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我的大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热闹的大小不由旁观者主导。
    很遗憾,虽然北辽的内乱持续了将近一年,可国朝希望看到的热闹,没有发生。
    女真有很强的战力,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
    在耶律乙辛的重赏之下,又有北辽长期以来无底线的压迫。在耶律乙辛谋反开始,女真确实配合了,也举起了反旗。
    然而,原本就矛盾重重的女真四部,在遭遇败战以后,而耶律乙辛又没有做到预期的战果。
    所以,女真四部就恢复到了原本一盘散沙的本来,最终被北辽朝廷各个击溃…~
    同时,在苏州反叛事件发生时,在北辽的上京道,也出现了小股的反叛。
    北辽上京道,也就是后世的蒙古高原。
    赵曦对这次的小叛乱,其实是抱有希望的,结果,整个反叛根本就没激起一丝涟漪,还没怎么听说,就很快被平叛了。
    这个时代,成事的因素,主导者的才能占绝大的成分,或者说,领袖决定了能否成事。
    比如女真,比如蒙古高原……
    赵曦仔细想了想,后世那个一统欧亚大陆的人物,估计还得百十年才有可能出生。
    之所以说有可能,是这一次蒙古高原的部落反叛,没有涉及到他的先祖。
    听闻这一次北辽的平叛,执行的是早期游牧民族的方法,凡高于车轮者,一律砍头。
    那位百年以后出生,并名扬天下的人物,或许他的先祖已经在这一个偶然的事件里消失了。
    赵曦也有点想多了…~
    不过,赵曦也想了,如果待国朝收复燕云,疆域扩张到燕山山脉以北,不管怎样,赵曦都会尽力将那位后世扬名的英雄先祖给灭掉。
    心里有些阴暗了,没办法。
    后世有关于华夏文明浩劫的说法,说三次的有,说五次的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甚至还有说是导致华夏文明断层者。
    当然,也有说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是华夏文明融合的。
    然而,不管是断层也好,浩劫也罢,还是融合也算。却没有一家学说,为百多年以后发生的改朝换代正名的。
    因为,那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华夏文明浩劫,甚至说断层都可以。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这句话,赵曦是相当认同的。
    或许原本的自己就是所谓的赵氏后裔,赵曦对宋的评价很在意,也翻阅过很多关于大宋的评价和记载。
    华夏文明至大宋一代,形成了最符合这片土地治理的集权体制,摈弃了门阀世家和藩镇割据。
    而大宋的集权,却没有后世那几个王朝的专权,是一种宽松的、清明的集权,是一种一定程度上将君王和朝臣平等对待的君王集权。
    大宋没有臣工跪拜君王的礼节,而赵曦甚至恢复了前朝臣工议事坐而论事的规制。
    至大宋一代,这片土地滋生了先进的市场意识。相对平等的商贾地位,繁荣的海上贸易,琳琅满目的商品,入雨后春笋般的作坊,还有以诚信为本的契约精神,劳工的契约期限等等。
    在宋一代,消失了部曲,取缔了奴仆,禁止了丁口买卖,初步具备了人道上的平等。
    文教方面,更是开创了一个空前的盛况。人们重视文化的程度,达到有史以来之最。从乡间里坊,到州府郡县,处处都有传播文化的设置。
    同样,这样的文教基础,也促使了大宋的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层出不穷的大家,让大宋在这个时代无与伦比。
    而科举,也在大宋一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也是从大宋始,科举才真正的名副其实,真正的将科举作为取士的途径。也成就了大宋名臣耀眼后世······
    总则,大宋社会生产迅猛发展,其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的发展水平,大大超过前朝,成为战国秦汉以后,经济发展的高峰期。
    同时,也因为疆域的局限性,导致国朝不得不将经济重心的南移。在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的浙西平原,其经济以占城稻的引进为基础,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发达地区。
    宋代的词和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全面发展,则非前朝之所能及;而从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教育、史学等方面作综合比较,大宋无疑也都超越了前朝,成就了有史以来最为鼎盛的时期。
    赵曦来到这个时代,潜移默化中,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步步将阻碍大宋强盛的事务,一件件的改变了。
    从臃肿的官僚体制,到规范整个市场,再带一步步提升的大宋军力。
    并且,留下了先进的理论指导,引导着这个时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用最为扎实的方式推进。
    让原本羸弱的大宋,因为军事、科技、产业以及经济的大幅度提升,逐渐强壮起来。
    后世对大宋占整个世界经济总量的议论很多,说八成者有,说六成者有······赵曦不需要去考虑这些,基于赵曦制定的货币政策,赵曦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大宋这时候可以左右整个世界经济。
    很零散,赵曦的脑子里很零散。但是,他却能真切的感受到,这是一个最为美好的时代,是他赵曦成就的辉煌大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