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北辽皇帝早逃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满算也就二十万,还不能跟河北道这边的南路大军相比。
    南路,这是近两年不停的增兵谋划的结果,战车和骑兵的数量,几乎做到了衔接。但是,北路不行。二十万大军,还是长途奔袭,以骑兵为主,很难形成无缝包围的。
    这样做,算是有备无患吧,或许存在截获北辽皇帝的可能······
    君王旗确实没了,宋军的喊话让北辽的将士们都关注着中军,结果是:君王旗确实没了。也就是说,陛下已经撤离战场了。
    本来战场就呈现着一边倒的迹象,君王旗的消失,彻底让北辽将士们没有了继续作战的士气。
    在这一刻,就基本注定的结果。
    或许底层的将士还有迟疑,而那些北辽朝廷顶层的将领和部落首领,在瞬间就明白了。
    陛下不仅仅是逃了,还是在三日前就逃了······
    只要是首领,是将帅,没有不给自己留后路,似乎都准备着这一场大战的失败,应该都没想到会败的这样惨······
    所以,在大宋几万几十万军卒,在这方圆几百里的战场上,都喊北辽皇帝逃跑了时,丢了士气的不仅仅是北辽的底层骑兵,还有哪些各方势力的首领,以及稍微有些地位的将领。
    有些将领还会遣斥候去中军验证,有些将领直接就相信了。
    这是萧垯不也讲究,在确定陛下已经离开战场后,自己在带领亲卫突围时,让中军的守卫,把君王旗撤了······陛下都抛弃了燕云,将士们没必要继续为大辽的燕云拼命了。
    总之,在所有人确定大辽皇帝陛下已经撤退后,战场就没了样······因为,还在奋勇作战的北辽骑兵,已经找不到他们的上官了······
    其实,北辽在这一场大战的混乱,从今天卯时就开始了,或者说从三日前耶律洪基亲率精锐逃跑时,就已经注定了。
    还是在高粱河一带,时隔百多年,历史重演,胜负的双方却调换了······
    于是,在北辽南京道一带,大宋河北道以北,在后世河北全境内,开始上演追逐战······
    “官家,北辽已经没什么像样的防御了,大军现在就是在推进······不,或者说行军更契合。”
    章惇还在用千里眼观望着战场,中军如此,想来两翼也应该如此。要说真有战事,应该是北路军的战事多一些。
    至于大规模的战斗,就以现在北辽军伍的士气,即便是北路军,也不可能遭遇到北辽一定烈度以上的抵抗······北辽已经没有士气了。
    “官家,或许今日大军就可以攻下析津府!”
    章惇很兴奋,或者说整个中军宫帐里的人都兴奋,就是不停传递文书的小吏,脚步都是轻快的。
    收复燕云,这是大宋自建朝以来的执念,可想而知,这一次收复燕云的胜利,朝廷会怎样的赏赐?
    只要是参与了这场战役的人,都会得到相应的赏赐······
    “将所有骑兵都放出去吧,让他们自由作战。现在是追击战,战车兵和火枪兵速度还是跟不上来······”
    番骑队早就憋着劲了,眼看着北辽的逃兵,却不能离开协同作战的队伍,只能和战车兵同步推行。
    这时候,官家下令骑兵出击,就像是放开斗门,各路大军的番骑队,辅助番骑队,以及后期的招募番骑队,全部奔涌而出······
    本来作为作战主力的战车兵,这时候倒成了打扫战场的······继续行军式的推行,不管是两翼还是中军,全部向北辽析津府进发······
    时隔百多年,情景是何等的相像。可惜,倒是北辽皇帝先一步逃了。
    所谓的大包围已经完全没必要了。事实上,在整个河北平原上部署围剿,不是这几十万军卒可以完成的。
    记得后世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在这片土地上,当初双方将近二百万大军,也只是实现了横扫,而不是全歼。只是在特定战场实现了全歼。相对于这样大的战役,就目前这个时代,目前装装装备的情况下,做不到全歼的。
    不过,战前预定的有效歼灭北辽有生力量,应该是完成了。
    这时候,大宋的四路大军,也不在向中路靠拢了,不需要了。在北辽溃败的那一刻,宫帐已经下令,各路大军,以原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全军向北进发······
    折克行攻涿州,周侗攻漷阴,王舜臣攻安次,高敬亭率蔚州军攻良乡,折可适率云州军攻高河,种谊守居庸关,清扫整个奉化州、归化州、儒州,曹霖北上檀州······
    按照既定战略,在击溃北辽的防线后,各路大军将各自扫荡北辽析津府周边的城池,确保在中军,也就是种建中部,在攻打析津府之前,所有周边城池全数归大宋占领。
    同时,这样的部署,能尽可能减少北辽皇帝以及各方势力贵族逃跑的可能,或者说最大限度的切断他们逃跑的线路。
    于是,整个北辽的南京道,全境成为了战场······
    章惇也放弃继续瞭望战事了,因为放眼中军的周围,根本看不到战斗了。这时候的中军,变成了纯粹的行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