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1/3)
第119章
这不孟旭刚来吗,宁馨不仅炸排骨炖鱼, 还弄了一盆素三鲜的馅料包水饺, 打算好好招待孟旭一顿。
三个孩子都上赶着帮忙包水饺,就算他们手艺不咋的, 宁馨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还是让他们参与进来。
孟旭会擀皮,技术还很好,擀的面皮又圆又薄,非常适合包素馅水饺,于是他负责擀面皮,杨秋菊和宁馨娘仨负责包饺子。
晓悦包水饺的水平还可以, 毕竟她年长些,有时也会帮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 以前因为好奇学过包水饺,技术已经炼出来了。
吃货晓晨也想学会包水饺, 只是没技术的他包起水饺来感觉两只手不协调,包起来很困难不说,包出的水饺还很难看,要么水饺扁扁的, 看着没有多少馅料;要么放的馅料太多,包着包着露馅了。
晓悦毫不客气地嘲笑:“哈哈, 晓晨,你看你包的水饺奇形怪状,什么形状都有, 等会儿妈妈煮水饺,你包的水饺肯定会破掉,破了的你自己吃啊。”
晓晨盯着那几个形状奇怪的水饺赌气说:“自己吃就自己吃。”他不喜欢吃坏掉的水饺,没滋没味的。
孟旭安慰晓晨受伤的心,“晓晨,多包几次就学会了。你要是不喜欢吃露馅的水饺,我帮你吃。”
晓晨心满意足地说:“还是孟旭哥哥对我最好了。”
杨秋菊说:“晓悦,你是姐姐,别欺负弟弟,平时让着弟弟点。”
宁馨小看三个孩子互动,不插嘴,不偏帮,随他们闹。
杨秋菊疼孙子也疼孙女,但是相比来说,她明显更疼年小的晓晨些,经常说让晓悦让着晓晨的话。
晓悦有时会跟爸爸妈妈说奶奶偏心弟弟,卓玉航和宁馨知道老人的思想更难改变,如果他们因此事跟妈提意见,说不定妈以为他们嫌弃她。所以,两口子不好要求杨秋菊对俩孩子一视同仁,只能私下让女儿看开些。
好在杨秋菊并不过分偏心,晓悦只是偶尔发发牢骚,等奶奶特意给她做了好吃的,她就把奶奶的那点偏心忘到后脑勺去了。
等卓玉航到家的时候,看到媳妇和孩子们正在热热闹闹包水饺。
卓玉航:“孟旭来了,路上还顺利吗?”
孟旭放下擀面杖,站起来回话:“卓叔叔,路上没什么事。您最近忙不忙?”
“还行吧。孟旭,你别客气,就跟在自家一样。你师傅,还有晓晨和晓悦早就盼着你到这边来上大学,可把你盼来了。”
虽然每年暑假孟旭能在师傅家呆一个多月,但是对晓悦和晓晨来说,他们更希望能天天见到孟旭哥哥。
说起来,这几年相处下来,孟旭比卓玉航和宁馨亲戚家的孩子都亲近。两人的侄子、外甥都没有说年年在他们家住上一两个月的。
傍晚,一家人吃了顿略丰盛的晚餐。
离孟旭开学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他之所以早来,是想跟师傅接着学习中医。因为通过学习,他觉得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他学到的知识还不够。在家时,孟旭平时都是自己看书多,有很多疑惑没法当面问师傅,只有放假时面对面跟师傅请教,他才能在师傅这里得到答案,在师傅这里学到更多知识。
孟旭对中医越来越有兴趣,他报考中医药大学,就是打算跟师傅一样,把中医学好,学透,不管将来是当医生还是做研究,都是不错的出路。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孟旭就跟着宁馨继续学习。
晓悦和晓晨也跟妈妈学习中医,只不过各人的进度不一样。好在只有他们三人,宁馨还教的过来。此外,晓悦还报名学习书画,他们的暑假生活非常忙碌。
等到快开学的日子,宁馨在休息日带着孩子们去百货大楼采购,为孟旭准备住宿用的暖瓶、脸盆、水杯、饭盒等物品。幸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渐渐复苏,百货大楼的商品不像以前一样还是计划供给,买些日常用品没以前难购买了。
几人逛了几个地方,就把需要的东西全部买到,然后每人提着一些东西回去了。
没想到到家之后,宁馨发现丈夫在家,正在皱着眉跟婆婆说些什么;而婆婆的神色看起来不是很好,眼角似乎还泛着泪水。
怎么了,家里发生不好的事情了吗?按说这个点丈夫应该在部队的。
宁馨连东西都忙不迭放下,担心地问:“玉航,怎么了,家里出了什么事吗?”
