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3/3)
又活蹦乱跳地出来祸害人,小小年纪就这么混账,真不知道什么托生的。”
董晓悦接过那花里胡哨的拜帖,翻来覆去看了看,不明所以:“他来找我干嘛?”
“准没好事!”
第52章 面首
虽说天家公主不受女德约束, 可年轻男子公然登门拜访还是有点惊世骇俗,董晓悦总觉得这荀公子的风格似曾相识,顾不上避嫌, 让人把他请到外院会客的正厅。
“你在花园里坐坐, 我去看看荀公子有何贵干,一会儿就回来。”董晓悦说着站起身。
乡公主看看天色:“时候也不早了, 这几日我阿耶在, 回去晚了又有话说, 我与阿姊一块儿走罢。”
董晓悦便没有再挽留, 姊妹俩共坐一抬步辇, 一起往前院去。
路上乡公主继续控诉熊孩子荀子长的罪状,简直可以说罄竹难书,董晓悦纳闷:“他父母就不管管么?”小男孩皮一点正常,可这荀小公子显然已经超过了上房揭瓦的限度,跟皇子打架,给公主剃度,喂太子少傅吃巴豆,这种事情真不是一般熊孩子干出来的。
乡公主纳闷地看她一眼:“荀家是何情形难道阿姊不知道么?”
董晓悦生怕她看出端倪, 急中生智, 顺着她的思维方式辩解道:“我关心林二郎还来不及, 荀家的事也就听阿耶他们提过一嘴, 谁还记得。”
“也是,你从小到大一双眼睛就没离开过那姓林的,”乡公主埋怨道, “也不知道那林二郎有什么好,脸是生得不错,可那不可一世的劲儿……啧啧......阿姊,不是妹妹给你泼凉水,这天下的男子,相处多了都是一个模样,狂妄,自以为是,仿佛多生了脐下三寸那几两肉便有多高贵,真的还不如倡优,不管心里如何想,至少面上知疼着热、温柔解语,会伺候人……”
一提起林二郎,乡公主又忍不住冥顽不灵的堂姊洗脑,要是任由她说下去三天三夜都完不了,董晓悦不得不把她拽回来:“不是在说荀家么?”
“哦对,”乡公主回过神来,“荀家……”
荀子长之所以这么胆大包天、为所欲为,皆因荀家三代单传,这一辈上只出了他一根歹竹。
又是老来子,长辈难免偏疼,加上幼时他父亲外放荆州,生命最初几年没有严父的管教,被祖母、母亲和几个长姊宠得不知天高地厚,等五岁上他父亲回京,已经木已成舟长成了这副熊样。
“他耶娘也打也罚,可有什么用?”乡公主叹了口气,“他们荀家这一代就他一个男丁,又不能打死打残,可不就有恃无恐了?”
荀子长十来岁的时候就已经无恶不作,照着势头长下去,假以时日必然是京都纨绔界的扛把子,不过十二岁那年,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
有个云游四方的高僧游到荀府门上化缘,正好瞥见出门蹦跶的荀小公子,这一眼不得了,立即看出他二十岁前有场大劫,须得拜入佛门,远离红尘,清清静静地呆到二十岁,才能安然度过。
“什么高僧啊大劫啊,”乡公主嗤之以鼻,“不过是脸面上好看些罢了,依我看,根本是荀家管束不了子弟,生怕他年岁渐长惹出什么兜揽不住的祸事来,便找个借口把他在深山寺庙中关上几年收收性子。”
荀公子是否命中带劫不得而知,京都人民倒是因此躲过了不少劫难,那高僧也算是积了大德了。
“不是说二十岁之前有大劫吗?”董晓悦好奇,“他和我年岁差不多,也有二十五六了吧?怎么最近才回京?”
乡公主被她问住了,思忖了片刻,不怀好意地眨眨眼:“许是那深山古寺的‘斋饭’特别可口?”
董晓悦接过那花里胡哨的拜帖,翻来覆去看了看,不明所以:“他来找我干嘛?”
“准没好事!”
第52章 面首
虽说天家公主不受女德约束, 可年轻男子公然登门拜访还是有点惊世骇俗,董晓悦总觉得这荀公子的风格似曾相识,顾不上避嫌, 让人把他请到外院会客的正厅。
“你在花园里坐坐, 我去看看荀公子有何贵干,一会儿就回来。”董晓悦说着站起身。
乡公主看看天色:“时候也不早了, 这几日我阿耶在, 回去晚了又有话说, 我与阿姊一块儿走罢。”
董晓悦便没有再挽留, 姊妹俩共坐一抬步辇, 一起往前院去。
路上乡公主继续控诉熊孩子荀子长的罪状,简直可以说罄竹难书,董晓悦纳闷:“他父母就不管管么?”小男孩皮一点正常,可这荀小公子显然已经超过了上房揭瓦的限度,跟皇子打架,给公主剃度,喂太子少傅吃巴豆,这种事情真不是一般熊孩子干出来的。
乡公主纳闷地看她一眼:“荀家是何情形难道阿姊不知道么?”
董晓悦生怕她看出端倪, 急中生智, 顺着她的思维方式辩解道:“我关心林二郎还来不及, 荀家的事也就听阿耶他们提过一嘴, 谁还记得。”
“也是,你从小到大一双眼睛就没离开过那姓林的,”乡公主埋怨道, “也不知道那林二郎有什么好,脸是生得不错,可那不可一世的劲儿……啧啧......阿姊,不是妹妹给你泼凉水,这天下的男子,相处多了都是一个模样,狂妄,自以为是,仿佛多生了脐下三寸那几两肉便有多高贵,真的还不如倡优,不管心里如何想,至少面上知疼着热、温柔解语,会伺候人……”
一提起林二郎,乡公主又忍不住冥顽不灵的堂姊洗脑,要是任由她说下去三天三夜都完不了,董晓悦不得不把她拽回来:“不是在说荀家么?”
“哦对,”乡公主回过神来,“荀家……”
荀子长之所以这么胆大包天、为所欲为,皆因荀家三代单传,这一辈上只出了他一根歹竹。
又是老来子,长辈难免偏疼,加上幼时他父亲外放荆州,生命最初几年没有严父的管教,被祖母、母亲和几个长姊宠得不知天高地厚,等五岁上他父亲回京,已经木已成舟长成了这副熊样。
“他耶娘也打也罚,可有什么用?”乡公主叹了口气,“他们荀家这一代就他一个男丁,又不能打死打残,可不就有恃无恐了?”
荀子长十来岁的时候就已经无恶不作,照着势头长下去,假以时日必然是京都纨绔界的扛把子,不过十二岁那年,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
有个云游四方的高僧游到荀府门上化缘,正好瞥见出门蹦跶的荀小公子,这一眼不得了,立即看出他二十岁前有场大劫,须得拜入佛门,远离红尘,清清静静地呆到二十岁,才能安然度过。
“什么高僧啊大劫啊,”乡公主嗤之以鼻,“不过是脸面上好看些罢了,依我看,根本是荀家管束不了子弟,生怕他年岁渐长惹出什么兜揽不住的祸事来,便找个借口把他在深山寺庙中关上几年收收性子。”
荀公子是否命中带劫不得而知,京都人民倒是因此躲过了不少劫难,那高僧也算是积了大德了。
“不是说二十岁之前有大劫吗?”董晓悦好奇,“他和我年岁差不多,也有二十五六了吧?怎么最近才回京?”
乡公主被她问住了,思忖了片刻,不怀好意地眨眨眼:“许是那深山古寺的‘斋饭’特别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