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1/3)
今天幸好还会小朝会,在议政殿举行。
这种小朝会并没有以前在电视剧上看到的那样,乌压压一殿的大臣,分成文武两班站立,上面管事太监来一句:“诸位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那种群臣百官汇聚的大朝会是十日才有一次,而日常的早朝,都是小朝会。
一路打着哈欠,秦诺到了议政殿。
幸好是小朝会,自己还能多睡会儿。
大朝会更惨。大朝会是在祈天殿的前殿,就是俗称金銮殿的地方举行,秦诺在三天前举行登基告天下的时候有幸经历了一次。早晨五点钟就得起床,穿戴朝服之后,带着全副依仗往前殿去。
前面是六对礼仪女官,分别持着八宝灯、金如意等物,身后还要跟着四个女官,分别举着八尺长的金羽伞,华盖等彰显皇帝威严的道具,再往后是长长的太监队伍,分别捧着辟邪拂尘等物,而两侧是两百名精锐侍卫护驾。
一行人浩浩荡荡,驾临金碧辉煌的金銮殿。
到达金銮殿的时候,殿内已经文武百官齐聚了。实际上大殿虽然广阔,也是容不下这么多人的,所以还有至少一半的官员需要站在门外。
而为了朝会的公开性,大朝会的时候,殿内所有门窗都是开启的,方便皇帝看到所有臣子,臣子也能通禀皇帝。
如今是夏天,大清早四面透风也挺舒坦,如果到了冬天……秦诺想象了一下,忍不住给自己点了个蜡烛。
这种朝会人太多,反而办事效率格外底下。
大朝会上商议的,大多数都是礼仪庆典之类的事务。像上次大朝会,确定了秦诺的年号。
礼部呈上的奏折列着永寿、延熙、太康等十几个备选的年号。
秦诺简略看过,最终选定了天祐。他对年号没有什么执着的,反正都是一个风格的吉祥词语。新年号就这样定了下来,不过得等到明年才会使用。
经历了一次大朝会,秦诺有种要崩溃的感觉,知道大朝会是十天一次之后才勉强原地复活,血没有加满的那种。
要是能改成一个月一次就好了,或者半年一次也不错。
呵呵,这种奢望也只能想想而已。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当了皇帝,行事反而更加不自由。秦诺也很无奈。
幸好今天还是小朝会,在祈天殿的后殿,俗称议政殿的地方举行。
殿里臣子已经到了,两位丞相,六部尚书,以及几位重要的武将。再有就是他们有时候会带着副手,另外就是与今天早朝需要商议的事情有关的臣子了。一般不会超过三十个人。
这种规模的小朝会,能更快地处理事务,集中意见。
秦诺登上宝座,众人跪地行礼。
礼毕之后,开始一天的议政。
今天的几件事,一件是关于汛期防洪的,工部尚书季康乐提起了司水河下游近日连番暴雨,导致水位暴涨,需要加固堤坝,因为要拨付的银两,跟户部尚书马兴邦一阵掰扯。紧接着是某地干旱,两镇为争斗水源,导致结仇斗殴,竟然损伤人命近百,地方官责无旁贷,吏部需要对其进行弹劾……
几个议题听下来,秦诺发现基本不需要自己干什么,实际上,大多数的政务,朝廷都能自行运转处理完毕。
一般内政事物六部尚书都能搞定,两边扯皮的出动左右丞相调解,实在朝臣们都解决不了的,再奏请皇帝裁决。
当然,对达成一致意见的议题,众人也会上奏一番。一般秦诺会点点头,“就依卿的意见吧。”然后事情就揭过了。
朝会大概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秦诺一开始还振作精神,听到后来索然无味,很有种前世上数理化课程的感觉。前世当学生,有期末考试期中考试这些拦路虎,不想听也得强迫自己提起精神,而眼前的朝会,谁能考核一位皇帝呢?
