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节(1/3)
马文才是何等聪明之人,反倒从陆修远的“担心”中听出了一些不满、埋怨,甚至还有些……嫉妒?
茅山的上清派是陶弘景一手创立, 虽然没有皇家支持的佛门发展的那么快, 但也正因为如此,能上茅山的都是狂信者,在忠诚上远超佛门。
佛门那些僧人, 大半与其说是为了精修佛法的, 不如说是知道加入佛门会有好处, 而成为僧人的投机分子。
如今道门弟子成千上万,而茅山上的更是有着真本事的,只要不再抑制提防他们,任由他们下山传道,怕是短时间内就会发展出数十倍的信徒。
要知道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汉时的黄巾之乱,还是百年前的孙恩造反,全都是打着道门的旗号发展出来的。
这种情况下,道门的掌教其实能掌握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陆修远是陶弘景定下的下任掌教,可陶弘景还没死,事情会不会有变化都很难说。
能养成不拘小节的性子,理所当然是被那位师尊宠爱信任着的吧?
马文才自己是个步步为营惯了的人,此时就有些同情起这个明明管理茅山上下内务,却还不自信、处处提防的陆真人,摇头道:
“没有,祝郎也是一样天真烂漫之人,两人相处就像是孩子似的,外人看来有些幼稚,他们自己倒挺开心的。”
陆修远来之前就知道祝英台如今还未加冠,这个年纪有如此炼丹天赋已经是烁古震今,如果再是个老谋深算又有野心的,得了师尊的信任后怕是搅得道门上下不安,如今听说性格却好像并不稳重,反倒松了口气,真心实意地露出笑容来。
“道家讲究清静无为,祝小郎这样的性子,也许正合了‘道’的真意。”
那你还这么操心做什么?
马文才心里腹诽着陆修远的心口不一,却对和道门合作有了几分满意。
他并不是个理想主义的人,如果道门上下都和孙进之一般是个疯狂的“技术党”,那他就没有什么和道门合作的必要,因为但凡狂热的信徒脑子都不太清楚,容易绑着人一起倒霉。
但这位陆修远语气说起来是个道士,不如说是个合格的政客,接人待物冲淡谦和、恂恂儒雅,颇有出尘脱俗之风范,但脑子却清醒务实,被人轻看时不会故作谦虚,也会回击回去。
他也许成不了陶弘景那样的人,却能成为道门合格的掌教者,这怕也是陶弘景选他作为继承人的原因。
“自己没有天赋有什么关系,掌权者难道还得什么都会不成?只要能用人、能识人,便足够了。”
想到这里,马文才晒然一笑,和陆修远定下了再见的日子和地点。
他与道门这边的初次“邂逅”皆大欢喜,马文才甚至还得了两把陶弘景亲手铸造的绝世神兵,自然是心满意足。
回到宅中时,皇帝赐下的宝刀已经送到了,他拿手边最坚硬的玉玦试过,两把刀随意斩下就能砍断玉玦,且刀口毫无痕迹,断玉削锋之说果真名不虚传。
但大概是因为之前皇帝说下“有你认为是英雄的转赠了也无妨”这样的话,接下来的几天里,来拜访马文才的人多如过江之鲫,这些人有些事高门的公卿,有些是世代将种的将门,还有些纯粹是有些名声来沽名钓誉,巴望着马文才脑子坏掉了突然把他们当成英雄,双手奉上宝刀的。
一开始来的人还自持身份,只是想要近距离渐渐这两把刀,可后来随着来拜访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干脆就直接有了“你连刀都举不起来不配用这把刀”的意思,言语中颇有逼迫献刀的意思。
将门出身的要刀的手段也大多简单,就大喇喇地坐着不走,看着刀不撒手,马文才被这些人弄得烦不胜烦,再加上也不是喜欢亲自上阵厮杀的性格,对这两把刀也没什么看重,干脆对外宣称“已经为刀选好了主人”,直接躲了出去,不再回自己的宅邸。
他离了宅邸,旁人就去牛首山大营或裴家客店找他,想要碰碰运气,搞得马文才也不敢回大营或去裴家,只好躲去了祝英台和江无畏的宅子,眼不见心不烦。
马文才住进祝家的事情只有几个人知道,皇帝听闻后还哈哈大笑,以为马文才是为了将刀留给儿子,心里赞许他“上道”的同时,也准了他休沐几日。
于是这几日的时间,马文才都用来和道门、或者说和陆修远一行人谈判了。
明面上,道门想要的是祝英台、要支持的也应该是祝英台,但长久以来,祝英台都以淡泊名利的形象出现,而且私下里她为马文才冶铁炼金,敛财发家,道门自然也能联想出祝英台是将马文才当做主公的,为了表示对二人的尊重,并没有抛开马文才和祝英台谈判。
很显然,道门的“尊重”让陆修远多出了很多麻烦。
马文才和道门合作,最大的目的是让祝英台能摆脱掉性别和身份的桎梏,获得新的自由,所以很快就摆出了她最大的秘密,让陆修远和孙进之差点惊掉了眼睛珠子。
“什么?祝郎君是女人?是祝,祝娘?”
孙进之望着面前笑得狡猾的祝英台,打了个寒颤,指着她哆哆嗦嗦,“这,这不可能,他,她可是能丢得出鬼粉的人……”
哪有这么凶残的女人!
