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1/3)
任暄嘴上这么说,心里实则不想让苏晋逃的。
苏晋一介书生,便是逃,又如何能逃出十万亲军的天罗地网?加之这一两年来,锦衣卫有复起之势,若太子一怒之下,请旨让镇抚司的人出马,苏晋下了诏狱,还不得把甚么都吐出来?
所以他一通大论,先是提到了朱十三,再是提到了柳朝明。
十三殿下一直看重苏晋,他是知道的,而这半月看下来,就连柳朝明这一位铁面御史,也对苏晋诸多宽宥,大约有赏识之意。
倘若苏晋真地惜命,便不该逃,该立刻去找这二位金身菩萨保驾护航。
任暄晓得苏晋一身倔骨头,这话倘若直说,怕会激得她当下立牌坊等死。
就看她能不能闻弦音而知雅意了。
苏晋想了想问道:“你不是说还未曾立案么?刑部传我进宫做甚么?”
任暄道:“刑部是为仕子闹事传你的,想问问当日的情形。眼下这不是三司会审么,柳大人这才与沈尚书打的招呼。虽说当日没甚么端倪,但晏子言将你策论拿走,必然是想上递刑部的,想必刑部如今已晓得你这茬了。”
任暄说完,仔细去瞧苏晋脸色,想在她的眉梢眼底找答案。
却没料到苏晋心里却想着另一桩事。
她早先还在郁结自己将玉印还给晏子萋,晁清的案子虽有了线索,但却断了门路。
眼下刑部传她,正是良机,若代写策论的案子能引来晏子言当面对质,她便可当着柳朝明,沈拓的面将晁清的案子捅破。
再不怕无人肯受理贡士失踪的案子了。
这人世一重山一重水,越往上走,人命便越轻贱起来。
新君立国,标榜了几十年的仁政爱民,不过是幌子,接近权势中心,连寻个人都得大费周章百转千回,若黎民是拼了命才苟活,还谈甚么仁爱。
苏晋心底泛起一丝悲凉,却又如在暗夜之中看到一丝熹光,总算不是走投无路。
反正命只有一条,为晁清的案子,已然搭进去过一回,何妨再搭一回?
她送走了任暄,问周萍讨了刑部的手谕,立时往宫里去了。
--------------------------------------------------------------------------------
作者有话要说: 三司会审,即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一起审理同一桩案子,通常是大案要案。
也就差不多是检察院,司法部,人民法院,一起审案子。
-
第11章
刑部检校验过苏晋手谕,说道:“都察院的柳大人来了,正与尚书大人在律令堂议事,官人且等。”
苏晋应了,打算随他去值事房稍歇片刻,不期然一只手从旁侧伸出来,将她拦了一拦。
来人是个矮胖墩子,生得一脸福相,朝苏晋笑道:“敢问阁下可是应天府衙门的苏知事?”
他身着六品鹭鸶补子,比苏晋足足高了两阶,却不曾摆谱,眉目间还隐隐含着谦卑之色。
苏晋恭恭敬敬回了个礼道:“正是。”又请教来人姓名。
原来这矮胖墩子姓陆,时任刑部员外郎,正是当日奉柳朝明之命,给苏晋送死囚的那位。
听闻苏晋是来跟刑部沈尚书回话的,陆员外略一思索,道:“这样,苏知事您不必等,我这就去请尚书大人的意思。”
说着,也不等苏晋客气,风风火火地走了。
沈拓正审阅仕子闹事的涉事衙门与人员名录,外头有人通报说京师衙门的苏知事来了,沈拓笔头动作一顿,掀眼皮看柳朝明一眼,回了句:“请吧。”
柳朝明端的冷静从容,仿佛没听到什么声儿一样,沈拓忍了忍没忍住,才问:“这个苏知事,可是当年老御史一眼看中,再三叮嘱你照拂,你驱车去追却没赶上,将事情搅黄了的那位?”
柳朝明一副不为外物所动的样子,端起茶悠悠道:“怎么,尚书大人还记得这事?”
沈拓“嘿”着笑了一声:“如何记不得?那几年提起朝廷后生,老御史无时无刻不在夸你,说你从容有度又杀伐果决,唯独这一桩办得不够利索,气得御史他老人家几日咽不下饭。”
柳朝明啜了口茶,不说话。
沈拓又道:“后来他老人家还找我想辙,我能有甚么辙?吏部的通文递过来,皇上已批了红。”说着,摇了摇头道:“当真可惜了,我记得他中进士那年才十八,文采斐然,胸怀锦绣,俨有你当年风采,便是给个榜眼,乃或给个状元也不为过。还是皇上看了眼他的年纪,生生吓了一跳,这才将他的名次压到了第四,就是怕此子锋芒太过招来横祸。”
柳朝明一时默然,苏晋中进士时,他不在京师,后来关于她的种种,也不过道听途说。反是那日在风雨里初见着,倒并不曾有传闻中的绝世风华。
他本还惋惜,以为五年的挫败与磨难,已将此子身上的锋芒洗尽了。
直到仕子闹事的当日,她一身是血地朝他走来,跪在地上向他请罪。
鎏金似的斜晖浇在她身上,淬出令人心折的光,刀锋履地之声仿佛划
苏晋一介书生,便是逃,又如何能逃出十万亲军的天罗地网?加之这一两年来,锦衣卫有复起之势,若太子一怒之下,请旨让镇抚司的人出马,苏晋下了诏狱,还不得把甚么都吐出来?
