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奋斗在八零年代 第126节(1/2)
“会不会是他们断咱家电了?”纪宁芝突然说。
纪友生、梁文华一愣。
纪宁芝赶紧去开电视,结果电视也打不开,她又去拉灯,灯也不亮,纪宁芝这一跑一动,已出了一额头的汗,但是此时此刻她已经管不了热不热的问题,而是难过、委屈,更觉得日子艰难,活着不容易,她伤心地趴在门框上哭起来。
纪宁芝也不是一次两次哭了,别说纪宁芝哭,梁文华也哭过。
但是有什么办法,纪友生的工钱,只够一家三口饿不死,他们已经三个月没吃过肉,没吃过白面馒头了。
每天都是这些粗面、咸菜、豆酱,超级难吃,可是不吃就饿着,一粒也不敢浪费,剩菜热了再热吃进肚里。
为此,纪宁芝、梁文华可不就哭了很多次了吗?
此时,纪友生、梁文华坐在饭桌前,额头上的汗水哗啦啦地向下落,谁也不吭声。
整个堂屋里弥漫着热气。
在纪友生、梁文华、纪宁芝热的受不了时,闻青买了一台春兰牌空调,这年代空调很稀有,是让逢青的员工跑南州市才买到的,当天闻青找县城有名的电工,将家里的线路重新装了一遍,能够轻松地带得动大功率空调。
闻青则坐在空调房里看书。
姚世玲这次没反对闻青买空调,也没说费电,主要是最近两天闻青热的吃不下饭的,她看着心疼,听说空调那玩意儿跟过冬天似的,所以就让闻青买,闻青想着反正家里以后能用到,于是就买了。
此刻闻青坐在空调房里,看着书,堂屋的电话就响了。
不用想,也知道是找她的。
自她上了电视之后,逢青的订单直翻了一倍,她也算是出了大名,不但电视上报道,报纸上也写。
更因为闻青的长相令人惊艳,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影响,皮特多次怂恿她当演员什么的,闻青对此并不感冒,她被皮特电话打烦了,便问一句:“明星有我逢青赚的钱多吗?”
皮特终于知难而退。
另外,因为这个年代娱乐少,报纸,电视,明星的效应极其有力,所以逢青品牌持续升温。
大街小巷内,但凡有点钱或者时髦一点的人,都知道逢青,也都知道闻青,时不时会听到这么几句话。
“买逢青啊,逢青好看,逢青时髦!”
“那小姑娘真俏,穿的是逢青的衣裳呢。”
“金灵都穿逢青的衣裳啊。”
“……”
总之,如果说曾经的服装设计比赛让业内不少关注了闻青,那么这次的上电视,就是让业外的人士熟知逢青,并且认识又佩服起这个小闻青了。
因此,每一天逢青制衣厂、逢青制鞋厂、逢青服装店、逢青运输公司都忙的脚不沾地,同时也在进行全面扩招,招有能之士,招有才之人。
逢青已经招了不少成熟人才,也招了新进大学生,逐渐趋于正规化。
闻青本来是想成立“逢青集团”,并收购布料厂,专门上给逢青提供布料,但是面临高考,她无暇多顾,连订买小轿车之事都要交给逢青的采办来说,她只是安心的看书,厂子和公司需要做重大决策,才会给她打电话。
闻青放下书去接电话,是逢青制衣厂那边。
“小老板,金水市那边要订五千套夏季衣裳,一千双熟胶凉鞋,一千双带扣布凉鞋,已经汇了一半的款子到会计那里了。”
闻青问:“订单内容再次确认了吗?”
“文件从传真机传过来,有签字有盖私章。”
“那能在规定时间内出来吗?”闻青问。
“一直两班倒的,没问题。”
“那行。”闻青说:“你联系一下逢青制鞋厂这边,运输那边我来打电话,你们把货打包好等着,运输那边会及时拿货的。”
“是,小老板。”
闻青挂上电话后,又给运输那边打了电话。
期间闻亮一直在旁听着,闻青挂上电话后,问:“亮亮,你听得懂吗?”
闻亮、闻朋已经放暑假,兄弟两个性格截然不同,闻朋外放活泼,这会儿已经呼朋引伴拿着弹弓打鸟,捡爬拉猴壳,掏海虾,掉黄鳝的。
闻亮可能因为是长子的原因,性子沉稳、内敛很多,平时话也不多。他学习好,闻青为了给他补充知识,托逢青运输的员工,在中国各个城市买了不少书,各种书放在家里,闻亮一有时间就捧着书看,更加不出去玩了。
令闻青高兴的是,闻亮可能是书读多了,开窍了,话比以前多了的同时,对事情的理解能力也让闻青格外放心,也就是俗称的三观正。
“听得懂。”闻亮应一声,低头看书。
“真的?”闻青问。
“嗯。”闻亮点头。
闻青笑着说:“那你边上学边跟姐一起打理闻青,你顾得过来吗?”