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自己的老爹景耀帝经常连续数日罢朝,都没有臣子劝谏,而皇兄秦聪一病大半年不理政务,也没有影响朝政运转了。一个成熟的王朝,会形成一套固定的运行机制。只要不出大故障,这套机制就能顺利地运转下去。
总算熬到了朝会结束,秦诺散朝之后,还有一桩例行公务。去给太后请安。
大周彰显孝道,身为皇帝,更应该作为表率,晨昏定省什么的,决不能缺。
如果是亲生的,也许还可以省略些,自己这个庶子,对嫡母只能加倍的恭敬。
好在按照规矩,每天只在早朝之后走一趟慈宁宫就行了。而霍太后对这种母慈子孝的戏份显然也没有多少兴趣。
请安是从斋戒期就开始了的,但是真见到霍太后只有一两次,大多数时候,在慈宁宫正殿里坐半盏茶的时间,就会有女官出来,恭敬地回道:太后还在歇息,深感皇帝孝心,政务繁忙,就不耽搁宝贵时间了。
今天也是一样,略作片刻,秦诺就起身离开了。
回到乾元殿后殿,就看到桌上摆着一大摞子奏折等着他呢。
实际上被拿到朝会上来议政的只是少数议题,都是关系重大,或者需要多部门共同商议,悬而不决的。其余大多数议题都在奏折上。
秦诺苦着脸来到桌子旁,粗略数了数,奏折两三百本。
这种小朝会并没有以前在电视剧上看到的那样,乌压压一殿的大臣,分成文武两班站立,上面管事太监来一句:“诸位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那种群臣百官汇聚的大朝会是十日才有一次,而日常的早朝,都是小朝会。
一路打着哈欠,秦诺到了议政殿。
幸好是小朝会,自己还能多睡会儿。
大朝会更惨。大朝会是在祈天殿的前殿,就是俗称金銮殿的地方举行,秦诺在三天前举行登基告天下的时候有幸经历了一次。早晨五点钟就得起床,穿戴朝服之后,带着全副依仗往前殿去。
前面是六对礼仪女官,分别持着八宝灯、金如意等物,身后还要跟着四个女官,分别举着八尺长的金羽伞,华盖等彰显皇帝威严的道具,再往后是长长的太监队伍,分别捧着辟邪拂尘等物,而两侧是两百名精锐侍卫护驾。
一行人浩浩荡荡,驾临金碧辉煌的金銮殿。
到达金銮殿的时候,殿内已经文武百官齐聚了。实际上大殿虽然广阔,也是容不下这么多人的,所以还有至少一半的官员需要站在门外。
而为了朝会的公开性,大朝会的时候,殿内所有门窗都是开启的,方便皇帝看到所有臣子,臣子也能通禀皇帝。
如今是夏天,大清早四面透风也挺舒坦,如果到了冬天……秦诺想象了一下,忍不住给自己点了个蜡烛。
这种朝会人太多,反而办事效率格外底下。
大朝会上商议的,大多数都是礼仪庆典之类的事务。像上次大朝会,确定了秦诺的年号。
礼部呈上的奏折列着永寿、延熙、太康等十几个备选的年号。
秦诺简略看过,最终选定了天祐。他对年号没有什么执着的,反正都是一个风格的吉祥词语。新年号就这样定了下来,不过得等到明年才会使用。
经历了一次大朝会,秦诺有种要崩溃的感觉,知道大朝会是十天一次之后才勉强原地复活,血没有加满的那种。
要是能改成一个月一次就好了,或者半年一次也不错。
呵呵,这种奢望也只能想想而已。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当了皇帝,行事反而更加不自由。秦诺也很无奈。
幸好今天还是小朝会,在祈天殿的后殿,俗称议政殿的地方举行。
殿里臣子已经到了,两位丞相,六部尚书,以及几位重要的武将。再有就是他们有时候会带着副手,另外就是与今天早朝需要商议的事情有关的臣子了。一般不会超过三十个人。
这种规模的小朝会,能更快地处理事务,集中意见。
秦诺登上宝座,众人跪地行礼。
礼毕之后,开始一天的议政。
今天的几件事,一件是关于汛期防洪的,工部尚书季康乐提起了司水河下游近日连番暴雨,导致水位暴涨,需要加固堤坝,因为要拨付的银两,跟户部尚书马兴邦一阵掰扯。紧接着是某地干旱,两镇为争斗水源,导致结仇斗殴,竟然损伤人命近百,地方官责无旁贷,吏部需要对其进行弹劾……
几个议题听下来,秦诺发现基本不需要自己干什么,实际上,大多数的政务,朝廷都能自行运转处理完毕。
一般内政事物六部尚书都能搞定,两边扯皮的出动左右丞相调解,实在朝臣们都解决不了的,再奏请皇帝裁决。
当然,对达成一致意见的议题,众人也会上奏一番。一般秦诺会点点头,“就依卿的意见吧。”然后事情就揭过了。
朝会大概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秦诺一开始还振作精神,听到后来索然无味,很有种前世上数理化课程的感觉。前世当学生,有期末考试期中考试这些拦路虎,不想听也得强迫自己提起精神,而眼前的朝会,谁能考核一位皇帝呢?
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自己的老爹景耀帝经常连续数日罢朝,都没有臣子劝谏,而皇兄秦聪一病大半年不理政务,也没有影响朝政运转了。一个成熟的王朝,会形成一套固定的运行机制。只要不出大故障,这套机制就能顺利地运转下去。
总算熬到了朝会结束,秦诺散朝之后,还有一桩例行公务。去给太后请安。
大周彰显孝道,身为皇帝,更应该作为表率,晨昏定省什么的,决不能缺。
如果是亲生的,也许还可以省略些,自己这个庶子,对嫡母只能加倍的恭敬。
好在按照规矩,每天只在早朝之后走一趟慈宁宫就行了。而霍太后对这种母慈子孝的戏份显然也没有多少兴趣。
请安是从斋戒期就开始了的,但是真见到霍太后只有一两次,大多数时候,在慈宁宫正殿里坐半盏茶的时间,就会有女官出来,恭敬地回道:太后还在歇息,深感皇帝孝心,政务繁忙,就不耽搁宝贵时间了。
今天也是一样,略作片刻,秦诺就起身离开了。
回到乾元殿后殿,就看到桌上摆着一大摞子奏折等着他呢。
实际上被拿到朝会上来议政的只是少数议题,都是关系重大,或者需要多部门共同商议,悬而不决的。其余大多数议题都在奏折上。
秦诺苦着脸来到桌子旁,粗略数了数,奏折两三百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