所以他一通大论,先是提到了朱十三,再是提到了柳朝明。
十三殿下一直看重苏晋,他是知道的,而这半月看下来,就连柳朝明这一位铁面御史,也对苏晋诸多宽宥,大约有赏识之意。
倘若苏晋真地惜命,便不该逃,该立刻去找这二位金身菩萨保驾护航。
任暄晓得苏晋一身倔骨头,这话倘若直说,怕会激得她当下立牌坊等死。
就看她能不能闻弦音而知雅意了。
苏晋想了想问道:“你不是说还未曾立案么?刑部传我进宫做甚么?”
任暄道:“刑部是为仕子闹事传你的,想问问当日的情形。眼下这不是三司会审么,柳大人这才与沈尚书打的招呼。虽说当日没甚么端倪,但晏子言将你策论拿走,必然是想上递刑部的,想必刑部如今已晓得你这茬了。”
任暄说完,仔细去瞧苏晋脸色,想在她的眉梢眼底找答案。
却没料到苏晋心里却想着另一桩事。
她早先还在郁结自己将玉印还给晏子萋,晁清的案子虽有了线索,但却断了门路。
眼下刑部传她,正是良机,若代写策论的案子能引来晏子言当面对质,她便可当着柳朝明,沈拓的面将晁清的案子捅破。
再不怕无人肯受理贡士失踪的案子了。
这人世一重山一重水,越往上走,人命便越轻贱起来。
新君立国,标榜了几十年的仁政爱民,不过是幌子,接近权势中心,连寻个人都得大费周章百转千回,若黎民是拼了命才苟活,还谈甚么仁爱。
苏晋心底泛起一丝悲凉,却又如在暗夜之中看到一丝熹光,总算不是走投无路。
反正命只有一条,为晁清的案子,已然搭进去过一回,何妨再搭一回?
她送走了任暄,问周萍讨了刑部的手谕,立时往宫里去了。
--------------------------------------------------------------------------------
作者有话要说: 三司会审,即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一起审理同一桩案子,通常是大案要案。
也就差不多是检察院,司法部,人民法院,一起审案子。
-
第11章
刑部检校验过苏晋手谕,说道:“都察院的柳大人来了,正与尚书大人在律令堂议事,官人且等。”
苏晋应了,打算随他去值事房稍歇片刻,不期然一只手从旁侧伸出来,将她拦了一拦。
来人是个矮胖墩子,生得一脸福相,朝苏晋笑道:“敢问阁下可是应天府衙门的苏知事?”
他身着六品鹭鸶补子,比苏晋足足高了两阶,却不曾摆谱,眉目间还隐隐含着谦卑之色。
苏晋恭恭敬敬回了个礼道:“正是。”又请教来人姓名。
原来这矮胖墩子姓陆,时任刑部员外郎,正是当日奉柳朝明之命,给苏晋送死囚的那位。
听闻苏晋是来跟刑部沈尚书回话的,陆员外略一思索,道:“这样,苏知事您不必等,我这就去请尚书大人的意思。”
说着,也不等苏晋客气,风风火火地走了。
沈拓正审阅仕子闹事的涉事衙门与人员名录,外头有人通报说京师衙门的苏知事来了,沈拓笔头动作一顿,掀眼皮看柳朝明一眼,回了句:“请吧。”
柳朝明端的冷静从容,仿佛没听到什么声儿一样,沈拓忍了忍没忍住,才问:“这个苏知事,可是当年老御史一眼看中,再三叮嘱你照拂,你驱车去追却没赶上,将事情搅黄了的那位?”
柳朝明一副不为外物所动的样子,端起茶悠悠道:“怎么,尚书大人还记得这事?”
沈拓“嘿”着笑了一声:“如何记不得?那几年提起朝廷后生,老御史无时无刻不在夸你,说你从容有度又杀伐果决,唯独这一桩办得不够利索,气得御史他老人家几日咽不下饭。”
柳朝明啜了口茶,不说话。
沈拓又道:“后来他老人家还找我想辙,我能有甚么辙?吏部的通文递过来,皇上已批了红。”说着,摇了摇头道:“当真可惜了,我记得他中进士那年才十八,文采斐然,胸怀锦绣,俨有你当年风采,便是给个榜眼,乃或给个状元也不为过。还是皇上看了眼他的年纪,生生吓了一跳,这才将他的名次压到了第四,就是怕此子锋芒太过招来横祸。”
柳朝明一时默然,苏晋中进士时,他不在京师,后来关于她的种种,也不过道听途说。反是那日在风雨里初见着,倒并不曾有传闻中的绝世风华。
他本还惋惜,以为五年的挫败与磨难,已将此子身上的锋芒洗尽了。
直到仕子闹事的当日,她一身是血地朝他走来,跪在地上向他请罪。
鎏金似的斜晖浇在她身上,淬出令人心折的光,刀锋履地之声仿佛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