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1/3)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乐景自认担当不起这份重任。所以他温和的摇了摇头,认真的看着季星:“我不算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一个给你们解答疑惑的人。未来你们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成为什么样的人,都要由你们自己来决定。”
季星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对于八岁的她而言,仅是活着就拼尽全力了,“未来”这个词对她来说是个太过遥远的词汇。但是她觉得这位大哥哥说的一定是很重要的事,也许她长大后就能明白了。
书店这里闹出来的动静并没有瞒的过成年人的注意力。
于是基地里的首领带着一群男人找上门来。
首领是个东方人,脸色是长时间不见阳光的青白,看着乐景的目光带着浓浓的警惕:“你到底是什么人?我可不记得这里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书店!”
乐景淡淡说道:“我是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首领狐疑地看着他,“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乐景轻轻说道:“您是自阳光下长大的人,所以即便黑暗降临,您也看到过阳光。可是他们……”青年难过的看着那些高高低低的“小萝卜头”们,声音越发低沉,“他们自黑暗中出生,所以便以为这黑暗就是世界的全部。他们不知道这世界曾经多么美丽。”
青年转移视线,认真的注视着首领,发出了直扣首领灵魂的质问:“您觉得这样的孩子,能肩负人类的未来吗?”
首领脸上肌肉剧烈抖动却无法给出肯定的答复。乐景的疑问也正是他所担心的。
他们的孩子从小蜗居在地下,便以为人类就应该住在地下。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地面上那个美丽的世界,便以为全世界都像地底一样冰冷死寂。没有见过阳光的温暖,又怎么会明白黑暗的冰冷呢?
那么在他们这些看过阳光的父辈都离去后,这些自小生活在黑暗中,缺衣少食的孩子们该怎么办呢?谁来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曾经的模样?谁来传承人类曾经创造的璀璨文明?谁来帮助他们攥紧手里稀薄的希望熬过黎明前漫长的黑暗?
人,是无法向往他们不理解的东西的。
长此以往,他们会习惯在安全阴冷的地底居住,并开始恐惧地面上那个遍布毒气,满地荒芜的危险世界。最后,人类会彻底退化成穴居生物。他们会像鼹鼠一样躲藏在地底下,他们会有一双不能见光,只能在黑暗中视物的眼睛。
首领的目光在房间里密密麻麻的书籍上停留了很久。最后他凝视着孩子们渴望的看着书籍的眼神,这个发鬓微白的中年汉子终于下定了决心。他认真的盯着乐景,慎重的发问:“我可以把孩子们交给您吗?”
“当然。”乐景坚定的回答道:“我可能不是一个好老师,但我保证我会告诉他们我知道的一切,并将用我的生命来保护他们。”
于是,首领终于露出自见面来第一个欣慰的微笑。他知道这个年轻人来历不明,很可疑。但是他愿意赌一把,如果输了,不过是大家一起赴黄泉,这也是早晚的事,没什么可惜的。但是如果他赢了——
那么这个孩子将会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于是乐景的书店彻底成为这个小型人类基地所有孩子的学校。学校里的孩子不多,只有三十几个,其中有这个基地不大的原因,但更多是这个时代孩童的高死亡率。在远古的农业社会,大概有1/3的孩子无法活到20岁。而这里的环境比远古时期还要恶劣,所以孩童的高死亡率可想而知。
基地每一个存活的孩子身后,至少倒着四五具孩子的尸体。没有了现代社会创造的便利条件,人类甚至还没有一只老鼠的生命力顽强
大概是知道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这三十几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肤色,讲着不同语言的孩子们如饥似渴的吸收着乐景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囫囵吞枣的阅读每一本书。
末世前,孩子读书是为了上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获得不菲的收入,归根到底就是想要好好的活下去。
可是现在是末世,人类社会中的大部分职业都在这里排不上用场,货币体系已经崩溃,人们更倾向于以物换物。可以说读书并不可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
读书也许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能帮他们熬过漫漫寒冷长夜。最重要的是,他们能从书中读到美好,读到希望。
哈利法克斯在《文集》中说:“希望是一种哄人的东西:当我们因为失望而发怒时,尤是如此;然而总的说来,没有希望也就没有乐趣。”
所以人类总是需要希望的。虚无缥缈的希望才能带给人类忍受灾厄,持久奋斗的动力。
……
“老师,你说,是外星人用那颗星星砸地球的吗?”正在看书的,一个名叫李琳的13岁女孩抬起头问乐景,清澈的大眼睛里盈满了好奇和……憎恨。
乐景吓了一跳,一边向李琳走去一边问:“为什么会这么想?”