“可以。”闻亮说这话时,语气平常的好像是“这碗面我可以吃完”一样,令闻青十分开心,说起来她和大弟弟闻亮年龄差距并不大,今年闻青十八岁,闻亮十六岁,若是闻亮和上辈子的闻青比,铁定是他比闻青更懂事更聪明。
但是和这辈子的闻青比,还是有点差距。
纪友生、梁文华一愣。
纪宁芝赶紧去开电视,结果电视也打不开,她又去拉灯,灯也不亮,纪宁芝这一跑一动,已出了一额头的汗,但是此时此刻她已经管不了热不热的问题,而是难过、委屈,更觉得日子艰难,活着不容易,她伤心地趴在门框上哭起来。
纪宁芝也不是一次两次哭了,别说纪宁芝哭,梁文华也哭过。
但是有什么办法,纪友生的工钱,只够一家三口饿不死,他们已经三个月没吃过肉,没吃过白面馒头了。
每天都是这些粗面、咸菜、豆酱,超级难吃,可是不吃就饿着,一粒也不敢浪费,剩菜热了再热吃进肚里。
为此,纪宁芝、梁文华可不就哭了很多次了吗?
此时,纪友生、梁文华坐在饭桌前,额头上的汗水哗啦啦地向下落,谁也不吭声。
整个堂屋里弥漫着热气。
在纪友生、梁文华、纪宁芝热的受不了时,闻青买了一台春兰牌空调,这年代空调很稀有,是让逢青的员工跑南州市才买到的,当天闻青找县城有名的电工,将家里的线路重新装了一遍,能够轻松地带得动大功率空调。
闻青则坐在空调房里看书。
姚世玲这次没反对闻青买空调,也没说费电,主要是最近两天闻青热的吃不下饭的,她看着心疼,听说空调那玩意儿跟过冬天似的,所以就让闻青买,闻青想着反正家里以后能用到,于是就买了。
此刻闻青坐在空调房里,看着书,堂屋的电话就响了。
不用想,也知道是找她的。
自她上了电视之后,逢青的订单直翻了一倍,她也算是出了大名,不但电视上报道,报纸上也写。
更因为闻青的长相令人惊艳,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影响,皮特多次怂恿她当演员什么的,闻青对此并不感冒,她被皮特电话打烦了,便问一句:“明星有我逢青赚的钱多吗?”
皮特终于知难而退。
另外,因为这个年代娱乐少,报纸,电视,明星的效应极其有力,所以逢青品牌持续升温。
大街小巷内,但凡有点钱或者时髦一点的人,都知道逢青,也都知道闻青,时不时会听到这么几句话。
“买逢青啊,逢青好看,逢青时髦!”
“那小姑娘真俏,穿的是逢青的衣裳呢。”
“金灵都穿逢青的衣裳啊。”
“……”
总之,如果说曾经的服装设计比赛让业内不少关注了闻青,那么这次的上电视,就是让业外的人士熟知逢青,并且认识又佩服起这个小闻青了。
因此,每一天逢青制衣厂、逢青制鞋厂、逢青服装店、逢青运输公司都忙的脚不沾地,同时也在进行全面扩招,招有能之士,招有才之人。
逢青已经招了不少成熟人才,也招了新进大学生,逐渐趋于正规化。
闻青本来是想成立“逢青集团”,并收购布料厂,专门上给逢青提供布料,但是面临高考,她无暇多顾,连订买小轿车之事都要交给逢青的采办来说,她只是安心的看书,厂子和公司需要做重大决策,才会给她打电话。
闻青放下书去接电话,是逢青制衣厂那边。
“小老板,金水市那边要订五千套夏季衣裳,一千双熟胶凉鞋,一千双带扣布凉鞋,已经汇了一半的款子到会计那里了。”
闻青问:“订单内容再次确认了吗?”
“文件从传真机传过来,有签字有盖私章。”
“那能在规定时间内出来吗?”闻青问。
“一直两班倒的,没问题。”
“那行。”闻青说:“你联系一下逢青制鞋厂这边,运输那边我来打电话,你们把货打包好等着,运输那边会及时拿货的。”
“是,小老板。”
闻青挂上电话后,又给运输那边打了电话。
期间闻亮一直在旁听着,闻青挂上电话后,问:“亮亮,你听得懂吗?”
闻亮、闻朋已经放暑假,兄弟两个性格截然不同,闻朋外放活泼,这会儿已经呼朋引伴拿着弹弓打鸟,捡爬拉猴壳,掏海虾,掉黄鳝的。
闻亮可能因为是长子的原因,性子沉稳、内敛很多,平时话也不多。他学习好,闻青为了给他补充知识,托逢青运输的员工,在中国各个城市买了不少书,各种书放在家里,闻亮一有时间就捧着书看,更加不出去玩了。
令闻青高兴的是,闻亮可能是书读多了,开窍了,话比以前多了的同时,对事情的理解能力也让闻青格外放心,也就是俗称的三观正。
“听得懂。”闻亮应一声,低头看书。
“真的?”闻青问。
“嗯。”闻亮点头。
闻青笑着说:“那你边上学边跟姐一起打理闻青,你顾得过来吗?”
“可以。”闻亮说这话时,语气平常的好像是“这碗面我可以吃完”一样,令闻青十分开心,说起来她和大弟弟闻亮年龄差距并不大,今年闻青十八岁,闻亮十六岁,若是闻亮和上辈子的闻青比,铁定是他比闻青更懂事更聪明。
但是和这辈子的闻青比,还是有点差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