不是都准备妥当了,这一天还是来了。赵曦感觉好像跟平时也没什么区别。
他依然是寅时起床,仍然顺着内苑跑步锻炼,王中正还跟往常一样陪着。
二十多年了,习惯一直这样保持着,宫卫都也熟悉了官家的作息,在同一时间在哨位伸展运动,看到官家路过时敬礼。
然后,赵曦在宫女的侍候下,洗涮更衣,着朝服,带仪仗,踩着卯时的点,向勤政殿而去。
一样的路,一样的心情,就是思绪不太一样。
一路上赵曦脑子本来还想理一遍大朝会的议程,结果脑子里清空了…~记得上一世结婚也是这样,没到了这一天,脑子里总有觉得不合适的地方,等这一天来了,反倒没那么多顾忌了。
这一天总要过去的。
如今的朝会,完全是赵曦制订的议程,跟以往不同,就是礼部也找不到现成的规制。
赵曦是真搁心上了。毕竟是第一次,还是自己主导改变的第一次,成功与否,很可能关系到自己的威望。
只是到了今天,成与不成也就定型了。
说实话,若不是有王安石的那三句话,若不是逐渐在朝堂树立威信,若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跟文官别劲,他这样对朝会大变革,未必能成行。
多少年多少次,赵曦放出去太多利益,挖坑埋了多少次文臣,再有王安石的祖宗不足法,才让这样的大朝会模式成行了。
勤政殿到了,本来是应该有点别样的情绪的,结果赵曦找不到与平常的区别,就那样。
也许是习惯,也许是作为后世人对后世先进模式的信任,赵曦还真感受不到一私的紧张。
也是,朕是君王,还是积二十多年威望的君王,本就该如此坦然。
自即位以来,国朝不仅仅是祛除了朝廷诸多弊政,更是让国朝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改变并推行一个朝会模式而已。
“陛下驾到……”
进勤政殿之前,王中正兴奋的一声吼,让原本有些愣神的赵曦,赶紧收拢了乱七八糟的心思。
很随性写意的走向陛阶之上…~
当初建造勤政殿时,赵曦就是为这样的大朝会而设计的。
陛阶下的第一排,中间的位置空着……因为富弼需要主持朝会。左右分别为韩琦、文彦博,然后韩绛、张方平、王安石、陈升之、司马光、吕公弼分列两侧。
内阁是没有排名,但是,在勤政殿大朝会的位置是固定的。有座签,各自对应座签入座。
座签,在大朝会时,只有内阁和议政是有座签的,而参政则是按照朝廷各衙门,州府郡县等地域和职能标注。
座…~这一点是倍受朝臣喜爱的。
说实话,一次朝会几个时辰,让朝臣们就这样站着,确实够呛。更何况官家设定的大朝会是五七日,若真的硬站立这么多天,谁能受的了?
再说了,前朝的朝会,原本是有蒲团的。再往前,朝会时臣工除了跪坐的蒲团,都会设置矮桌。
太祖立朝后,撤掉了蒲团,取缔了朝会时臣工入座的形式。
而这一次,赵曦创立新朝会模式,再一次容朝臣落座,这也是减少阻力的原因之一。
关键是,朝臣中有一股复古礼的思潮,也让赵曦的朝会模式得以顺利通过。
当然,主要还是变革在如今的国朝成为了常态,逐渐让朝臣接受了国朝各方面的变化。
赵曦看了看陛阶下左侧的方台…~那是专门为主持朝会的内阁首辅设立的。
向富弼点了点头,然后抬手:“赐座!”