“书上是这么说的。”
乐景接过李琳手里的书,发现那是一本杂志,李琳看的就是杂志上收录的刘慈欣的一个短篇科幻故事《乡村教师》。
一个贫病交加的
季星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对于八岁的她而言,仅是活着就拼尽全力了,“未来”这个词对她来说是个太过遥远的词汇。但是她觉得这位大哥哥说的一定是很重要的事,也许她长大后就能明白了。
书店这里闹出来的动静并没有瞒的过成年人的注意力。
于是基地里的首领带着一群男人找上门来。
首领是个东方人,脸色是长时间不见阳光的青白,看着乐景的目光带着浓浓的警惕:“你到底是什么人?我可不记得这里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书店!”
乐景淡淡说道:“我是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首领狐疑地看着他,“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乐景轻轻说道:“您是自阳光下长大的人,所以即便黑暗降临,您也看到过阳光。可是他们……”青年难过的看着那些高高低低的“小萝卜头”们,声音越发低沉,“他们自黑暗中出生,所以便以为这黑暗就是世界的全部。他们不知道这世界曾经多么美丽。”
青年转移视线,认真的注视着首领,发出了直扣首领灵魂的质问:“您觉得这样的孩子,能肩负人类的未来吗?”
首领脸上肌肉剧烈抖动却无法给出肯定的答复。乐景的疑问也正是他所担心的。
他们的孩子从小蜗居在地下,便以为人类就应该住在地下。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地面上那个美丽的世界,便以为全世界都像地底一样冰冷死寂。没有见过阳光的温暖,又怎么会明白黑暗的冰冷呢?
那么在他们这些看过阳光的父辈都离去后,这些自小生活在黑暗中,缺衣少食的孩子们该怎么办呢?谁来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曾经的模样?谁来传承人类曾经创造的璀璨文明?谁来帮助他们攥紧手里稀薄的希望熬过黎明前漫长的黑暗?
人,是无法向往他们不理解的东西的。
长此以往,他们会习惯在安全阴冷的地底居住,并开始恐惧地面上那个遍布毒气,满地荒芜的危险世界。最后,人类会彻底退化成穴居生物。他们会像鼹鼠一样躲藏在地底下,他们会有一双不能见光,只能在黑暗中视物的眼睛。
首领的目光在房间里密密麻麻的书籍上停留了很久。最后他凝视着孩子们渴望的看着书籍的眼神,这个发鬓微白的中年汉子终于下定了决心。他认真的盯着乐景,慎重的发问:“我可以把孩子们交给您吗?”
“当然。”乐景坚定的回答道:“我可能不是一个好老师,但我保证我会告诉他们我知道的一切,并将用我的生命来保护他们。”
于是,首领终于露出自见面来第一个欣慰的微笑。他知道这个年轻人来历不明,很可疑。但是他愿意赌一把,如果输了,不过是大家一起赴黄泉,这也是早晚的事,没什么可惜的。但是如果他赢了——
那么这个孩子将会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于是乐景的书店彻底成为这个小型人类基地所有孩子的学校。学校里的孩子不多,只有三十几个,其中有这个基地不大的原因,但更多是这个时代孩童的高死亡率。在远古的农业社会,大概有1/3的孩子无法活到20岁。而这里的环境比远古时期还要恶劣,所以孩童的高死亡率可想而知。
基地每一个存活的孩子身后,至少倒着四五具孩子的尸体。没有了现代社会创造的便利条件,人类甚至还没有一只老鼠的生命力顽强
大概是知道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这三十几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肤色,讲着不同语言的孩子们如饥似渴的吸收着乐景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囫囵吞枣的阅读每一本书。
末世前,孩子读书是为了上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获得不菲的收入,归根到底就是想要好好的活下去。
可是现在是末世,人类社会中的大部分职业都在这里排不上用场,货币体系已经崩溃,人们更倾向于以物换物。可以说读书并不可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
读书也许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能帮他们熬过漫漫寒冷长夜。最重要的是,他们能从书中读到美好,读到希望。
哈利法克斯在《文集》中说:“希望是一种哄人的东西:当我们因为失望而发怒时,尤是如此;然而总的说来,没有希望也就没有乐趣。”
所以人类总是需要希望的。虚无缥缈的希望才能带给人类忍受灾厄,持久奋斗的动力。
……
“老师,你说,是外星人用那颗星星砸地球的吗?”正在看书的,一个名叫李琳的13岁女孩抬起头问乐景,清澈的大眼睛里盈满了好奇和……憎恨。
乐景吓了一跳,一边向李琳走去一边问:“为什么会这么想?”
“书上是这么说的。”
乐景接过李琳手里的书,发现那是一本杂志,李琳看的就是杂志上收录的刘慈欣的一个短篇科幻故事《乡村教师》。
一个贫病交加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