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来奇怪,不知是不是因为从未嫁过人的缘故,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左三笑起来的时候,看起来还跟年轻小姑娘一样,眼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光彩。
    裴清殊欣赏地点了点头:“去吧。办得好了,朕就封你为县主。至于封号嘛……容朕再想想。”
    虽说左三根本没把什么权力地位放在眼里,不过县主的封号不得白不得,听了裴清殊这话,她还是一脸高兴地说道:“那臣女便提前谢过皇上恩典了!”
    第151章
    就像当初大齐第一所正式的官办武学是在京城诞生的一样,左三姑娘主办的女学, 也是率先在长安城开办。
    名字十分直接易懂, 就叫“华文女子书院”。
    山长、也就是负责人乃是公孙明的母亲公孙夫人。不过实际上负责运营的是书院的监院, 也就是左三姑娘左遥。
    她们这座女子书院不教《女诫》也不教《女则》, 而是像为男子启蒙一样,正儿八经地教书。
    下午的时候,学生们可以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中选一到两样,算作“辅修”。
    因为只是试营,左遥并没有一下子招收太多的学生,第一批只招了十个人。
    这十个姑娘基本都是官宦人家出身的小姐,不过她们父兄的职位都不是很高, 大多在京城没有根基, 上不了世家大族的那种家学, 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左三姑娘这里。
    十个女孩儿从七岁到十三岁不等,被按照原有的基础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班级。
    虽说左三姑娘不觉得男女大防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不过她记着裴清殊和公孙夫人的叮嘱,凡事不可太过激进, 盲目追求“一步登天”, 所以目前书院里的先生,都还是女子。
    除了左三姑娘本人之外,她还请来了陈起的妹妹、钟悦的夫人陈弗,还有另外两个过去在华文书社时就给她做事的女子做先生。
    公孙夫人年纪大了,不过她偶尔也会来给孩子们上几节课。
    因为有她们这些“名人” 在的缘故,带着自家姑娘前来报名的家长还真不在少数。
    现在的这十个孩子, 都是左三姑娘和公孙夫人亲自了解过背景、面试过后才录取的。
    不过,书院的招生看似顺利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危机。
    比如有一些思想陈旧之人,认为女子读书之后就会变得不安分,于是便在各种场合痛骂左三姑娘,说她自己“抛头露面”也就罢了,现在竟然还想鼓动好人家的小姑娘和她一起胡闹,简直“有伤风化”。
    左三姑娘和那人无冤无仇,却被他这般辱骂,正常来说这应该是很没道理的事情才对。
    可不说远的,就说京城里头,像这样想的人就不在少数。
    而且这些反对开办女学的人还不仅仅是男人,许多女人反对得甚至比男人还要厉害。
    对于这些骂声,左三姑娘自己倒是已经习惯了。
    不过她有些担心连累陈弗她们,还专门找这几个女先生谈了谈心。
    好在她们这些人不愧是左三姑娘精挑细选出来的,没有一个人惧怕外头的风言风语。
    左三姑娘感到欣慰的同时,自掏腰包给她们一人雇了两个护卫,以免有些疯子或是心怀不轨之人对她们造成什么伤害。
    这种事情,左三姑娘并不是没有经历过。还好她的自保意识一直都很强,根本不给那些小人机会。
    至于书院的孩子们,左三姑娘也是一早就提前和他们家里人说好了,上下学必须有人接送,且接走孩子之人必须经过书院的先生亲自确认才行。
    如此小心经营,短时间内才没有出什么乱子。
    不过围绕左三的流言蜚语,现在比从前只多不少。以前人们只会鄙视地说她是“老姑娘”,现在更难听的字眼也会往她身上招呼。
    左三姑娘虽然不是朝廷命官,不过她承办女学的事情,还是被人参到了裴清殊这里来。
    他们的意思大概就是,左遥所为有伤风化,但此事并非自己职责范围之内,又碍于承恩公之故,无法亲自砸烂左遥的什么狗屁书院,所以只能来请皇上圣断。
    裴清殊看完之后,凉凉地勾了一下唇角,起身对近侍说道:“朕去看看父皇。”
    打从春天起,太上皇的身子就一直不大好。裴清殊本以为太上皇只是普通的风寒而已,没想到他这一病,就一直缠绵病榻,始终都没有好起来。
    裴清殊来到永寿宫的时候,林太后不知到哪里去了。他的长女婉晴正跪坐在床边的踏脚上,亲自喂太上皇喝药。
    见到裴清殊来了,婉晴才放下手中的药碗,向裴清殊行礼。
    婉晴今年虚岁已经十一了,像裴清殊一样,个子长得挺高,站起来已经快到裴清殊的胸口。
    裴清殊扶她起来,然后走到太上皇塌边来,柔声问道:“让儿子来喂您吧?”
    “不要不要!”太上皇一直对裴清殊这个小儿子颇为疼爱,不过有大孙女在旁边做对比,他瞬间便嫌弃起儿子来了,“让晴姐儿来。”
    裴清殊见自己被太上皇拒绝地这样干脆,也只能让婉晴继续给太上皇喂药。
    等太上皇用完了药,裴清殊便让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