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够贴补别人的。
    这位大爷随着年岁越大,腿疼越来越厉害,要不他就忍着不看了。这不他听自家闺女说新来的大夫看病好,这才来的。乍一看见宁馨,他有点怀疑宁馨的医术,不过听闺女说人家是学的祖传中医,说不定有啥秘方管用。
    大爷想了想,两毛钱的膏药不算多,他少抽些烟叶子就省出来了,万一膏药管用呢。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大爷从口袋掏出皱巴巴的两毛钱递给宁馨。
    宁馨又不是为了赚钱才卖膏药,她收了钱说:“大爷,您放心,这药膏要是不管用,您可以随时回来找我退钱。”
    现在宁馨炼药是用药炉练的,还加了空间中能用上的药材,药效肯定比普通药材疗效好。
    有了宁馨的保证,大爷心里有了底。如果这药不管用,他肯定回来问问,那时就不会继续找这个年轻的女大夫看病。当然,如果她说的是真的,他也会多替她宣传,说她医术好。
    大爷带着膏药走了,膏药药效到底如何,还得等他用完再说。
    宁馨又给几个过来的病人看了病,告诉他们明天就会去采购药材,过几天才会回来。等她回来大家再过来。
    第二天公鸡刚刚打鸣,天还没有大亮时,准备好一切的宁馨和卓玉航就出发了 。
    他们这次还要绕弯去看宁馨的外公外婆,还要回家,之后还要采购药材,可以说时间紧任务多,所以两人很早就出发,争取早去早回。
    而去外公呆的农场,需要他们乘坐汽车过去。农场在一个小县城,他们中途还要倒车。两人先坐车到临近的城市,又转车去了小县城。途中卓玉航还眼尖在车站抓了个惯偷,耽误不少时间。
    两人辗转到了农场不远处,先找了个隐蔽安全的地方拿出带给外公他们的东西,有白面、肉、点心、红糖等等,反正只要是他们能买到的好东西,都拿出一些来带给外公他们。
    主要是宁馨从小可以说是在外家长大,她跟外家感情深,觉得送什么东西孝敬老人都是应该的。那时不管宁馨爸爸在世,还是她爸没了,舒怀敏一人要忙工作,就照顾不了孩子。
    舒怀敏倒是可以让婆婆帮着带孩子,但是宁奶奶也帮着老大家带孩子,照顾起来不是那么细致,后来舒怀敏就把孩子托娘家照顾。
    暑假两老喜欢聪明伶俐的外孙女和外孙,就一直照顾他们。而宁馨小时候背汤头歌比较快,舒外公就起了教她医术的心思。在他心里,外孙女不是外人,教给孩子多学本事没什么不好的。再说他还收外姓的徒弟呢,怎么不能教给外孙女了。
    就这样,宁馨小时候在外家呆的时间比较多,跟外公外婆感情更好些。现在宁馨想照顾和孝敬外公外婆,还有舅舅,那也是回报当年他们对她的付出。
    两人大包小包到了农场,卓玉航先找到负责人,跟负责人打招呼,才能去见外公他们。
    这个农场的场长姓刘,是个比较圆滑能干的人。即便是那些黑五类分子发配到这里,刘场长从没有特意为难过他们。让那些人干活上上面的政策,不算是为难人。相对来说,刘场长对这些人的管制略宽松。比如不会老是让人□□他们,也不会安排比较累的活给他们。
    所以,宁馨外公等人没有受到伤害,在这里呆得还算舒心。
    尤其是宁馨的外公舒嘉年和宁馨的二舅舒怀瑜,因为医术高超,老是有人找他们看病,有的干部都慕名而来,所以刘场长看在他们会医术的份上,也不会为难他们。
    这不卓玉航和宁馨找到场部,刘场长痛快地答应了,等下让小李同志带他们去找人。
    而刘场长看到他们大包小包带着东西,也没有借口扣下东西,而是让人检查一下,看了下都是吃的东西,就让他们带走。虽然见了东西的人都很眼馋,但是刘场长都不会昧下这些东西,下面的人更没胆子干坏事,万一做得过分捅出来,坏了场里的风气和名声,也够他们吃一壶。
    刘场长是个心思玲珑的人,他之所以不得罪这下下放人员,就是知道他们以前在各个部门和行业都是能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万一得罪他们,以后人家翻了身,再找自己麻烦怎么办。不如做人留一线,日后好见面,说不定哪天那些人就翻身了呢。
    不过卓玉航不是没眼色的人,他主动拿出几斤腊肉来,说给场里食堂添道菜。而刘场长这里,卓玉航背着人主动塞给他烟和腊肉,说家人麻烦场长照顾了,以后多多费心。
    刘场长也稀罕肉,就主动收下了,也答应多照顾他们。他们农场这边不靠山,都是平整的大片土地,就是想打猎都没出去,偶尔在场里看见只野兔,也不一定能抓住。肉基本都是靠每月那点供应,哪够一家老小吃
    小李带着两人找到干活的地方,舒嘉年等人正在地里蹲着拔草。小李响亮地喊了一嗓子,就把人给喊回来了。
    “舒嘉年,你家人来看你了,你们一家先回来见见家人。”
    农场很大,舒嘉年离得远,并没有看清谁来看他。他听到喊话还纳闷呢,前阵子不是女儿刚来吗,怎么又来了?他还以为是舒怀敏过来了。
    等舒嘉年、蒋思彤、舒怀瑜过来一看:这不是馨馨吗,她怎么来了?还有,旁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