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诸般罪孽皆归于朕(1/2)
每一次前方来奏报,都是内阁大臣集体议事的情形。这算是朝廷现阶段保密却又为第一等的大事。
赵曦为体现群策群力的意图,这几次都是当众打开前方奏折的……前方的有些情况,赵曦现在也不是特别有把握。
他相信一人计短众人计长。
首先打开的是王韶的奏折。很好,赵曦很满意,配合前方探路者队伍的行动,出兵青塘,吸引西北各方势力的注意力。
此事该准!
“富相,此事准了。你们看看后就起草诏令吧!同时,该大张旗鼓的调集军伍就调集。”
打下青塘,对于装备了火器的新军而言,应该没多大难度,更何况,这些年王韶在河湟的用心经营,诸多的吐蕃部落归心未必还在青塘城。董毡和鬼章,即便也算是一世英才,到了这般程度,也无力回天了。
大张旗鼓的调集军卒,还真是抬举他了。
内阁大臣都很轻松。对于国朝而言,对外征战时,朝廷能如此轻松,也算是一种新的体验,很美妙。
“其实,一贯以来,青塘部还是亲国朝的,若老臣没记错,董毡还冠着我大宋的官衔,以如今的三级决策制,恐怕他都能够的着议政级了。”
“对于董毡而言,或许现在内附是最好的选择。”
“还真有可能!”
“他就是不像内附,那些管辖的部落,恐怕也不想打仗了。平时放放羊,收收羊毛,就能有好日子过,谁还乐意打仗。”
“官家,倘若董毡内附,军伍调集······”
这是个问题。其实对于青塘而言,国朝可以随时拿下,就河湟的驻防军伍就足够了。之所以这样大张旗鼓的调集军伍,目的是为了把西夏和黄头回纥的吸引力引过来,减轻探路者队伍的压力。
“董毡是否内附,跟调集军伍没关系。即便是董毡迫于内外压力内附,也需要朕同意。这样吧,告诉王韶一声,董毡内附可以,但是必须配合国朝把这场戏演完了。”
“另外,董毡内附的条件,必须是让董毡进入中原,全部部落军卒解除武装,那些忠诚于他的部落分散定居点。”
赵曦可没有养虎为患的想法,更不会像前朝那样,搞一堆异族将领,最后把自己给埋了。赵曦虽然没有极端的民族主义,但是,在对国家认同感不太重视的当今,他还是需要谨慎处理民族问题。
要想认同一个朝廷,这需要国朝的政策到位,以所谓的国民待遇善待内附的部落,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个一两代人的过度,才能真正的融为一体。
现在之所以能让吐蕃部落归顺,靠的还是利益,是生活质量的改善。千百年来,异族跟中原王朝的关系,一直就是根据中原王朝是否强盛对应改变的。
前朝作为混族王朝,说到底,最后还是败在了异族的出尔反尔上。
这不是后世,国家的认同感要高于一切,不分种族,更无所谓民族。
青塘的事不算什么大事,两三句就这么定下了。这何尝不是一种自豪?想当初,国朝极力拉拢唃厮啰,以便在对抗西夏时能增加一份助力,看如今,原本可以独自让西夏低头的青塘,在内阁居然算不上大事了。
内阁大臣都在等着看探路者队伍的奏报,那才是需要关注的,却发现官家看着奏报愣神了。
“他们没错,诸般罪孽皆归于朕!”
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自己想筛选一次奏报。可现在,已经这样了,没办法了。再说了,赵曦从心底里,还是想改变国朝在这方面问题上的认识。
这一次自己强势压下,下一次自己还是会这样,慢慢的让臣工们知道了,自己这个君王,在这个问题上的坚决态度。
“探路者队伍没有错,命令是朕下的,做什么朕都担着。诸位臣工可以看看,但是,此事到此为止,朕不希望朝堂上有乱七八糟的的议论。并且,在贯通和控制这条通道的事宜上,所有这类事务,遵照朕的意思处置!”
奏报还没被官家放下,内阁大臣还糊涂着,但是看官家如此郑重其事的表情,诸位内阁也知道,不会是小事。
先是富弼,然后诸位内阁大臣都顺序看完奏报······
没人开声,因为官家直接为此事定了调。
其实,要说国朝的文臣就真的悲天悯人,都是怀着一副慈悲之心,心里想着众生平等······那纯粹是扯淡。文臣杀起人来,比武将更残忍,特别是国朝前期文臣杀自己的军卒时,一点没有什么悲悯之心。
即便是在先帝时,统兵的文臣,一样随意的斩杀军卒。
之所以武将滥杀被作为弹劾武将的罪责,其实说到底,还是国朝限制武将,压制武将的方式和手段而已。
如今国朝的武将地位刚刚有所提高,赵曦很担心朝堂再一次出现文武争斗的风潮。所以自己就先定了调······这事是我赵曦命令这样做的,不仅仅是这次,以后出现此类情况,一样是如此!
“官家······”
“富相,朕说了,这事朕的皇命,他们没有错!富相不必多言!”
