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斗争开始(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承道参观了制造军舰的船厂工房之后,又来到了制造民船的工房。
    “公子请看,这里是制造民间的船只,现在我们龙江船厂主要的客户是江南和齐鲁,当然了,岭南一带也有人来采购,但是很少,而且岭南一带订购的船只很小。另外,公子请看,这是刚刚设计出来的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商船护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沉敌船,多用船力取胜。这种船是宝船,特有的双舵设计,在浅海和深海都能进退自如,宝船适合近海贸易,载人和载货量均是一流,船体宽大结实,百叶窗一样的木质船帆可以使用很多年不换。前进速度慢而稳,通常用来运载瓷器等易碎物品。还有,这种船叫做广船。它的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船体的横向结构用紧密的肋骨跟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依靠龙骨和大维持。结构坚固,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力。这种船叫沙船,是一种平底、方头、方艄的海船,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船型。是我朝北方海区航行的主要海船。因其适于在水浅多沙滩的航道上航行,所以被命名沙船,也叫作‘防沙平底船’。它江河湖海皆可航行,适航性特别强,宽、大、扁、浅是其最突出的特点。沙船的纵向结构采用‘‘扁龙骨”,从而使纵向强度得到加强;横向结构则是采用水密隔舱的工艺。这样,沙船纵横一体,抗沉性较好。同时,为提高抗沉性,沙船上还有“太平篮”。当风浪大时,从船上适当位置放下用竹编的其中装有石块的竹篮,悬于水中,使船减少摇摆。沙船的特点:第一,沙船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在风浪中也安全。特别是风向潮向不同时,因底平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比较安全。第二,沙船能调俄使斗风,顺风逆风都能航行,甚至逆风顶水也能航行,适航性能好。第三,船宽初稳性大,又有各项保持稳性的设备,所以稳性最好。第四,多桅多帆,帆高利于使风,吃水浅,阻力小,快航性好。沙船结构:沙船方头方尾,俗称"方艄";甲板面宽敞,型深小,干舷低;采用大梁拱,使甲板能迅速排浪;有"出艄"便于安装升降舵,有"虚艄"便于操纵艄篷:多桅多帆,航速比较快,舵面积大又能升降,出海时部分舵叶降到船底以下,能增加舵的效应,减少横漂,遇浅水可以把舵升上。沙船采用平板龙骨,比较弱,宽厚是同级缯船 船的百分之四五十,结构强度仍比其他同级航海帆船大。采用多水密隔舱以提高船的抗沉性。七级风能航行无碍,又能耐浪,不过由于北方较多,所以,一般订购此种船只的是齐鲁、河北世家。”李承道正看着入神,听到有人大喊。
    “船成了,快准备三牲酒果,祭奠海神,准备香烛,祭奠树神!”李承道听到这样的喊声,慌忙向身边的龙江船厂主事问道:
    “主事大人,不知道这仪式是!”
    “木易公子!这是我们的赶船仪式,一般我们将船只造好之后,就要准备三牲酒果、香烛等东西,明天早上,在太阳升起的时候,那时候叫朝阳初升,是一天最好的时辰。也是诸位天神最齐全的时候,所以,就在明天早上五更天的时候,我们全体船厂人员将会齐聚海边以及那棵最老的神树下面,祈祷祭祀,再将船推入海中行驶。”
    “好!主事大人,明天,我一定观礼。”第二天早上,李承道看到龙江船厂主事大人穿着崭新的官服,带着属下的官吏们来到了龙江船厂外面的那片树林中最大的一棵老树下,那棵老树的树干巨大,李承道用目测,感到不下五个人才能抱住。老树的树枝上挂满了红色的丝绸,树下已经站满了龙江船厂的工人。龙江船厂的主事大人对着那棵老树恭恭敬敬的鞠躬,又从从人手中恭恭敬敬的接过一株香。口中念念有词道:
    “树神在上,下官衷心祈求,祈求树神保佑,船身坚固,木料结实,‘龙骨’坚实,能够多多的经历风雨。请树神保佑。”旁边围着的船厂工人也跟着喊道:
    “请树神保佑!”主事大人喊完之后,恭恭敬敬的将香插在树下供桌的香案上。其后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随后喊道:
    “祭祀海神!”众人跟随主事大人来到海边,主事大人来到海边,主事大人也恭恭敬敬的跪下,向海边磕头:
    “海龙王在上,下官衷心祈求,我们龙江船厂新船下海,祈求海龙王风平浪静,祝我等下海成功。来人啊!献三牲活物,为海龙王献祭礼,送书信。”众人在主事大人的指挥下,将猪头、牛头、羊头扔进海中,随后,又向海中送入三条活鱼,当活鱼游走之后,主事大人从海边的沙滩上站起。
    “海龙王已经收下了我等的祭祀献礼,也收到了我们的信,海龙王说,此番出船,我们一定顺风顺水!开闸!”李承道看着远处,一处闸门缓缓开启,一艘大船从闸道里头慢慢的开出,顺着水路,慢慢向大海驶去。阳光罩在那艘船上,仿佛为那艘船抹上了一层金粉一般。
    “日后,如果能够驾驶一支庞大的船队,去海上乘风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