茅山的上清派是陶弘景一手创立, 虽然没有皇家支持的佛门发展的那么快, 但也正因为如此,能上茅山的都是狂信者,在忠诚上远超佛门。
佛门那些僧人, 大半与其说是为了精修佛法的, 不如说是知道加入佛门会有好处, 而成为僧人的投机分子。
如今道门弟子成千上万,而茅山上的更是有着真本事的,只要不再抑制提防他们,任由他们下山传道,怕是短时间内就会发展出数十倍的信徒。
要知道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汉时的黄巾之乱,还是百年前的孙恩造反,全都是打着道门的旗号发展出来的。
这种情况下,道门的掌教其实能掌握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陆修远是陶弘景定下的下任掌教,可陶弘景还没死,事情会不会有变化都很难说。
能养成不拘小节的性子,理所当然是被那位师尊宠爱信任着的吧?
马文才自己是个步步为营惯了的人,此时就有些同情起这个明明管理茅山上下内务,却还不自信、处处提防的陆真人,摇头道:
“没有,祝郎也是一样天真烂漫之人,两人相处就像是孩子似的,外人看来有些幼稚,他们自己倒挺开心的。”
陆修远来之前就知道祝英台如今还未加冠,这个年纪有如此炼丹天赋已经是烁古震今,如果再是个老谋深算又有野心的,得了师尊的信任后怕是搅得道门上下不安,如今听说性格却好像并不稳重,反倒松了口气,真心实意地露出笑容来。
“道家讲究清静无为,祝小郎这样的性子,也许正合了‘道’的真意。”
那你还这么操心做什么?
马文才心里腹诽着陆修远的心口不一,却对和道门合作有了几分满意。
他并不是个理想主义的人,如果道门上下都和孙进之一般是个疯狂的“技术党”,那他就没有什么和道门合作的必要,因为但凡狂热的信徒脑子都不太清楚,容易绑着人一起倒霉。
但这位陆修远语气说起来是个道士,不如说是个合格的政客,接人待物冲淡谦和、恂恂儒雅,颇有出尘脱俗之风范,但脑子却清醒务实,被人轻看时不会故作谦虚,也会回击回去。
他也许成不了陶弘景那样的人,却能成为道门合格的掌教者,这怕也是陶弘景选他作为继承人的原因。
“自己没有天赋有什么关系,掌权者难道还得什么都会不成?只要能用人、能识人,便足够了。”
想到这里,马文才晒然一笑,和陆修远定下了再见的日子和地点。
他与道门这边的初次“邂逅”皆大欢喜,马文才甚至还得了两把陶弘景亲手铸造的绝世神兵,自然是心满意足。
回到宅中时,皇帝赐下的宝刀已经送到了,他拿手边最坚硬的玉玦试过,两把刀随意斩下就能砍断玉玦,且刀口毫无痕迹,断玉削锋之说果真名不虚传。
但大概是因为之前皇帝说下“有你认为是英雄的转赠了也无妨”这样的话,接下来的几天里,来拜访马文才的人多如过江之鲫,这些人有些事高门的公卿,有些是世代将种的将门,还有些纯粹是有些名声来沽名钓誉,巴望着马文才脑子坏掉了突然把他们当成英雄,双手奉上宝刀的。
一开始来的人还自持身份,只是想要近距离渐渐这两把刀,可后来随着来拜访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干脆就直接有了“你连刀都举不起来不配用这把刀”的意思,言语中颇有逼迫献刀的意思。
将门出身的要刀的手段也大多简单,就大喇喇地坐着不走,看着刀不撒手,马文才被这些人弄得烦不胜烦,再加上也不是喜欢亲自上阵厮杀的性格,对这两把刀也没什么看重,干脆对外宣称“已经为刀选好了主人”,直接躲了出去,不再回自己的宅邸。
他离了宅邸,旁人就去牛首山大营或裴家客店找他,想要碰碰运气,搞得马文才也不敢回大营或去裴家,只好躲去了祝英台和江无畏的宅子,眼不见心不烦。
马文才住进祝家的事情只有几个人知道,皇帝听闻后还哈哈大笑,以为马文才是为了将刀留给儿子,心里赞许他“上道”的同时,也准了他休沐几日。
于是这几日的时间,马文才都用来和道门、或者说和陆修远一行人谈判了。
明面上,道门想要的是祝英台、要支持的也应该是祝英台,但长久以来,祝英台都以淡泊名利的形象出现,而且私下里她为马文才冶铁炼金,敛财发家,道门自然也能联想出祝英台是将马文才当做主公的,为了表示对二人的尊重,并没有抛开马文才和祝英台谈判。
很显然,道门的“尊重”让陆修远多出了很多麻烦。
马文才和道门合作,最大的目的是让祝英台能摆脱掉性别和身份的桎梏,获得新的自由,所以很快就摆出了她最大的秘密,让陆修远和孙进之差点惊掉了眼睛珠子。
“什么?祝郎君是女人?是祝,祝娘?”
孙进之望着面前笑得狡猾的祝英台,打了个寒颤,指着她哆哆嗦嗦,“这,这不可能,他,她可是能丢得出鬼粉的人……”
哪有这么凶残的女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