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节(2/2)
于太子哥哥了!”
李鱼听得暗惊,万没想到,今天竟然能听到这样一个大八卦,足以让他掉脑袋的大八卦。
其实,虽然历史早经李世民篡改,其实从一些珠丝马迹,还是能推测出真正的史实的。
当年,东宫属臣朱焕和桥公山突然告发太子谋反,李渊身在铜川仁智宫,而都城在太子手,李渊是非常紧张的,他派出两员大将对付杨干,却久战无功,无奈之下,只好动用他的王牌:李世民的精锐之军。
而李渊、李世民父子此事曾有一段很精彩的对答,对答的内容表面当然是父慈子孝,但细品其味道,却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最后李渊同意事成之后废了太子之位,由其继任太子,李世民才同意出兵。
但是杨干横死、李建成自缚赴仁智宫请罪后,他的太子之位并未失去,李渊将东宫的王圭、韦挺流放了,实际是代太子受过。但与此同时,秦王李世民不但没有得到太子之位,还有一位重要的天策府属臣杜淹也被流放了。
为什么?
按照正史所载,天策府在此事件完全无过,倒是功劳累累啊,平叛有功反遭流放,这是何道理?可是,天策府没有一个人反对,杜淹本人也不反对,秦王李世民,也是一句话都没说。
这,又是为什么?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可不是大唐的风范,更不是天策府的风格。
三年后,玄武门之变前夕,李渊下决心牺牲李世民,以稳定大唐江山的时候,听从李元吉的建议,开始削弱天策府势力,削程咬金爵位,结果是程咬金坚决抗旨。李渊又听从李元吉建议,将尉迟敬德逮捕下狱,结果李世民直趋御前,据理力争,到底是请来圣旨,把尉迟敬德又给放了。
但这次明明立了平叛大功的前提下,天策府属臣遭贬黜,李世民一言未发。
为什么?
只能是因为,他理亏。
从李鱼此刻所听到的情况来看,李建成利用职务之便,壮大自己亲信应该是真的,而此事却被李世民利用了,策反了那两个告黑状的东宫属臣。
一般情况下,皇帝对于这种事只能是宁可信其有,不会信其无,是不可能耐着性子去查明真相再说的。
那么,皇帝出兵剿拿杨干,李建成会怎么想?
李鱼听得暗惊,万没想到,今天竟然能听到这样一个大八卦,足以让他掉脑袋的大八卦。
其实,虽然历史早经李世民篡改,其实从一些珠丝马迹,还是能推测出真正的史实的。
当年,东宫属臣朱焕和桥公山突然告发太子谋反,李渊身在铜川仁智宫,而都城在太子手,李渊是非常紧张的,他派出两员大将对付杨干,却久战无功,无奈之下,只好动用他的王牌:李世民的精锐之军。
而李渊、李世民父子此事曾有一段很精彩的对答,对答的内容表面当然是父慈子孝,但细品其味道,却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最后李渊同意事成之后废了太子之位,由其继任太子,李世民才同意出兵。
但是杨干横死、李建成自缚赴仁智宫请罪后,他的太子之位并未失去,李渊将东宫的王圭、韦挺流放了,实际是代太子受过。但与此同时,秦王李世民不但没有得到太子之位,还有一位重要的天策府属臣杜淹也被流放了。
为什么?
按照正史所载,天策府在此事件完全无过,倒是功劳累累啊,平叛有功反遭流放,这是何道理?可是,天策府没有一个人反对,杜淹本人也不反对,秦王李世民,也是一句话都没说。
这,又是为什么?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可不是大唐的风范,更不是天策府的风格。
三年后,玄武门之变前夕,李渊下决心牺牲李世民,以稳定大唐江山的时候,听从李元吉的建议,开始削弱天策府势力,削程咬金爵位,结果是程咬金坚决抗旨。李渊又听从李元吉建议,将尉迟敬德逮捕下狱,结果李世民直趋御前,据理力争,到底是请来圣旨,把尉迟敬德又给放了。
但这次明明立了平叛大功的前提下,天策府属臣遭贬黜,李世民一言未发。
为什么?
只能是因为,他理亏。
从李鱼此刻所听到的情况来看,李建成利用职务之便,壮大自己亲信应该是真的,而此事却被李世民利用了,策反了那两个告黑状的东宫属臣。
一般情况下,皇帝对于这种事只能是宁可信其有,不会信其无,是不可能耐着性子去查明真相再说的。
那么,皇帝出兵剿拿杨干,李建成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