赵曦有点恼火了。富弼是首相,之所以是首相,是因为自己对他的信任,是多
赵曦为体现群策群力的意图,这几次都是当众打开前方奏折的……前方的有些情况,赵曦现在也不是特别有把握。
他相信一人计短众人计长。
首先打开的是王韶的奏折。很好,赵曦很满意,配合前方探路者队伍的行动,出兵青塘,吸引西北各方势力的注意力。
此事该准!
“富相,此事准了。你们看看后就起草诏令吧!同时,该大张旗鼓的调集军伍就调集。”
打下青塘,对于装备了火器的新军而言,应该没多大难度,更何况,这些年王韶在河湟的用心经营,诸多的吐蕃部落归心未必还在青塘城。董毡和鬼章,即便也算是一世英才,到了这般程度,也无力回天了。
大张旗鼓的调集军卒,还真是抬举他了。
内阁大臣都很轻松。对于国朝而言,对外征战时,朝廷能如此轻松,也算是一种新的体验,很美妙。
“其实,一贯以来,青塘部还是亲国朝的,若老臣没记错,董毡还冠着我大宋的官衔,以如今的三级决策制,恐怕他都能够的着议政级了。”
“对于董毡而言,或许现在内附是最好的选择。”
“还真有可能!”
“他就是不像内附,那些管辖的部落,恐怕也不想打仗了。平时放放羊,收收羊毛,就能有好日子过,谁还乐意打仗。”
“官家,倘若董毡内附,军伍调集······”
这是个问题。其实对于青塘而言,国朝可以随时拿下,就河湟的驻防军伍就足够了。之所以这样大张旗鼓的调集军伍,目的是为了把西夏和黄头回纥的吸引力引过来,减轻探路者队伍的压力。
“董毡是否内附,跟调集军伍没关系。即便是董毡迫于内外压力内附,也需要朕同意。这样吧,告诉王韶一声,董毡内附可以,但是必须配合国朝把这场戏演完了。”
“另外,董毡内附的条件,必须是让董毡进入中原,全部部落军卒解除武装,那些忠诚于他的部落分散定居点。”
赵曦可没有养虎为患的想法,更不会像前朝那样,搞一堆异族将领,最后把自己给埋了。赵曦虽然没有极端的民族主义,但是,在对国家认同感不太重视的当今,他还是需要谨慎处理民族问题。
要想认同一个朝廷,这需要国朝的政策到位,以所谓的国民待遇善待内附的部落,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个一两代人的过度,才能真正的融为一体。
现在之所以能让吐蕃部落归顺,靠的还是利益,是生活质量的改善。千百年来,异族跟中原王朝的关系,一直就是根据中原王朝是否强盛对应改变的。
前朝作为混族王朝,说到底,最后还是败在了异族的出尔反尔上。
这不是后世,国家的认同感要高于一切,不分种族,更无所谓民族。
青塘的事不算什么大事,两三句就这么定下了。这何尝不是一种自豪?想当初,国朝极力拉拢唃厮啰,以便在对抗西夏时能增加一份助力,看如今,原本可以独自让西夏低头的青塘,在内阁居然算不上大事了。
内阁大臣都在等着看探路者队伍的奏报,那才是需要关注的,却发现官家看着奏报愣神了。
“他们没错,诸般罪孽皆归于朕!”
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自己想筛选一次奏报。可现在,已经这样了,没办法了。再说了,赵曦从心底里,还是想改变国朝在这方面问题上的认识。
这一次自己强势压下,下一次自己还是会这样,慢慢的让臣工们知道了,自己这个君王,在这个问题上的坚决态度。
“探路者队伍没有错,命令是朕下的,做什么朕都担着。诸位臣工可以看看,但是,此事到此为止,朕不希望朝堂上有乱七八糟的的议论。并且,在贯通和控制这条通道的事宜上,所有这类事务,遵照朕的意思处置!”
奏报还没被官家放下,内阁大臣还糊涂着,但是看官家如此郑重其事的表情,诸位内阁也知道,不会是小事。
先是富弼,然后诸位内阁大臣都顺序看完奏报······
没人开声,因为官家直接为此事定了调。
其实,要说国朝的文臣就真的悲天悯人,都是怀着一副慈悲之心,心里想着众生平等······那纯粹是扯淡。文臣杀起人来,比武将更残忍,特别是国朝前期文臣杀自己的军卒时,一点没有什么悲悯之心。
即便是在先帝时,统兵的文臣,一样随意的斩杀军卒。
之所以武将滥杀被作为弹劾武将的罪责,其实说到底,还是国朝限制武将,压制武将的方式和手段而已。
如今国朝的武将地位刚刚有所提高,赵曦很担心朝堂再一次出现文武争斗的风潮。所以自己就先定了调······这事是我赵曦命令这样做的,不仅仅是这次,以后出现此类情况,一样是如此!
“官家······”
“富相,朕说了,这事朕的皇命,他们没有错!富相不必多言!”
赵曦有点恼火了。富弼是首相,之所以是首相,是因为自己对他的信任,是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