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1/4)
就在余小草觉得自己对平常所见的一些病症,都能确切地诊断和开出对症的药方时,她恩师尤大夫留下一封书信,匆匆离开了东山村。
信中说他打听到战乱时失散亲人的消息,要出一次远门。叮嘱余小草万万不可荒废了自己的天分,每天都要复习他教的知识。如果身边人有个小病小灾的,可以伸手帮上一帮。当然,如果别人不信,也不必强求……
余小草又从忙碌中解放出来。不过,她隔上两天就会去尤爷爷家,帮着收拾收拾屋子,照看照看药材。她还尝试调配一些外用药,例如止血化瘀之类的药物,里面添加了稀释过的灵石水,效果比尤大夫调配的还要好。不过,没几个敢用她制的药罢了!
也难怪,毕竟是不到九岁的孩子,说自己会治病,人家肯信才怪。她只把自家老爹上山时随身带的金疮药,换成自己制作的。没想到她的无心之举,后来救了她爹的一条命……
这一天,闲不下来的余小草觉得无事,对院子里喂小不点的小石头道:“小弟,咱爹出海这时候差不多该回来了吧?”
小石头头也不抬地道:“早呢!二姐你这段时间老往外跑,连爹啥时候回来都不记得了。打渔回来,船要先到码头靠岸,把鱼卸下来给人送去。有时候剩的多了,还要在码头的鱼市上卖掉……”
码头?余小草眼睛一亮,笑得如同引诱小白兔的狼外婆:“石头,你想不想到码头看看?听说那里卖什么的都有,好吃的,好玩的……”
“二姐,你要去吗?你去我也去!不过,我们也带上小不点吧?”小石头不舍得自己的宠物,走哪儿都要带着。
这也不怪他,可怜没二两肉的小狍子,曾经被李氏余黑子娘儿俩举刀按在地上,如果不是小石头和小莲回来及时的话,早就成了人家的盘中美餐了。
后来,还是赵晗拦着余黑子,小小教训他一顿,说“小不点”是他借给石头玩几天的,要是他知道黑子还打小狍子的主意的话,就敲掉他满嘴的牙!
赵猎户家在东山村也算是有些名声的,据说有年冬天,饥饿的狼群进村,不但祸祸了不少家禽,还伤了人。危机时刻,人家祖孙三代齐上阵,就连表面秀雅文弱的赵伯娘,也能拉弓射上几箭。那十几头狼,根本不够人家看的。
赵家四口人也成了村里敬佩,却有疏远的对象。自己几斤几两还能不知道,不够人一个指头碰的!
余黑子被“小小”教训,鼻青脸肿回到家,就连平时一点小矛盾就蹦跶得欢实的大伯娘李氏,也只敢在院子里色厉内荏地嚎上几嗓子。有余黑子这只“鸡”被“杀”在前,骇得余家二房以外的其他人,再也不敢打小狍子的主意了。
不过,小石头亲眼见到余黑子把自家小不点按在石头上,手里的菜刀都举起了。后怕不已的他,打那往后,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带着小狍子。
东山村由此以后出现一个奇景:一个小小孩童在前面走着,一只小小狍子亦步亦趋地跟在脚边。两只萌物任谁见了,都不自觉地露出会心一笑……
第三十七章 码头
说去就去!余小草从自己藏钱的地方掏了一角银子出来,想了想又拿出一串钱塞进怀里。初冬的北方,已经寒意阵阵,许多人都已穿上臃肿的袄子。所以,余小草怀里塞了一串百文的铜板,外面也看不出什么来。
余小草兴高采烈地拎着一个大篮子,带着同样兴奋的小石头,朝着码头的方向而去。东山村距离码头,虽说比镇上要近些,如果步行的话也要一个多钟头呢。余小草心情不错,没觉得多累就走到了。
此时,正是码头最热闹的时候。打渔的出海满载而归,码头的西南角,形成了天然的鱼市。
前来采买的大户人家管事,挑选着自家主子喜欢的海鲜和鱼类。镇上各大酒楼、饭馆儿和客栈的采买,也都等在这里,等待最新鲜的海鱼。
码头上,几艘货船刚刚靠岸,码头工人们在工头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往马车上卸着货物。叫卖声、吆喝声、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熙攘喧闹的码头晨景图。
小草感受着这浓郁的生活气息,心中被深深地触动着。
“二姐,那边是卖早点的地方。石头以前跟爹来过一次,爹在那儿给我买了个大白馒头呢。白面馒头最好吃了!”
小吃货小石头指了指码头外靠路边的地方,那儿搭了几个简易的棚子,在晨风中飘散着暖暖的热气。
码头工人和渔民,或许可以带干粮过来。可带着寒气的早晨,还是要喝上一碗热汤,暖暖身子的。
有需求就有市场。那排低矮的棚子里,有卖粥的,有卖汤面的,有支起炉子卖馒头包子的。还有一些趁着农闲,拎着篮子卖些家里做的小菜,或者是咸菜的附近农家人。
小草盘算着,以自己前世的卤菜手艺,在这里应该能争得一席之地。可是,这里人多嘴杂,传到她奶口中,恐怕连本钱也会给搜刮过去……
“小莲……还是小草?”小草没想到在码头还能遇到熟人,一扭头看到一张陌生的脸孔。
这是一个面色微黑的少年,身材挺挺高大,十五六岁年纪,浓眉大眼的,眉宇间给她一种熟悉的感觉——
信中说他打听到战乱时失散亲人的消息,要出一次远门。叮嘱余小草万万不可荒废了自己的天分,每天都要复习他教的知识。如果身边人有个小病小灾的,可以伸手帮上一帮。当然,如果别人不信,也不必强求……
余小草又从忙碌中解放出来。不过,她隔上两天就会去尤爷爷家,帮着收拾收拾屋子,照看照看药材。她还尝试调配一些外用药,例如止血化瘀之类的药物,里面添加了稀释过的灵石水,效果比尤大夫调配的还要好。不过,没几个敢用她制的药罢了!
