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吉甫所言极是(1/2)
这是人道主义精神······
不过赵曦并没有跟臣工们谈什么人道主义精神,这说法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赵曦没有解释这个名词的想法,干脆就以国朝一直接受北辽逃民做借口了。
其实,赵曦并不是真的要发扬什么人道主义精神,他是觉得就这样把耶律乙辛推出去,这群反贼的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有些话不能说的直白,需要臣工们领悟意图。
“所有边境大军压境,这样的代价,除非北辽将剩下的十二州全部归还了,否则,如何能对得起朝廷如此兴师动众?”
“官家这是给内阁出难题呀?耶律乙辛率领的叛军,对北辽而言,根本没法跟燕云相比。老夫以为,耶律乙辛不是没有以这样的条件跟北辽朝廷谈判过。”
说实话,王安石是真的搞不了阴谋诡计,或者说,他是那种堂堂正正的人。
对于北辽内乱,以及耶律乙辛谋反的事,若不是内阁大多数和官家的想法,王安石会选择直接讨伐耶律乙辛,而不是这样皮里阳秋的做法。
出于国朝的利益考虑,王安石从大局出发,违心的主导了这次对北辽内乱的所谓作为。为大宋计,执拗的王安石也是可以改变的。
“王相,若没有大军压境,北辽朝廷能归还几州?”
章惇属于不讲过程,注重结果的性子,甚至说在过程中无所不用其极也无所谓。
“恐怕一州也不会归还!”
王安石还是有这个判断的。
“在大义上,朝廷是不能接纳耶律乙辛的叛军的,以大宋朝廷的立场,也不能接受谋反者。那么,同样北辽不会归还燕云的州城,甚至还会就国朝如今推进占领的地盘展开交涉。”
“于我大宋而言,又该作何选择?占领的地盘再还回去,那是丧师辱国,我等这一届内阁需要背负骂名的。不还回去,势必存在开战的可能。”
“一旦开战,北辽与大宋的战事,在这期间,耶律乙辛必将得以喘息,甚至从中获利也不是不可能。另外一种可能,朝廷作壁上观,北辽在歼灭耶律乙辛叛军时,战火是否会影响到河北道?国朝又该如何应对?”
“如其被动应对,倒不如主动行动。大举派兵,对北辽朝廷,对耶律乙辛,都是威慑,同时也能对即将发生的乱局提前准备。”
章惇所说的,王安石又如何想不到,只是,这样的兴师动众,最终谈不下几座州城,这对于朝廷而言,那就是失败。
大规模调兵,朝廷是要支出钱粮的。再加上辅助番骑入战斗序列,战马补偿等等。这一水买卖,朝廷亏大了······
国朝现在是富足,朝廷财政很宽裕,但,那都是准备着收复燕云的。
官家这样的旨意,内阁若谈不下几座州城来,是真的说不过去。
谈判,涉及边境线的谈判,还是没有对战就关乎边境线重新厘定的谈判,那会那么容易?
“诸位,我在想,官家所说的国朝不能接纳叛军,若是朝廷将叛军家眷当做平民接收,这与国朝跟北辽的河东契约并不相悖,北辽朝廷也没异议的理由。”
“既然如此,朝廷在与北辽谈判时,就有了后手。这所谓的后手,便是这群叛军和家眷区别对待的方法······”
吕惠卿是最喜欢琢磨官家的,从很早就这样了。他总觉得官家的意思并不是想章惇所说的,更不是想王安石所说的给内阁增加难度。
吕惠卿着重考虑了官家说的:叛军是叛军,家眷是家眷的说法······
“吉甫,详细说说。”
王安石可能是年岁大了,也有点向富弼做首相时的味道了,不再突显自己,而是尽可能的协调内阁与内阁,内阁与臣工,内阁和官家等等的关系了。
不过,该背的锅,还是要背起来。这时候他也知道了,当初的富弼富彦国,在内阁与官家之间,也背了不少锅。
“王相,诸位,惠卿以为,耶律乙辛反叛,除了野心,也存在他的诸多做法被辽皇察觉,考虑自己下场的原因。之所以反叛,还是想给自己博一个可能。”
“而那些追随耶律乙辛的死忠,同样如此。参与了耶律乙辛的诸多事务,从坑害萧皇后,谋害太子,再到最后的皇孙。只有在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才会有这般的死忠。”
“如果说开始起事时,这帮人还是为自己博一个不错的将来,可现在,他们更多的是想着如何能活命。”
“朝廷一旦与北辽接触,不管最终如何,这群叛军的命运几乎是注定的。他们会怎样?惠卿以为,要不就是破釜沉舟,再蓄积力量鼓起勇气跟北辽作战。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耶律乙辛故伎重演,以无赖的做法,将叛军化整为零,入国朝境内祸乱。”
这几乎是肯定的。耶律乙辛第一次派兵入境祸乱,没杀一人,就是为今天做准备。同时,那一次的行为,也是在给大宋朝廷提个醒。
现在,耶律乙辛已经算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就不会再有什么忌讳了。
从这点上考虑,朝廷若是不接纳叛军,指不定叛军对国朝的怨恨要大于北辽朝廷······这种心理扭曲的想法,真的不少见。
不过赵曦并没有跟臣工们谈什么人道主义精神,这说法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赵曦没有解释这个名词的想法,干脆就以国朝一直接受北辽逃民做借口了。
其实,赵曦并不是真的要发扬什么人道主义精神,他是觉得就这样把耶律乙辛推出去,这群反贼的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有些话不能说的直白,需要臣工们领悟意图。
“所有边境大军压境,这样的代价,除非北辽将剩下的十二州全部归还了,否则,如何能对得起朝廷如此兴师动众?”
