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庆之见元子攸并无野心、也没有多深的城府,只是一个性格倔强的年轻人,也松了口气。
    他是武将,却不是出色的政治家,要真遇见一个誓死也不愿禅让的主儿,他也不愿用什么卑鄙的手法折辱一个曾为一国之君的人。
    后来的事情倒挺顺利,元子攸和白袍军做了交易,以拓跋一族列祖列宗的英灵起誓,只要他到了洛阳,亲眼看到尔朱荣被族诛,便会给他们写一封禅让文书,将帝位禅让给洛阳之主。
    他们征战在外,消息不够灵通,但陈庆之却十分相信以萧综的手段和能力,现在应当领着齐军擒获尔朱荣一党、拿下洛阳了。
    尔朱荣当年杀戮太过,又多次骚扰洛阳百姓、搜刮财物,几乎洛阳上下无论是高门大族还是平民百姓,人人都和他有仇,只要等他们压着尔朱荣的家人入了洛阳,当众将尔朱荣一族斩首示众,自然能安抚魏国枉死之人的家眷,替天行道。
    占据大义和人情,萧综的继位就会更加顺利。
    所以他们一拿下晋阳,几乎没有耽搁,立刻押解晋阳罪臣往洛阳回返,一路还提前送信前往洛阳,让他们派人来接应。
    可惜信还没有进入洛阳,倒先传来了一个噩耗。
    “你说什么?”
    得到消息的陈庆之目眦尽裂、浑身颤抖。
    那来禀报消息的使者也被陈庆之难得的失态吓得瑟缩了下,才又结结巴巴地又说了一遍。
    “齐,齐国那个‘太子’,领兵途径嵩山脚下,遭遇了山洪……”
    “三,三万人马全军覆没,无人生还!”
    第519章 扭转局势
    信使说不清为什么“齐国太子”会跑到嵩山脚下去,陈庆之听到这个战报后只能用“失魂落魄”来形容。
    好在晋阳城已经被拿下,否则就以陈庆之这个状态,别说战场上攻城略地了,一根流矢就能让他送了命。
    接下来的时间,所有人几乎是拼了命的往洛阳赶,陈庆之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二皇子出事了,洛阳有没有事?他们还有没有回头路?”
    白袍军在外征战,其实犹如浮萍,毫无根基。
    就算他陈庆之再厉害,能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白袍军有个致命的缺点——兵力不足。
    他打下来的地盘,如果没有兵来守,不过就是座空城,今天能归梁,明天就能归魏,后天还能归齐。
    这也是为什么陈庆之会支持萧综的最大原因。
    因为他比谁都深深的清楚,梁帝老了,即使他有这样的大捷,若没有特别的原因,他和梁国都已经没有了北伐的决心与魄力,他最后获得的胜利都要拱手让人,所有的荣誉和功绩都是过往云烟,稍瞬即逝而已。
    正因为太相信萧综,太倚仗萧综处理“拿下洛阳”后的一切,这最关键的一环猛然断裂时,陈庆之差点崩溃了。
    没有洛阳,元冠受死了,白袍军得不到补给,也没有了地盘。
    魏国各方势力失去尔朱荣这个虎视眈眈的仇敌、又没有了齐军这样的掣肘,他的白袍军就是魏国现在最大的外来势力,很有可能被群起而攻之。
    他思来想去,若是洛阳失了,他除了率领白袍军灰溜溜的回梁国领受惩罚,没有第二条路走。
    不,他不能让白袍军回梁国。
    陛下死了儿子,白袍军在外得了再大的功勋也是枉然,一回国就会失去所有……
    “佛念,幸亏你回来了。”
    在赶回洛阳的路上,陈庆之终于难掩疲惫地承认,“要是我在外征战突然听到这样的消息,必然不能如你一般冷静地继续指挥大局。说实话,现在的我,慌乱到六神无主,根本做不好一军主帅。”
    “事已至此,先生是该多想想何去何从了。”
    马文才也不谦虚,事实上,陈庆之最近的失魂落魄几乎所有人都看的出来,要不是他能镇得住,白袍军上下也要军心动荡。
    他顿了顿,意有所指地说:“二皇子已失,归梁比留在魏国更危险啊。”
    陈庆之何尝不知道马文才说的话是对的,但他和年轻的马文才不同,他已经四十岁了,拥有这个年纪的人才有的固执。
    在这个年纪,价值观和世界观已经成型,忠君爱国的印记刻印了一辈子,成为他人的附属物就是他的价值,猛然让他以自己为中心,不亚于亲手摧毁自己的世界。
    但马文才说的对,即使不为他自己想,也得考虑和自己一路浴血奋战的白袍军的归路……
    他们就这么一路心神不属的回了洛阳,白袍军本就是骑兵习惯了赶路,晋阳那些各家族的“代表”也多是职业军人还好,苦的是被带回洛阳赎人的尔朱荣家眷,可惜也没人同情他们,很多干脆就是绑在马背上一路颠簸回来的。
    齐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在他们过了黄河后也不是秘密,尔朱荣在黄河岸边击溃元冠受的魏**队的消息也传了过来,陈庆之许诺的“尔朱荣一党被擒”顿时飘忽起来,开始有人怀疑他们是诈城。
    无奈现在他们已经投降了白袍军,再后悔也来不及,晋阳一派的将领们私底下也是蠢蠢欲动,在暗地里交流后已经做出了决定,如果洛阳城不在白袍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