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年夏季曹娥江泛滥,受灾者众,上虞官府赈济有所不济,就指他们来祝家庄借粮。祝家应允了,竟以一庄之力帮上虞受灾的百姓渡过了灾年,又在第二年借了粮种以供灾民春种……”
    他顿了顿,见屋子里还有伺候的祝家人,接下来的话就没说下去。
    对于祝家的豪富,马文才一点都不吃惊,而顾家在极盛之时,在会稽、吴兴、琅邪诸处有园宅十余所,现在只不过经历数次分家和战乱后才有些衰落,但毕竟出身见识都在那儿,也没有多吃惊,只有孔笙略有惊讶,继而若有所思。
    这是所有士族的通病,如果之前他们结交祝英台只是因为她德操好,文采出众,那现在要交好的地方就更多了。
    所以等“身体尚可”的祝英台应约领着几人去逛祝家庄时,都有些被孔笙几人有别于昨日的“热情”吓到。
    马文才知道祝母是不会让祝英台知道有关“待客”的事情的,他几次岔开话题,没让他们提昨夜的事情,几人还以为马文才是害羞,心中好笑,也就没再说这个话题。
    因为要游览祝家庄,院子外早已经备好了几架肩舆。
    此时士族男子多文弱,很多是连路都走不了几步就喘的,像顾烜这样涂脂抹粉弱不胜衣的更是比比皆是,说是“游览”祝家庄,自然不会真用走的。
    孔笙魏坤几人很自然地上了肩舆,只有马文才习惯了乘坐牛车或骑马出行,经过了浮山堰一行更是觉得这些“士族风骨”根本是些无用的东西,只会让人变得羸弱罢了,心中有些烦闷这种东西,便随便找了个理由:
    “这些日子一直在坐车,有些憋闷,我走走,散散心。”
    饶是如此,那原本为他备着的肩舆也不敢真闲下了,几个力士只扛着肩舆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准备等他一累着了,就让他“上坐”。
    现在还是冬日,祝家备下的肩舆都是有盖顶和围栏的,甚至还铺着厚厚的皮摊、放着暖炉,可以确保人坐在里面既看得到风景,又不会觉得寒冷。
    唯有祝英台的肩舆被围栏围的密不透风,只留一个小门,可是坐在肩舆里的祝英台也裹得严严实实,头上甚至还带着风帽,倒像是见不得人似的。
    不过考虑到祝英台“大病初愈”,能陪他们出去游玩已经是让人受宠若惊了,包的怪异点也没什么。
    祝家庄确实不小,但可供游玩的地方却不多。
    庄园是极具功能性的地方,占地虽广,却大多是可耕种的田地,种的也都是桑麻稻米和果树之类的作物,若是春天来,也许还能观赏观赏几片桃林,秋天来,既能赏景,又能饱足石榴蒲桃之珍,只是此时是冬天,确实没什么好看的。
    庄园里还有不少湖泽,也同样如此,湖泽是为了养鸭子、河蚌和鱼虾的,也有几处荷泽,但现在只有残荷败叶,看不到什么风景。
    祝母敢放祝英台出来带他们游玩,自然是有底气。现在是冬天,荫户大多留在家中或织布或养着家畜,任务繁重,不会出来胡乱走动。再加上有管事提早通知过,这些荫户更是不会冲撞“贵人”。
    但这也导致整个祝家庄看起来空空荡荡的,再加上一片休耕的土地和落光了叶子的果树,即便祝家庄里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还是显得有些萧条。
    “现在是冬天,庄内原本闭门成市,但现在也休市了。”祝英台也好久没出来透气了,虽然被裹得像是个粽子一样,可依旧兴致勃勃,而且荫户们都不出来,她更加自在些。
    “这时候庄户大多在各自家中忙活,不怎么出来。”
    “郎君,既然如此,我们还是回去吧。”
    祝英台原本伺候的几个侍女有些不安,总担心她的身份会暴露了,“既然都是同窗,不妨等春天开花,或秋天结果时再请几位郎君来此游玩……”
    马文才已经做了不少安排,估摸着这两天应该能成事,自然是希望能在祝家庄拖的时间越长越好,当然不愿意就这么回去了,他看了眼扛着肩舆的几位强壮力士,突然出声:
    “之前在学馆里听英台说,祝家庄工坊繁盛,即便是冬日,依旧兴工造作,多为奇巧之物,不知可否一观?”
    几个侍女皆是一愣,为首的女罗更是露出为难的表情。
    祝英台这才想起马文才的性格,他有时候务实的不像是个士族,又一直好奇她所说的“炼丹术”和“炼金术”,恐怕是以为祝家庄有什么特殊的工坊或是特别出色的冶炼工艺,才有土壤能锻炼出她的这种兴趣。
    祝英台想起祝家庄中最多的那些工坊,表情突然有些凝重起来。她一直想让马文才知道祝家庄的危险,也许这是个好机会。
    “马兄要参观我祝家的工坊,自然是没有什么为难的。”祝英台看了眼魏坤几人,故意说:“只是在工坊里做工的工人大多不是荫户,而是卖身与我家的奴隶或匠人,多是粗鄙之人,恐怕会冲撞贵客。况且工坊环境恶劣,尤其是铁铺、木作间等处,工人多是大汗淋漓,又有铁汁漆汁气味熏人,你们确定要去?”
    她这话一说,顾烜看了看今日特意换上的白色裘衣,当即摇了摇头。孔笙和魏坤也没什么兴致,更希望能多看看风景,如果是去工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