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3/4)
了,自己收在腰包里捂得紧紧的。
渐渐的,余家从山边破旧的祖屋搬出来,在距离海近的村东头盖起五间泥瓦房,近两年又把破渔船换成新的。因着余海的能干,余家从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一跃成为了颇有些富余的中上人家。
张氏掌着家里的银钱,谁都别想从她手里抠出一个铜板来。就连家里的菜钱,也是算了又算,每天粗粮饼子豆粥就咸菜,要不就是自家菜园里种的菜,用水煮一煮,连油都不舍得放。除了过年,家里见不到一丝荤腥。
就连村里劳力最少,最贫困的人家,都比他家吃得好穿得暖。村里谁不知道余家的老太太,是耗子钻油壶——有进无出的主儿。
大媳妇李氏娘家离得近,家境又不错,又是张氏几乎把所有家底都掏出来做聘礼,给大儿子求来的。李氏隔三差五地带着孩子回娘家打牙祭,回来的时候总是大包小包的,偷偷摸摸往自己房里拎。张氏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因此,母子俩都吃成了一个体型——球形,哪像二房的媳妇和孩子们面黄肌瘦的模样?
柳氏是余海自己相中,求了他爹请人说的媒。那时候,镇上杂货铺老板又肥又丑还一脸麻子的女儿,看中了高大俊朗又能干的余海,已经请人来给张氏透话说不要聘礼,还陪嫁三十两银子。
渔村里像余家这样的普通人家来说,一年也不过三五两银子的花销。虽说每天打渔收入还不错,可老三余波要交束脩,还要准备将来县考府考的银钱。最小的女儿,也要开始存嫁妆……三十两银子,对于当时的余家来说,可是不小的一笔钱财,张氏当然动心了。
正当她要做主答应这门亲事的时候,那边余海和柳氏的亲事已经定了下来。柳氏家境一般,几个哥哥的亲事刚办完,好不容易才凑了几两银子的嫁妆,自然比杂货铺老板的三十两陪嫁差远了。到手的三十两银子,就这么飞了,张氏自然怎么看柳氏怎么不顺眼。
柳氏过门后,家里做饭洗衣、割草捡柴、喂鸡喂猪,和收拾两亩沙土地的担子,都落在她的身上。即使是怀孕的时候,张氏也没让她闲过,还整天骂骂咧咧地挑她毛病。
在最小的儿子石头没出月子的时候,就使唤她去结了冰的河里去洗衣服,落下了病根。每到冬天和阴雨天的时候,就咳嗽个不停,有时候都咳得喘不过气来,憋得脸都发紫。有几次,都差点没了命。
柳氏的病情,每年都要看大夫吃药,花上一笔钱,再加上余小草生下来病弱,三天两头生病,每次张氏掏钱给母女俩看病的时候,都像被挖了祖坟似的。老太太每天指桑骂槐,说养了柳氏和小草两个药罐子、无底洞……
往日,看在余海能挣钱的份儿上,张氏虽然嘴里唠唠叨叨,到出药钱的时候也不敢不拿。
可今日余海是在张氏的催促下,跟着村里要好的猎户赵步凡去西山打猎,不小心惊动了山洞中冬眠苏醒的熊瞎子。为了救赵猎户,余海的腿被熊瞎子咬得稀烂,背上也被抓得血肉模糊,眼看着只有出气没进气了。
他也算是命大,血管要断了都能撑到从镇上请大夫来,本以为镇上最有名的大夫会给大家带来好消息。可是人家同仁堂的孙大夫看了,都连连摇头说“尽人事儿听天命”,药也是勉强给开的,说是药开了也未必能有作用,求个心安吧。
一副药要近一两银子,还不一定能救回余家老二的命。张氏如何肯让自己好不容易攒起来的银子打了水漂?想想如果余海醒不过来,一家子弱的弱,病的病,今后都是余家的负担。若是余海截掉腿,侥幸活下来,失去一条腿的他只能成为家中的负累。
栓柱媳妇早就看透了:要是张氏能做主的话,不用说她肯定恨不能立马把余海一家扫地出门,只是上有老余头压着,外怕村里人说嘴,她不敢明目张胆地提出来而已。
唉!余海这一房以后该怎么在张氏手下讨生活?拴柱媳妇不由得替他们感到担忧!
空气中飘荡着浓浓的血腥味道,床上躺着的余海面如金纸,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呼吸。上次山至少能赚四五百文的他,身上盖的却只是一床洗得泛白,缝满补丁的破旧棉被。
西屋里阴暗又憋仄,一张炕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床头摆着有些年份的藤箱,床边放着一张已经用许多木条加固的桌子,如此而已。作为家里主要劳力的余海夫妇带着几个孩子,都挤在这一间房子里。
余海还在呢,二房都被如此对待,要是……
“赶紧给人孙大夫结药钱!”被张氏拉进正屋的老余头,声音突然大了起来。院子里的乡邻面面相觑——难道这张氏连最后一点脸皮都要撕开,连药都不给余海抓了?
“这可是五两银子啊!大夫也说了,吃着未必管用!!小草那不是有尤大夫的药箱吗?从里面抓些要吃,求个心安不就行了?五两银子,够三儿一个月的笔墨了!”张氏低吼的声音像护崽儿的母兽。
余老头的声音再次传来:“你手上有多少银子,我还能不清楚?但凡有一线希望,咱也要尽最后的努力。要不然,你良心上能过去不?你就不怕小草、石头她们怨你?”
