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09节(1/2)
按照林铸江的想法,要取消混凝土材料,做成全钢的拱桥。
还有选址的改变,要求能将世博会的展区尽收眼底是——
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林铸江交给他们的是另一件事。
“风洞试验?”
苏擎说,“原来不是看上了我非凡的才华,而是看上了同舟大学的实验室?”
方斯闻点头:“沪城是沿海城市,除了雾天以外,还有台风和寒潮,跨江大桥如果选址在这个地方,必须要考虑抗风能力。”
和一般的桥不同,这座桥的拱形——大大增加了受风面积。
如果抗风能力不够强,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
“我去联系沪城周边的气象站,收集资料。”
谢雁很快给出了计划,“方哥找一下相关实验的资料,给一个基本的实验方案。”
苏擎:“那我?”
她说,“除了非凡的才华,你不是还有卓越的社交能力吗?”
谢雁收起东西,盯着他,“联系一下我们学校的风动实验室。”
苏擎:“其实我是个非常内向且不擅长社交——”
他看着已经收拾好东西出门的两个同伴,话还是坚强的说完了,“的好同志。”
行,不就是风洞实验吗?
冲就完事了。
沪城四周一共有三个气象站。
谢雁收集好三个气象站三十五年来每天的风速、风向记录,用信息处理系统,对上万个数据进行计算。
这是一项不小的工作量。
沪城是华国最早开始研究台风的城市,没有别的原因——环境太适合了。
一直以来,因为地处沿海,又在长江入海口,沪城经常受到来自海上的强台风的袭击。
从古代开始,华国就开始对台风和相关灾害进行观测,民国时期,相关的数据,地图和台风眼图,都是人工手绘的,精度不比机器差。
沪城的台风厉害到什么地步?
六十年代的沪城,就可以单独出一本台风年鉴!
根据信息系统收集的各种资料和信息,谢雁发现,沪城的台风一般出现在台风季节,和东南沿海的其他城市一样,都是七到九月台风最多,其他月份也有。
过去的十几年里,只有三年沪城没有被台风影响到。
可以说,一到台风季节,沪城就得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处理暴雨、淹城、狂风等极端天气带来的危险。
跨江大桥不同,因为拱桥独特的造型,注定了它会受到比以前几座跨江大桥还要厉害的风力袭击,而且,它不会躲起来,它永远伫立在江上。
暴雨、大风,足以将车辆掀翻,大树连根拔起——
这样恐怖的风力,就是这座桥修建之后的百年内,将尝尝面对的危险。
风洞试验,就是要提前从实际出发,验证之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到大桥修好在调整,就来不及了。
春节过后,谢郁回了军队,赵图强又开始跑货运,但自从华国的高速路和公路越修越好之后,大大缩短了客车、货车在途的运输时间,他也能尝尝回沪城。
谢雁和方斯闻,还有苏擎,则加班加点地在进行实验计划。
很快,一个想法冒了出来。
“在落谷河的时候,我们就寻找了相同的地质做锚定实验,这一次,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造一座缩小的桥,”
苏擎说,“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弄明白拱桥会面对什么样的情况,能否支撑住狂风的袭击。”
谢雁点头,“但是只有桥还不够。”
“还不够?”
“对,为了保证百分百的还原,我们还需要制造一模一样的地形地貌,以模拟真实的情况下,大桥能够扛得住。”
方斯闻查过资料,“做一模一样的地形?国内还没有过这样的实验。”
“对,我分析过气象台近年来的数据。大桥建造完成后,以这个位置来看,可能会遇到来自16个方向的大风,而地形在风环境和风向上的影响非常大。”
做一模一样的地形,桥体,进行完全的模拟测试!
这个想法,让三个人和风动实验室的人花了不少时间。
但是,付出的回报是值得的!
因为完全的模拟,一比一百的模型实验,将会给他们提供最真实的数据!
林铸江等着他们来汇报结果,“怎么样,实验有没有什么问题?”
他的头发已经半百,但长跑工地的人,身体并不差。
苏擎第一个汇报,“方案没问题,按照原本的抗风设计,是不会发生颤振!”
他们之前为了防止桥体颤动,已经提出安装阻尼器的想法,阻尼器不止可以防止地震带来的危险,还可以稳住桥身。
方斯闻帮他补了一句,“但是——”
“但是?”
林铸江喝了口茶,说,“还有反转?”
