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乌的火车
    火车上的人有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去进货的,因为他们的标配就是小手拉车,上面再缠上一圈弹力绳。
    一般不怎么说话,就在那坐着闭目养神。
    一节车厢看下来有一大半是去进货的。
    等到了义乌,出站的时候,乍一看还以为来到了什么国际大都市,不是说义乌的硬件设施多么多么的好。
    而是义乌这里有好多外国人,抬眼一看,十个里有两三个就是外国的,有带头巾的阿拉伯人,也有金发碧眼的欧美人。
    和他们比起来,肖燕她们三个,一看就是外行。别人都是步履匆匆的在走路,只有他们仨,还在左顾右看。
    出站口就有直达商贸城的公交车,站台那里还有专门换零钱的地方。上面还很贴心的用了不同的语言标注。
    虽然看起来不是很高大尚,但是细节部分还是值得好评的。
    801/802都可以直达国际商贸城,三个人投币上车,车上也都是去商贸城进货的人,他们坐上了801,车开了有一个多小时,路上的风景也很一般,就是普通小县城的感觉。
    因为他们坐的是夜车,到义乌的时候还是早上,之前肖爸肖妈和肖燕在一起做过功课,专门研究过。
    一般的批发都是在早上,而且批发的时候要说拿货,这样会显得专业一点,还有拿货的时候是按‘件’拿,一件就是一套颜色或者指定数量。
    他们还专门研究了下这几区的分类,一区,一楼经营花类、玩具;二楼经营饰品;三楼经营工艺礼品;四楼开办了中小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台商馆,东铺房为外贸企业采购服务中心。
    二区一楼经营箱包、伞具、雨披·袋;二楼经营五金工具·配件、电工产品、锁具、车类;三楼经营五金厨卫、小家电、电讯器材、电子仪器仪表、钟表等;四楼设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及香港馆、韩商馆、四川馆、安徽馆、江西九江馆、新疆和田馆等精品交易区;五楼设外贸采购服务中心;市场中央大厅二、三楼设旅游购物中心、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陈列馆
    三区为文化用品、体育用品、化妆品、眼镜、拉链·钮扣·服装辅料等行业。
    四区一楼经营袜类;二楼经营日用百货、手套、帽类、针棉;三楼经营鞋类、线带、花边、领带、毛线、毛巾;四楼经营文胸内衣、皮带、围巾。
    五区主营进口商品、床上用品、纺织品、针织原材料、汽车用品及配件等行业
    肖爸爸还给肖燕普及了一下义乌商贸城的历史
    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廿三里。
    1974年春节前后,县城稠城镇县前街也兴起了小商品市场。
    在特殊年代,在上级明令禁止、取缔,而半合法的敲糖换鸡毛又需要市场存在的矛盾冲突之中,两个提篮叫卖、批零兼营的季节性市场悄然孕育。
    1982年3月26日上午,就稠城市场整顿问题,县政府再次召开由一名副职主持的县长办公会。
    当时工商局副局长叶荣贵、城阳区工商所所长王廷腊,也列席了这次会议。这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前夕著名的第二次县长办公会议。
    根据一位副县长的提议,会议首先解决了与稠城集市整顿有关的猪市、牛市摆布问题。紧接着对小百货市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由于当时政策滞后,问题敏感且涉及方方面面,敞开观点的讨论持续了一整个上午。
    农民经商、农民进城、批发购销、自由市场等敏感问题,在你一言、我一句的提起后作了再一次研究。
    其他需要研究的六项议题不得不放在下午进行。对市场整顿,会议形成初步意见:作为对小百货市场的全面管理,一是全面登记;二是(颁发)临时执照;三是建立组织;四是自己建帐,税收按营业额征收;五是成立由工商局、工商所、财税所、镇爱卫会、派出所组成的市场整顿具体实施临时机构。
    这次会议甚至对市场全面整顿动员都作出了具体安排。
    1984年,这个市场的成交额达2321万元,商品主要销往义乌周边县市。
    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象春风吹开了这个小百货市场个体商贩人员的张张笑脸,城阳工商所干部通过学习认为,有党中央撑腰,湖清门市场应该让它存在和发展……
    十二大期间,他们在县工商局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发出了关于加强小百货市场管理的第一号通告,装起高音喇叭大力反复宣传,小百货市场的经营范围是国家规定的三类小商品和家庭工副业产品。
    同时,对符合条件经商的人员均发给营业许可证。按经营商品的范围分别编制了十五个小组……整顿后的湖清门小百货市场,秩序井然,面貌一新。
    市场被正式认可之后,发展的速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意料。于是又有了第二代市场的建设。
    1986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亿元,辐射范围从周边县市延伸到省内外。
    市场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计。刚开业不久的第二代市场马上又显得太小了。
    1985年初,工商部门不得不动用预备用地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