声音并不大,勤政殿回音壁的设立,却让他的声音能传到任何一个角落。
“现在开始大朝会第一项议程,由我富弼,代表内阁大臣向皇帝陛下汇报我大宋朝廷政和十三年政务……”
这流程到底是不是顺畅,现在也只有这样了。
因为礼部没有可参照的,谁也不敢在这上面多嘴,基本是官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然后,富弼就开始了类似于工作报告的陈述。
古今的工作报告都一样,基本上都是细数成绩的。鉴于这是第一次这样的大朝会,内阁在拟定这份工作报告时,几乎是从官家执政开始…~这是官家意志得以在国朝体现的节点。
这十三年,国朝取得的成绩真的是巨大的。这不是浮夸。
国防军事上,政和二年,因大理借先帝驾崩,国朝守制,大理的高氏内乱并有意染指矿城。国朝出兵大理,拨乱反正,再一次扬威南疆,使国朝南疆边境有了至少五十年的安靖。
政和九年,西夏与北辽因图谋国朝火器秘方,双方联军几十万,破雁门,进代州,让满朝堂一日三惊,最终以国朝夺取云应四州为结局。
这一战,打出了国朝军伍的风范,令辽夏蛮夷不敢南顾。
河湟开边,从占领皋兰开始,步步推进,拿下兰
开始也就开始了,没什么妥当不妥当。
就如现在大朝会,从参政的提案议案递交答复,再到赵曦横生枝节的五年计划,不管是不是都准备妥当了,这一天还是来了。赵曦感觉好像跟平时也没什么区别。
他依然是寅时起床,仍然顺着内苑跑步锻炼,王中正还跟往常一样陪着。
二十多年了,习惯一直这样保持着,宫卫都也熟悉了官家的作息,在同一时间在哨位伸展运动,看到官家路过时敬礼。
然后,赵曦在宫女的侍候下,洗涮更衣,着朝服,带仪仗,踩着卯时的点,向勤政殿而去。
一样的路,一样的心情,就是思绪不太一样。
一路上赵曦脑子本来还想理一遍大朝会的议程,结果脑子里清空了…~记得上一世结婚也是这样,没到了这一天,脑子里总有觉得不合适的地方,等这一天来了,反倒没那么多顾忌了。
这一天总要过去的。
如今的朝会,完全是赵曦制订的议程,跟以往不同,就是礼部也找不到现成的规制。
赵曦是真搁心上了。毕竟是第一次,还是自己主导改变的第一次,成功与否,很可能关系到自己的威望。
只是到了今天,成与不成也就定型了。
说实话,若不是有王安石的那三句话,若不是逐渐在朝堂树立威信,若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跟文官别劲,他这样对朝会大变革,未必能成行。
多少年多少次,赵曦放出去太多利益,挖坑埋了多少次文臣,再有王安石的祖宗不足法,才让这样的大朝会模式成行了。
勤政殿到了,本来是应该有点别样的情绪的,结果赵曦找不到与平常的区别,就那样。
也许是习惯,也许是作为后世人对后世先进模式的信任,赵曦还真感受不到一私的紧张。
也是,朕是君王,还是积二十多年威望的君王,本就该如此坦然。
自即位以来,国朝不仅仅是祛除了朝廷诸多弊政,更是让国朝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改变并推行一个朝会模式而已。
“陛下驾到……”
进勤政殿之前,王中正兴奋的一声吼,让原本有些愣神的赵曦,赶紧收拢了乱七八糟的心思。
很随性写意的走向陛阶之上…~
当初建造勤政殿时,赵曦就是为这样的大朝会而设计的。
陛阶下的第一排,中间的位置空着……因为富弼需要主持朝会。左右分别为韩琦、文彦博,然后韩绛、张方平、王安石、陈升之、司马光、吕公弼分列两侧。
内阁是没有排名,但是,在勤政殿大朝会的位置是固定的。有座签,各自对应座签入座。
座签,在大朝会时,只有内阁和议政是有座签的,而参政则是按照朝廷各衙门,州府郡县等地域和职能标注。
座…~这一点是倍受朝臣喜爱的。
说实话,一次朝会几个时辰,让朝臣们就这样站着,确实够呛。更何况官家设定的大朝会是五七日,若真的硬站立这么多天,谁能受的了?
再说了,前朝的朝会,原本是有蒲团的。再往前,朝会时臣工除了跪坐的蒲团,都会设置矮桌。
太祖立朝后,撤掉了蒲团,取缔了朝会时臣工入座的形式。
而这一次,赵曦创立新朝会模式,再一次容朝臣落座,这也是减少阻力的原因之一。
关键是,朝臣中有一股复古礼的思潮,也让赵曦的朝会模式得以顺利通过。
当然,主要还是变革在如今的国朝成为了常态,逐渐让朝臣接受了国朝各方面的变化。
赵曦看了看陛阶下左侧的方台…~那是专门为主持朝会的内阁首辅设立的。
向富弼点了点头,然后抬手:“赐座!”
声音并不大,勤政殿回音壁的设立,却让他的声音能传到任何一个角落。
“现在开始大朝会第一项议程,由我富弼,代表内阁大臣向皇帝陛下汇报我大宋朝廷政和十三年政务……”
这流程到底是不是顺畅,现在也只有这样了。
因为礼部没有可参照的,谁也不敢在这上面多嘴,基本是官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然后,富弼就开始了类似于工作报告的陈述。
古今的工作报告都一样,基本上都是细数成绩的。鉴于这是第一次这样的大朝会,内阁在拟定这份工作报告时,几乎是从官家执政开始…~这是官家意志得以在国朝体现的节点。
这十三年,国朝取得的成绩真的是巨大的。这不是浮夸。
国防军事上,政和二年,因大理借先帝驾崩,国朝守制,大理的高氏内乱并有意染指矿城。国朝出兵大理,拨乱反正,再一次扬威南疆,使国朝南疆边境有了至少五十年的安靖。
政和九年,西夏与北辽因图谋国朝火器秘方,双方联军几十万,破雁门,进代州,让满朝堂一日三惊,最终以国朝夺取云应四州为结局。
这一战,打出了国朝军伍的风范,令辽夏蛮夷不敢南顾。
河湟开边,从占领皋兰开始,步步推进,拿下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