杨秋菊听到儿媳妇的说话声,连忙抹去眼角的泪水。
卓玉航看到媳妇和孩子,表情略微放松了些,“刚刚我接到二哥打来的电话,说爸病了,肝部有肿瘤,医生检查完说有可能是癌症。”
卓文华退休后,因为习惯住城里,一直跟老二住一起。再说他就算回老家住,杨秋菊不在家里,没人管他,他一个人住着也没意思。
二儿媳妇又不指望他这个公公帮忙干活,平时卓文华又没多大事,就去附近的公园找老友下棋、听戏,日子过得悠哉悠哉的。
因为卓文华有退休金,所以老二媳妇对公公住自家没意见。反正公公不是多事的人,最多做饭时多做点,家里多添双碗筷而已。虽然老二家里是两个孙女,但是拿着退休金
这不孟旭刚来吗,宁馨不仅炸排骨炖鱼, 还弄了一盆素三鲜的馅料包水饺, 打算好好招待孟旭一顿。
三个孩子都上赶着帮忙包水饺,就算他们手艺不咋的, 宁馨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还是让他们参与进来。
孟旭会擀皮,技术还很好,擀的面皮又圆又薄,非常适合包素馅水饺,于是他负责擀面皮,杨秋菊和宁馨娘仨负责包饺子。
晓悦包水饺的水平还可以, 毕竟她年长些,有时也会帮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 以前因为好奇学过包水饺,技术已经炼出来了。
吃货晓晨也想学会包水饺, 只是没技术的他包起水饺来感觉两只手不协调,包起来很困难不说,包出的水饺还很难看,要么水饺扁扁的, 看着没有多少馅料;要么放的馅料太多,包着包着露馅了。
晓悦毫不客气地嘲笑:“哈哈, 晓晨,你看你包的水饺奇形怪状,什么形状都有, 等会儿妈妈煮水饺,你包的水饺肯定会破掉,破了的你自己吃啊。”
晓晨盯着那几个形状奇怪的水饺赌气说:“自己吃就自己吃。”他不喜欢吃坏掉的水饺,没滋没味的。
孟旭安慰晓晨受伤的心,“晓晨,多包几次就学会了。你要是不喜欢吃露馅的水饺,我帮你吃。”
晓晨心满意足地说:“还是孟旭哥哥对我最好了。”
杨秋菊说:“晓悦,你是姐姐,别欺负弟弟,平时让着弟弟点。”
宁馨小看三个孩子互动,不插嘴,不偏帮,随他们闹。
杨秋菊疼孙子也疼孙女,但是相比来说,她明显更疼年小的晓晨些,经常说让晓悦让着晓晨的话。
晓悦有时会跟爸爸妈妈说奶奶偏心弟弟,卓玉航和宁馨知道老人的思想更难改变,如果他们因此事跟妈提意见,说不定妈以为他们嫌弃她。所以,两口子不好要求杨秋菊对俩孩子一视同仁,只能私下让女儿看开些。
好在杨秋菊并不过分偏心,晓悦只是偶尔发发牢骚,等奶奶特意给她做了好吃的,她就把奶奶的那点偏心忘到后脑勺去了。
等卓玉航到家的时候,看到媳妇和孩子们正在热热闹闹包水饺。
卓玉航:“孟旭来了,路上还顺利吗?”
孟旭放下擀面杖,站起来回话:“卓叔叔,路上没什么事。您最近忙不忙?”
“还行吧。孟旭,你别客气,就跟在自家一样。你师傅,还有晓晨和晓悦早就盼着你到这边来上大学,可把你盼来了。”
虽然每年暑假孟旭能在师傅家呆一个多月,但是对晓悦和晓晨来说,他们更希望能天天见到孟旭哥哥。
说起来,这几年相处下来,孟旭比卓玉航和宁馨亲戚家的孩子都亲近。两人的侄子、外甥都没有说年年在他们家住上一两个月的。
傍晚,一家人吃了顿略丰盛的晚餐。
离孟旭开学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他之所以早来,是想跟师傅接着学习中医。因为通过学习,他觉得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他学到的知识还不够。在家时,孟旭平时都是自己看书多,有很多疑惑没法当面问师傅,只有放假时面对面跟师傅请教,他才能在师傅这里得到答案,在师傅这里学到更多知识。
孟旭对中医越来越有兴趣,他报考中医药大学,就是打算跟师傅一样,把中医学好,学透,不管将来是当医生还是做研究,都是不错的出路。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孟旭就跟着宁馨继续学习。
晓悦和晓晨也跟妈妈学习中医,只不过各人的进度不一样。好在只有他们三人,宁馨还教的过来。此外,晓悦还报名学习书画,他们的暑假生活非常忙碌。
等到快开学的日子,宁馨在休息日带着孩子们去百货大楼采购,为孟旭准备住宿用的暖瓶、脸盆、水杯、饭盒等物品。幸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渐渐复苏,百货大楼的商品不像以前一样还是计划供给,买些日常用品没以前难购买了。
几人逛了几个地方,就把需要的东西全部买到,然后每人提着一些东西回去了。
没想到到家之后,宁馨发现丈夫在家,正在皱着眉跟婆婆说些什么;而婆婆的神色看起来不是很好,眼角似乎还泛着泪水。
怎么了,家里发生不好的事情了吗?按说这个点丈夫应该在部队的。
宁馨连东西都忙不迭放下,担心地问:“玉航,怎么了,家里出了什么事吗?”
杨秋菊听到儿媳妇的说话声,连忙抹去眼角的泪水。
卓玉航看到媳妇和孩子,表情略微放松了些,“刚刚我接到二哥打来的电话,说爸病了,肝部有肿瘤,医生检查完说有可能是癌症。”
卓文华退休后,因为习惯住城里,一直跟老二住一起。再说他就算回老家住,杨秋菊不在家里,没人管他,他一个人住着也没意思。
二儿媳妇又不指望他这个公公帮忙干活,平时卓文华又没多大事,就去附近的公园找老友下棋、听戏,日子过得悠哉悠哉的。
因为卓文华有退休金,所以老二媳妇对公公住自家没意见。反正公公不是多事的人,最多做饭时多做点,家里多添双碗筷而已。虽然老二家里是两个孙女,但是拿着退休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