“官家这是给内阁出难题呀?耶律乙辛率领的叛军,对北辽而言,根本没法跟燕云相比。老夫以为,耶律乙辛不是没有以这样的条件跟北辽朝廷谈判过。”
说实话,王安石是真的搞不了阴谋诡计,或者说,他是那种堂堂正正的人。
对于北辽内乱,以及耶律乙辛谋反的事,若不是内阁大多数和官家的想法,王安石会选择直接讨伐耶律乙辛,而不是这样皮里阳秋的做法。
出于国朝的利益考虑,王安石从大局出发,违心的主导了这次对北辽内乱的所谓作为。为大宋计,执拗的王安石也是可以改变的。
“王相,若没有大军压境,北辽朝廷能归还几州?”
章惇属于不讲过程,注重结果的性子,甚至说在过程中无所不用其极也无所谓。
“恐怕一州也不会归还!”
王安石还是有这个判断的。
“在大义上,朝廷是不能接纳耶律乙辛的叛军的,以大宋朝廷的立场,也不能接受谋反者。那么,同样北辽不会归还燕云的州城,甚至还会就国朝如今推进占领的地盘展开交涉。”
“于我大宋而言,又该作何选择?占领的地盘再还回去,那是丧师辱国,我等这一届内阁需要背负骂名的。不还回去,势必存在开战的可能。”
“一旦开战,北辽与大宋的战事,在这期间,耶律乙辛必将得以喘息,甚至从中获利也不是不可能。另外一种可能,朝廷作壁上观,北辽在歼灭耶律乙辛叛军时,战火是否会影响到河北道?国朝又该如何应对?”
“如其被动应对,倒不如主动行动。大举派兵,对北辽朝廷,对耶律乙辛,都是威慑,同时也能对即将发生的乱局提前准备。”
章惇所说的,王安石又如何想不到,只是,这样的兴师动众,最终谈不下几座州城,这对于朝廷而言,那就是失败。
大规模调兵,朝廷是要支出钱粮的。再加上辅助番骑入战斗序列,战马补偿等等。这一水买卖,朝廷亏大了······
国朝现在是富足,朝廷财政很宽裕,但,那都是准备着收复燕云的。
官家这样的旨意,内阁若谈不下几座州城来,是真的说不过去。
谈判,涉及边境线的谈判,还是没有对战就关乎边境线重新厘定的谈判,那会那么容易?
“诸位,我在想,官家所说的国朝不能接纳叛军,若是朝廷将叛军家眷当做平民接收,这与国朝跟北辽的河东契约并不相悖,北辽朝廷也没异议的理由。”
“既然如此,朝廷在与北辽谈判时,就有了后手。这所谓的后手,便是这群叛军和家眷区别对待的方法······”
吕惠卿是最喜欢琢磨官家的,从很早就这样了。他总觉得官家的意思并不是想章惇所说的,更不是想王安石所说的给内阁增加难度。
吕惠卿着重考虑了官家说的:叛军是叛军,家眷是家眷的说法······
“吉甫,详细说说。”
王安石可能是年岁大了,也有点向富弼做首相时的味道了,不再突显自己,而是尽可能的协调内阁与内阁,内阁与臣工,内阁和官家等等的关系了。
不过,该背的锅,还是要背起来。这时候他也知道了,当初的富弼富彦国,在内阁与官家之间,也背了不少锅。
“王相,诸位,惠卿以为,耶律乙辛反叛,除了野心,也存在他的诸多做法被辽皇察觉,考虑自己下场的原因。之所以反叛,还是想给自己博一个可能。”
“而那些追随耶律乙辛的死忠,同样如此。参与了耶律乙辛的诸多事务,从坑害萧皇后,谋害太子,再到最后的皇孙。只有在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才会有这般的死忠。”
“如果说开始起事时,这帮人还是为自己博一个不错的将来,可现在,他们更多的是想着如何能活命。”
“朝廷一旦与北辽接触,不管最终如何,这群叛军的命运几乎是注定的。他们会怎样?惠卿以为,要不就是破釜沉舟,再蓄积力量鼓起勇气跟北辽作战。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耶律乙辛故伎重演,以无赖的做法,将叛军化整为零,入国朝境内祸乱。”
这几乎是肯定的。耶律乙辛第一次派兵入境祸乱,没杀一人,就是为今天做准备。同时,那一次的行为,也是在给大宋朝廷提个醒。
现在,耶律乙辛已经算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就不会再有什么忌讳了。
从这点上考虑,朝廷若是不接纳叛军,指不定叛军对国朝的怨恨要大于北辽朝廷······这种心理扭曲的想法,真的不少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