也难怪,毕竟是不到九岁的孩子,说自己会治病,人家肯信才怪。她只把自家老爹上山时随身带的金疮药,换成自己制作的。没想到她的无心之举,后来救了她爹的一条命……
这一天,闲不下来的余小草觉得无事,对院子里喂小不点的小石头道:“小弟,咱爹出海这时候差不多该回来了吧?”
小石头头也不抬地道:“早呢!二姐你这段时间老往外跑,连爹啥时候回来都不记得了。打渔回来,船要先到码头靠岸,把鱼卸下来给人送去。有时候剩的多了,还要在码头的鱼市上卖掉……”
码头?余小草眼睛一亮,笑得如同引诱小白兔的狼外婆:“石头,你想不想到码头看看?听说那里卖什么的都有,好吃的,好玩的……”
“二姐,你要去吗?你去我也去!不过,我们也带上小不点吧?”小石头不舍得自己的宠物,走哪儿都要带着。
这也不怪他,可怜没二两肉的小狍子,曾经被李氏余黑子娘儿俩举刀按在地上,如果不是小石头和小莲回来及时的话,早就成了人家的盘中美餐了。
后来,还是赵晗拦着余黑子,小小教训他一顿,说“小不点”是他借给石头玩几天的,要是他知道黑子还打小狍子的主意的话,就敲掉他满嘴的牙!
赵猎户家在东山村也算是有些名声的,据说有年冬天,饥饿的狼群进村,不但祸祸了不少家禽,还伤了人。危机时刻,人家祖孙三代齐上阵,就连表面秀雅文弱的赵伯娘,也能拉弓射上几箭。那十几头狼,根本不够人家看的。
赵家四口人也成了村里敬佩,却有疏远的对象。自己几斤几两还能不知道,不够人一个指头碰的!
余黑子被“小小”教训,鼻青脸肿回到家,就连平时一点小矛盾就蹦跶得欢实的大伯娘李氏,也只敢在院子里色厉内荏地嚎上几嗓子。有余黑子这只“鸡”被“杀”在前,骇得余家二房以外的其他人,再也不敢打小狍子的主意了。
不过,小石头亲眼见到余黑子把自家小不点按在石头上,手里的菜刀都举起了。后怕不已的他,打那往后,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带着小狍子。
东山村由此以后出现一个奇景:一个小小孩童在前面走着,一只小小狍子亦步亦趋地跟在脚边。两只萌物任谁见了,都不自觉地露出会心一笑……
第三十七章 码头
说去就去!余小草从自己藏钱的地方掏了一角银子出来,想了想又拿出一串钱塞进怀里。初冬的北方,已经寒意阵阵,许多人都已穿上臃肿的袄子。所以,余小草怀里塞了一串百文的铜板,外面也看不出什么来。
余小草兴高采烈地拎着一个大篮子,带着同样兴奋的小石头,朝着码头的方向而去。东山村距离码头,虽说比镇上要近些,如果步行的话也要一个多钟头呢。余小草心情不错,没觉得多累就走到了。
此时,正是码头最热闹的时候。打渔的出海满载而归,码头的西南角,形成了天然的鱼市。
前来采买的大户人家管事,挑选着自家主子喜欢的海鲜和鱼类。镇上各大酒楼、饭馆儿和客栈的采买,也都等在这里,等待最新鲜的海鱼。
码头上,几艘货船刚刚靠岸,码头工人们在工头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往马车上卸着货物。叫卖声、吆喝声、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熙攘喧闹的码头晨景图。
小草感受着这浓郁的生活气息,心中被深深地触动着。
“二姐,那边是卖早点的地方。石头以前跟爹来过一次,爹在那儿给我买了个大白馒头呢。白面馒头最好吃了!”
小吃货小石头指了指码头外靠路边的地方,那儿搭了几个简易的棚子,在晨风中飘散着暖暖的热气。
码头工人和渔民,或许可以带干粮过来。可带着寒气的早晨,还是要喝上一碗热汤,暖暖身子的。
有需求就有市场。那排低矮的棚子里,有卖粥的,有卖汤面的,有支起炉子卖馒头包子的。还有一些趁着农闲,拎着篮子卖些家里做的小菜,或者是咸菜的附近农家人。
小草盘算着,以自己前世的卤菜手艺,在这里应该能争得一席之地。可是,这里人多嘴杂,传到她奶口中,恐怕连本钱也会给搜刮过去……
“小莲……还是小草?”小草没想到在码头还能遇到熟人,一扭头看到一张陌生的脸孔。
这是一个面色微黑的少年,身材挺挺高大,十五六岁年纪,浓眉大眼的,眉宇间给她一种熟悉的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