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3/3)
接待室电话时,他正在研读农学院最新的科研报告,新型实验稻的高产量让他兴奋不已。听到小王在电话里说“发现了脑袋里装有一个图书馆的人才”“他给我示范背了很多书很厉害”,许远无奈地笑了笑。
在他看来,那个年轻人不过是记忆力比较好罢了,也就只能糊弄糊弄没什么文化的小王了,毕竟就算他背错了小王也听不出来。不过他也无意怪罪小王,毕竟是他之前交代的他,如果发现有特殊人才,一定要第一时间给他禀报。小王已经很久没有上报给他特殊人才了,所以他就算去会会那个人也无妨。
如果他真的有几分真才实学,那么把他吸收进科学院也不错。而且说不定他懂得的知识能稍微填补一下科学院目前的空白领域呢——他不无乐观的想。
今时不同往日啊。想起这些年的科技发展,他只能摇头叹息。他可以说,现在的科技水平整体倒退了四十年,在某些领域,更是倒退了一百多年。
末世前的很多各行各业的人才在末世后反而没有了用武之地。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细分工下,没有任何个人知晓维持社会关键过程运行所需的足够知识。即便工厂里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幸存下来,他所了解的也仅仅是他本人工作的细节,对厂里其他工人所掌握的、为维持生产不可或缺的知识甚至可能一无所知——更别提如何开采矿石和煤炭资源、制作数控机床和模具和提供让工厂运行的电力等技术问题了。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那些最显眼的技术仅仅是冰山一角。就连一个小小的螺丝钉,那也是经过工业社会数百年发展而诞生的流水线标准产品。如果无法建立标准生产流水线,仅靠人力打磨,中间产生的细小误差足以让一架飞机坠毁。
所以联合国政府现在做的就是尽量寻找位于各行各业各个岗位的特殊人才,把他们组织起来,把他们所懂的知识整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不得不说成效缓慢。而且大批人才的死去和资料的损毁已经造成了基地内部的知识断层,不仅对基地建设产生巨大阻力,还将深刻影响下一代的教育。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才的培育要经过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和至少四年的高等教育。在这期间,他们将学习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不要小瞧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知识,那是整个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也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也只有打牢了基础,人类才有更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可是在大灾变后的现在,基础教育的缺失和空白是影响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根源。
他们虽然从一些幸存的图书馆里抢救了很多书籍,一些侥幸还在运行的电脑硬盘里也储存了很多知识。
但是,这些知识的呈现方式无疑不利于一个从零开始的社会。一个普通人怎么能看懂一本生物书上的专有名词和定义?一个不懂外语的教授如何来研究一本外语书籍?一个物理学家难道能读懂一本地理典籍吗?
这些书和论文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以读者已经掌握了部分基础知识为前提写就的,可如果他的读者不具备相关基础知识,那么这些知识就形如废纸。
而那些目标受众为一般读者的书籍?许远几乎都想笑了。那些教你如何管理企业,提高情商,如何挣钱的书,在现在就是废纸。虽然也有一些科普类的书籍,但是它们往往写的太过浅显,起不到完善基础学科知识的作用。
而这仅仅只是基础学科的损失。高等学科的损失同样令人心惊。且不说有多少人才天才在灾难中丧生,就说那些高深的研究成果以及前沿知识,他们被秘密保存在专门的期刊网站服务器里,有的甚至以文稿的形式被锁在保险箱里,然后海啸,火山爆发以及地震,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后,它们就再也找不到了。
有时候许远也忍不住想,要是有一本能够完整记录地球所有学科的基础乃至高等学科知识的书籍该有多好呀。只要看完这本书,任何人都能明白一个学科的精髓,就能立刻投身于科学建设中去。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是异想天开了。灾难前是没有人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做这些,而灾难后他们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他的胡思乱想下,很快就到达了登记室,那位小王电话里提及的“天才”就端端正正的坐在凳子上。
在他看来,那个年轻人不过是记忆力比较好罢了,也就只能糊弄糊弄没什么文化的小王了,毕竟就算他背错了小王也听不出来。不过他也无意怪罪小王,毕竟是他之前交代的他,如果发现有特殊人才,一定要第一时间给他禀报。小王已经很久没有上报给他特殊人才了,所以他就算去会会那个人也无妨。
如果他真的有几分真才实学,那么把他吸收进科学院也不错。而且说不定他懂得的知识能稍微填补一下科学院目前的空白领域呢——他不无乐观的想。
今时不同往日啊。想起这些年的科技发展,他只能摇头叹息。他可以说,现在的科技水平整体倒退了四十年,在某些领域,更是倒退了一百多年。
末世前的很多各行各业的人才在末世后反而没有了用武之地。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细分工下,没有任何个人知晓维持社会关键过程运行所需的足够知识。即便工厂里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幸存下来,他所了解的也仅仅是他本人工作的细节,对厂里其他工人所掌握的、为维持生产不可或缺的知识甚至可能一无所知——更别提如何开采矿石和煤炭资源、制作数控机床和模具和提供让工厂运行的电力等技术问题了。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那些最显眼的技术仅仅是冰山一角。就连一个小小的螺丝钉,那也是经过工业社会数百年发展而诞生的流水线标准产品。如果无法建立标准生产流水线,仅靠人力打磨,中间产生的细小误差足以让一架飞机坠毁。
所以联合国政府现在做的就是尽量寻找位于各行各业各个岗位的特殊人才,把他们组织起来,把他们所懂的知识整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不得不说成效缓慢。而且大批人才的死去和资料的损毁已经造成了基地内部的知识断层,不仅对基地建设产生巨大阻力,还将深刻影响下一代的教育。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才的培育要经过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和至少四年的高等教育。在这期间,他们将学习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不要小瞧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知识,那是整个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也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也只有打牢了基础,人类才有更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可是在大灾变后的现在,基础教育的缺失和空白是影响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根源。
他们虽然从一些幸存的图书馆里抢救了很多书籍,一些侥幸还在运行的电脑硬盘里也储存了很多知识。
但是,这些知识的呈现方式无疑不利于一个从零开始的社会。一个普通人怎么能看懂一本生物书上的专有名词和定义?一个不懂外语的教授如何来研究一本外语书籍?一个物理学家难道能读懂一本地理典籍吗?
这些书和论文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以读者已经掌握了部分基础知识为前提写就的,可如果他的读者不具备相关基础知识,那么这些知识就形如废纸。
而那些目标受众为一般读者的书籍?许远几乎都想笑了。那些教你如何管理企业,提高情商,如何挣钱的书,在现在就是废纸。虽然也有一些科普类的书籍,但是它们往往写的太过浅显,起不到完善基础学科知识的作用。
而这仅仅只是基础学科的损失。高等学科的损失同样令人心惊。且不说有多少人才天才在灾难中丧生,就说那些高深的研究成果以及前沿知识,他们被秘密保存在专门的期刊网站服务器里,有的甚至以文稿的形式被锁在保险箱里,然后海啸,火山爆发以及地震,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后,它们就再也找不到了。
有时候许远也忍不住想,要是有一本能够完整记录地球所有学科的基础乃至高等学科知识的书籍该有多好呀。只要看完这本书,任何人都能明白一个学科的精髓,就能立刻投身于科学建设中去。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是异想天开了。灾难前是没有人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做这些,而灾难后他们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他的胡思乱想下,很快就到达了登记室,那位小王电话里提及的“天才”就端端正正的坐在凳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