“但是——”
谢雁继续往下说,“风穿过桥体后,会产生旋涡,虽然没有颤振,但是会产生至少几十厘米的涡激共振。”
所有人的压力都很大,而林铸江对他们这个实
还有选址的改变,要求能将世博会的展区尽收眼底是——
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林铸江交给他们的是另一件事。
“风洞试验?”
苏擎说,“原来不是看上了我非凡的才华,而是看上了同舟大学的实验室?”
方斯闻点头:“沪城是沿海城市,除了雾天以外,还有台风和寒潮,跨江大桥如果选址在这个地方,必须要考虑抗风能力。”
和一般的桥不同,这座桥的拱形——大大增加了受风面积。
如果抗风能力不够强,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
“我去联系沪城周边的气象站,收集资料。”
谢雁很快给出了计划,“方哥找一下相关实验的资料,给一个基本的实验方案。”
苏擎:“那我?”
她说,“除了非凡的才华,你不是还有卓越的社交能力吗?”
谢雁收起东西,盯着他,“联系一下我们学校的风动实验室。”
苏擎:“其实我是个非常内向且不擅长社交——”
他看着已经收拾好东西出门的两个同伴,话还是坚强的说完了,“的好同志。”
行,不就是风洞实验吗?
冲就完事了。
沪城四周一共有三个气象站。
谢雁收集好三个气象站三十五年来每天的风速、风向记录,用信息处理系统,对上万个数据进行计算。
这是一项不小的工作量。
沪城是华国最早开始研究台风的城市,没有别的原因——环境太适合了。
一直以来,因为地处沿海,又在长江入海口,沪城经常受到来自海上的强台风的袭击。
从古代开始,华国就开始对台风和相关灾害进行观测,民国时期,相关的数据,地图和台风眼图,都是人工手绘的,精度不比机器差。
沪城的台风厉害到什么地步?
六十年代的沪城,就可以单独出一本台风年鉴!
根据信息系统收集的各种资料和信息,谢雁发现,沪城的台风一般出现在台风季节,和东南沿海的其他城市一样,都是七到九月台风最多,其他月份也有。
过去的十几年里,只有三年沪城没有被台风影响到。
可以说,一到台风季节,沪城就得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处理暴雨、淹城、狂风等极端天气带来的危险。
跨江大桥不同,因为拱桥独特的造型,注定了它会受到比以前几座跨江大桥还要厉害的风力袭击,而且,它不会躲起来,它永远伫立在江上。
暴雨、大风,足以将车辆掀翻,大树连根拔起——
这样恐怖的风力,就是这座桥修建之后的百年内,将尝尝面对的危险。
风洞试验,就是要提前从实际出发,验证之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到大桥修好在调整,就来不及了。
春节过后,谢郁回了军队,赵图强又开始跑货运,但自从华国的高速路和公路越修越好之后,大大缩短了客车、货车在途的运输时间,他也能尝尝回沪城。
谢雁和方斯闻,还有苏擎,则加班加点地在进行实验计划。
很快,一个想法冒了出来。
“在落谷河的时候,我们就寻找了相同的地质做锚定实验,这一次,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造一座缩小的桥,”
苏擎说,“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弄明白拱桥会面对什么样的情况,能否支撑住狂风的袭击。”
谢雁点头,“但是只有桥还不够。”
“还不够?”
“对,为了保证百分百的还原,我们还需要制造一模一样的地形地貌,以模拟真实的情况下,大桥能够扛得住。”
方斯闻查过资料,“做一模一样的地形?国内还没有过这样的实验。”
“对,我分析过气象台近年来的数据。大桥建造完成后,以这个位置来看,可能会遇到来自16个方向的大风,而地形在风环境和风向上的影响非常大。”
做一模一样的地形,桥体,进行完全的模拟测试!
这个想法,让三个人和风动实验室的人花了不少时间。
但是,付出的回报是值得的!
因为完全的模拟,一比一百的模型实验,将会给他们提供最真实的数据!
林铸江等着他们来汇报结果,“怎么样,实验有没有什么问题?”
他的头发已经半百,但长跑工地的人,身体并不差。
苏擎第一个汇报,“方案没问题,按照原本的抗风设计,是不会发生颤振!”
他们之前为了防止桥体颤动,已经提出安装阻尼器的想法,阻尼器不止可以防止地震带来的危险,还可以稳住桥身。
方斯闻帮他补了一句,“但是——”
“但是?”
林铸江喝了口茶,说,“还有反转?”
“但是——”
谢雁继续往下说,“风穿过桥体后,会产生旋涡,虽然没有颤振,但是会产生至少几十厘米的涡激共振。”
所有人的压力都很大,而林铸江对他们这个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