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高敬贤、高敬亭南下接引太子,是以太子仪仗出行的。
    专属的马车,太子的仪仗旗帜,兴师动众的出行······这是赵曦斟酌后的决定。
    这时候越是遮掩,越容易出现意外。声势浩大,其实就是一种震慑,同样也告知沿途乃至荆湖路方面,太子就在荆湖路。
    同样,这样的声势,也会让从汴梁到襄州沿线的驻军警惕起来,以避免在迎接太子的过程中出现意外。
    这应该是最为安稳的方式。
    一直有传闻,皇子们在成年后都会参加大考,同时按照国朝进士的任职渠道,到国朝各地任职。加上,这些年所有的大朝会,都没有太子以及皇子出现,朝臣们也就确信了这个传言。
    如今,朝廷高调接引太子入京,也就更加证实了这个传言。
    朝臣们的议论,基本上是猜测太子在荆湖任职的职衔,并没有想太多。
    就国朝目前的政局,也不会有人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也不应该有那些乱七八糟的。
    官家治政这些年,国朝的改观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官家在民间的声望,甚至比在朝堂更隆,几乎到了万家生佛的程度。
    不管是士大夫、商贾,还是贩夫走卒、黎民百姓,在在官家治政的这些年,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事实上,先帝时隔三差五就出现的乱事,各式各样的起义,在官家执政后,几乎见不着了,就是一直以来国朝难以解决的盗匪,这些年也不见了踪影······因为新军根本不是山贼能抗衡的。
    所以,没人去想别的,只是知道这一次大礼仪,太子要走向前台了。
    关于受降和大礼仪的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似乎朝廷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最起码表现的是正常的。只是参与那次议事的臣工心里明白,官家是在压着火,在为国朝这一次有史以来最大的礼仪让步,没有针对太子遇袭的事做任何动作。
    的确,在朝廷如此高规格,大声势的礼仪事务筹备时,又有党项王室和贵族接受封赏,更是有观礼的各国使臣,太子遇袭不适合宣扬,也必须暂且搁置。
    可赵曦并没有真的就搁置。
    皇城司不受朝廷节制,明面上是一都的皇城司亲从官随行南下,实际上,皇城司已经启动了紧急事务处置程序······这时候在荆湖路的皇城司探知,不少于两千人。
    同时,有赵琴掌握的国朝编户驿递网络,荆湖路的网络也由皇城司接管。
    “官家,荆湖路紧急奏报:伏牛山发现歹徒踪迹,五百七十六人,除在袭击太子时伤亡三百余人外,其余也均死亡,死亡原因是中毒,或者说是服毒自裁。王押班推测为死士······”
    石得一暂时承担了陪侍官家的职能,同时汇总各地皇城司的奏报。整个奏报没有添一字,全是王中正奏报的文字复述。
    赵曦看了看王中正的奏报,并没有说什么,这是让石得一归档了。
    在让赵琴将荆湖路驿递网络交给王中正节制时,就已经给皇城司下一步侦查的方式指明了。
    对于袭击太子这些人的结果,赵曦已经有预料。太子遇袭的侦办,突破点不一定在这群歹徒身上。既然谋划袭击太子,不可能想不到这点。
    “你去告知范总监察官,荆湖路侦办事宜,让监察衙门也介入吧。”
    国朝现在情况,赵曦认为,大几百人的行动,地方州府不察觉就有很大的疑点。赵曦心里隐隐有些念头,一直压着,好像自己也忌讳那样去想。
    也是因为赵曦心里的不安,才责令监察衙门也介入此事件的调查。
    朝廷近期的事务太多,让赵曦没法静下心来仔细琢磨这事。能做的就是先等太子回朝,然后询问了结果。
    正式的侦办,估计得等到朝廷将这一次受降和大礼议结束了······
    太子回朝,内阁是尽数都到车站迎接的,似乎有些隆重了些,不过倒也正常。整个朝堂的臣工也没有觉得这意外。毕竟,太子出宫历练,这算是第一次以国朝大统继承人的身份走向前台,内阁大臣郑重一些也说的过去。
    也就有限的部分人心里清楚,内阁这是一种慰问的表达。在国朝,或者说以国朝的惯例,太子始终达不到让臣工如此恭敬的程度。即便是官家,东宫时已经有一定的声望了,在当时的相公眼里也就那样。
    所以,所谓的迎接只是在车站的一次寒暄,在太子仪仗起驾时,内阁都各自回公廨了。太子责需要入宫觐见陛下······
    “爹爹,孩儿无事······”
    有些小激动,也可能是劫后余生的感觉,原本一直稳重的太子,在见着父亲时,也有些情绪上的不同。
    “无事就好。先去后苑给娘亲请安吧,待会儿再详细说说情况。”
    太子遇袭的事,赵曦没瞒滔娘,这也是他派遣高家兄弟带兵接引太子原因。在赵曦看来,任何一位将领做这事都可以,之所以让高家人带队,是给滔娘一个心安。
    太子入后苑被絮叨了很久,赵曦就这样愣了很久,手边的奏章都没有翻几页。
    “爹爹,其实在漕运的船只进水时,近卫已经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