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也没避开他,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文才也算对他们有“救父之恩”。
    他们也知道马文才足够聪明,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佛念,父皇有事宣你入内。”
    太子指了指后面,“自有人引你进去。”
    马文才得了令,到了皇帝寝居的入口,果真有人在门口守着,那人不是别人,而是深受皇帝信任的子云先生,陈庆之。
    见到马文才,陈庆之向他颔首,称赞了句:“今日之事,你做的不错。”
    若不是他胆大心细,提前预警,说不定今日就要上演一场人伦惨剧。
    自古以来弑父的皇子不胜枚举,弑父的公主还闻所未闻,也勿怪皇帝会伤心成这样。
    在这位半师半友的子云先生面前,马文才难得没有用他那副虚假的面孔,撇撇嘴露出个无可奈何的表情。
    至于为什么无可奈何,大家都懂。
    待入了殿内,萧衍昏昏沉沉地在榻上仰卧着,精神看起来依旧萎靡不振,但目光已经清澈了起来。
    见到马文才进来,他有些犹豫地问:
    “永兴她……”
    马文才进来之前已经知道了即使这样皇帝还是不愿赐死女儿,所以很平静地回答:“入殿时,听太子的意思,似是要将公主送出宫去荣养起来。”
    听说是长子的意思,萧衍彻底松了口气,大概是永兴公主将他伤得特别深,他在确认女儿的性命无忧后不愿再提,转而问起马文才一个问题:
    “佛念,你曾数次探访使馆,又不似那些高门一般看轻武人,我且问你……”
    “你觉得魏国的送嫁将军花夭,此人如何?”
    呃?
    第328章 便宜行事
    马文才以为皇帝召他入内, 是有什么秘事要吩咐, 就像上次要他去放了萧正德那般, 却没想到皇帝在这个节骨眼上问起魏国人的事,不由得愣了一愣。
    难道皇帝看花夭是个人才,想要趁着他旧主已逝, 招揽这个人才?
    但梁国并不缺猛将,只缺帅才,这个花夭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有帅才的, 否则也不会混了这么多年还这么穷……
    难道,他表面上是在问花夭,其实在他提醒自己和花夭走的太近?还是他和花夭坐地分钱的事情被知道了?
    马文才是个心思重的人, 萧衍不过问了一句, 他脑子里已经闪过千万种推断, 是以那个他们希望的回答他迟迟没有答出来。
    陈庆之大概能猜出他有些顾虑, 此时替皇帝补充着:“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只是因为陛下现在刚刚清醒不宜费神,我才建议问问你。”
    听到这句话,马文才便懂了皇帝只是想多个人商量,方才按照自己的印象说:“我与他接触不多, 但从他和萧正德起冲突的那件事看, 他是个厉害的武士、将军,性格直率, 也没有什么贪欲……”
    否则也不会那么穷。
    “能对旧主忠诚且抱有感激之心, 应该也是个恩怨分明的人。”
    马文才说。
    “听起来, 佛念对他评价颇高。”
    萧衍看着他的表情,嘴角微微扬起,“你可发现他有什么不妥之处?”
    “如果说不妥的话……”
    马文才皱着眉。
    抠门、穷酸、暴力、脑子笨、贪吃、喜欢乱撩女人……
    想起褚向。
    还有乱撩男人。
    除此之外……
    “他不善权谋,应当是因为出身军户家庭的缘故,眼界也不算高。”
    勉强要找的话,这便是他的缺陷。
    是的,他是只适合为将、听命于人的那种人。
    见萧衍和陈庆之似有所悟,马文才有些好奇,“不知陛下问起花夭,是为了何事?”
    萧衍有些疲惫,陈庆之怕他劳神,便主动开口向马文才说明。
    原来魏国人得知国内剧变,想要急着回国,又怕国中主战派在路上阻截使团阻扰两国结盟,希望能得到一支骑兵护送。
    魏国有柔然和诸多部落主为藩属,境中多好马,作战以骑兵为主,若要克制骑兵,便唯有同样能征善战的骑兵。
    而主战的多是豪酋宗强,麾下骑兵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虽然为了隐秘出动的数量肯定不多,但要能在手下战斗或逃跑,肯定不能是弱旅。
    南人本就不以骑兵擅长,而且这么多年来两国交战多在边境,还都是水战为主,要抽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护送他们回国,皇帝有诸多顾虑。
    这样的精锐不是没有,但掌握在梁国几位名将手中,都是辛苦培养出来的斥候或骑兵,万一折损在魏国境内,便是损失惨重。
    况且他也很担心魏国形势不好撕毁和盟,这一批护送使者回洛阳的骑兵就要成为祭旗的人头,内心肯定是不想动用精锐的。
    魏国大概也明白梁国的顾虑,所以他们在打探出建康有一支“白袍骑兵”后,便希望梁国皇帝能动用这支骑兵护送使团回国。
    他们担心梁国不愿意损失精锐,姿态放的很低,人数只要求八百,而且可以用新兵,只希望由魏国的送嫁将军花夭来训练这支骑兵,他们愿意在梁国再等候一阵子,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