张氏也不甘示弱:“不是我见死不救,人家大夫都说了,吃药也没多大作用,干嘛要花
渐渐的,余家从山边破旧的祖屋搬出来,在距离海近的村东头盖起五间泥瓦房,近两年又把破渔船换成新的。因着余海的能干,余家从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一跃成为了颇有些富余的中上人家。
张氏掌着家里的银钱,谁都别想从她手里抠出一个铜板来。就连家里的菜钱,也是算了又算,每天粗粮饼子豆粥就咸菜,要不就是自家菜园里种的菜,用水煮一煮,连油都不舍得放。除了过年,家里见不到一丝荤腥。
就连村里劳力最少,最贫困的人家,都比他家吃得好穿得暖。村里谁不知道余家的老太太,是耗子钻油壶——有进无出的主儿。
大媳妇李氏娘家离得近,家境又不错,又是张氏几乎把所有家底都掏出来做聘礼,给大儿子求来的。李氏隔三差五地带着孩子回娘家打牙祭,回来的时候总是大包小包的,偷偷摸摸往自己房里拎。张氏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因此,母子俩都吃成了一个体型——球形,哪像二房的媳妇和孩子们面黄肌瘦的模样?
柳氏是余海自己相中,求了他爹请人说的媒。那时候,镇上杂货铺老板又肥又丑还一脸麻子的女儿,看中了高大俊朗又能干的余海,已经请人来给张氏透话说不要聘礼,还陪嫁三十两银子。
渔村里像余家这样的普通人家来说,一年也不过三五两银子的花销。虽说每天打渔收入还不错,可老三余波要交束脩,还要准备将来县考府考的银钱。最小的女儿,也要开始存嫁妆……三十两银子,对于当时的余家来说,可是不小的一笔钱财,张氏当然动心了。
正当她要做主答应这门亲事的时候,那边余海和柳氏的亲事已经定了下来。柳氏家境一般,几个哥哥的亲事刚办完,好不容易才凑了几两银子的嫁妆,自然比杂货铺老板的三十两陪嫁差远了。到手的三十两银子,就这么飞了,张氏自然怎么看柳氏怎么不顺眼。
柳氏过门后,家里做饭洗衣、割草捡柴、喂鸡喂猪,和收拾两亩沙土地的担子,都落在她的身上。即使是怀孕的时候,张氏也没让她闲过,还整天骂骂咧咧地挑她毛病。
在最小的儿子石头没出月子的时候,就使唤她去结了冰的河里去洗衣服,落下了病根。每到冬天和阴雨天的时候,就咳嗽个不停,有时候都咳得喘不过气来,憋得脸都发紫。有几次,都差点没了命。
柳氏的病情,每年都要看大夫吃药,花上一笔钱,再加上余小草生下来病弱,三天两头生病,每次张氏掏钱给母女俩看病的时候,都像被挖了祖坟似的。老太太每天指桑骂槐,说养了柳氏和小草两个药罐子、无底洞……
往日,看在余海能挣钱的份儿上,张氏虽然嘴里唠唠叨叨,到出药钱的时候也不敢不拿。
可今日余海是在张氏的催促下,跟着村里要好的猎户赵步凡去西山打猎,不小心惊动了山洞中冬眠苏醒的熊瞎子。为了救赵猎户,余海的腿被熊瞎子咬得稀烂,背上也被抓得血肉模糊,眼看着只有出气没进气了。
他也算是命大,血管要断了都能撑到从镇上请大夫来,本以为镇上最有名的大夫会给大家带来好消息。可是人家同仁堂的孙大夫看了,都连连摇头说“尽人事儿听天命”,药也是勉强给开的,说是药开了也未必能有作用,求个心安吧。
一副药要近一两银子,还不一定能救回余家老二的命。张氏如何肯让自己好不容易攒起来的银子打了水漂?想想如果余海醒不过来,一家子弱的弱,病的病,今后都是余家的负担。若是余海截掉腿,侥幸活下来,失去一条腿的他只能成为家中的负累。
栓柱媳妇早就看透了:要是张氏能做主的话,不用说她肯定恨不能立马把余海一家扫地出门,只是上有老余头压着,外怕村里人说嘴,她不敢明目张胆地提出来而已。
唉!余海这一房以后该怎么在张氏手下讨生活?拴柱媳妇不由得替他们感到担忧!
空气中飘荡着浓浓的血腥味道,床上躺着的余海面如金纸,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呼吸。上次山至少能赚四五百文的他,身上盖的却只是一床洗得泛白,缝满补丁的破旧棉被。
西屋里阴暗又憋仄,一张炕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床头摆着有些年份的藤箱,床边放着一张已经用许多木条加固的桌子,如此而已。作为家里主要劳力的余海夫妇带着几个孩子,都挤在这一间房子里。
余海还在呢,二房都被如此对待,要是……
“赶紧给人孙大夫结药钱!”被张氏拉进正屋的老余头,声音突然大了起来。院子里的乡邻面面相觑——难道这张氏连最后一点脸皮都要撕开,连药都不给余海抓了?
“这可是五两银子啊!大夫也说了,吃着未必管用!!小草那不是有尤大夫的药箱吗?从里面抓些要吃,求个心安不就行了?五两银子,够三儿一个月的笔墨了!”张氏低吼的声音像护崽儿的母兽。
余老头的声音再次传来:“你手上有多少银子,我还能不清楚?但凡有一线希望,咱也要尽最后的努力。要不然,你良心上能过去不?你就不怕小草、石头她们怨你?”
张氏也不甘示弱:“不是我见死不救,人家大夫都说了,吃药也没多大作用,干嘛要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